多媒体及网络条件下《医学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初探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keshu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医学生物学》是高职院校五年制医护专业的基础课程,在网络、多媒体技术普及的教学环境下,合理开发与利用《医学生物学》的“电子化”的课程资源,改变以挂图、模型为主的传统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网络环境 医学生物学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医学生物学》是高职院校五年制医护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介于公共基础课和临床基础课之间。在教学内容上,以生命科学为主线,主要内容如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细胞)、生殖发育、遗传变异、人类遗传病、优生科学、生命起源与进化、生态学等内容,是对“初中学生”普及生命科学知识。而作为专业入门的“基础”,《医学生物学》又重点讲述了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细胞),生殖发育、遗传变异及人类遗传病、优生等内容,对整个医护专业课、临床课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有重要“铺垫”与“基础”作用。但在《医学生物学》教学实践中,该课程难度大,课时量少,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实践与能力培养环节薄弱。因此,教师只有通过充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多媒体资源,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一、《医学生物学》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课时严重不足
  该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涵盖面广,从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生殖发育、遗传变异到生物进化、生态学等内容都有涉及,但课时量只有48学时(理论教学学时,不包括还有实践教学24学时),按现有每周3学时,一学期不可能完成全部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理论课时和实践都被迫“缩水”。
  2.教材深度(难度)堪比大学本科基础课程
  特别是有关“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遗传变异与人类遗传病”等相关章节部分的内容,在第2版修订时进行了大量的删减,但难度、深度亦然较大,学起来非常吃力,尤其是对初中生升入“大专”的五年制学生,知识层次跨度大,知识积累不足,学习方法单一,且初入高职,很难适应《医学生物学》这种“大容量、高深度”学科。
  3.课程资源开发不够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生动形象化的教学资源如图片、标本、影像等素材可以将深奥的理论用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对学生兴趣和探索欲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生物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理论必须辅之以大量的标本、图片、图解等素材。该课程除“绪论”外,每章均有图示和图表,共有图示161幅。图表29个,涉及内容丰富多样。有结构图、模式图、显微照片、框架图等,《医学生物学》除教材外,无其他可供学习的资源,如与教材配套挂图、标本、多媒体课件与素材等辅助教学资源。
  4.学生知识基础与学力差
  五年制医护专业学生是由初中毕业生升入,众所周知,这部分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与能力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上依赖性强,初中生物学课程不被重视,生物学知识贫乏,实验动手能力差。为此,在《医学生物学》的教学实践中,必须增加信息量的传递与交流,即要弥补生命科学知识的“历史欠帐”,又不能耽误新内容的学习。
  二、《医学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
  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系统、网络成了教学必须的辅助手段,为课堂教学大容量、开放式提供了可能,为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供了硬件保障;本院药学系、医学系、护理系建设的数码显微镜互动实验室、中医药标本室、病理实验室等都为医学生物学实践教学和教学素材的利用提供了大量的标本、实验材料和设备保障。互联网的普及,不仅为教师提供网络学习与研究平台;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等,也为学生建立了学习平台,使学生学习方式多元化、网络化。在《医学生物学》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多媒体设备等对纸质教材进行一些改进偿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将教材内容以CAI课件形式反映出来
  即对每个章节的所有内容加入媒体素材(图片、框架图、动画、记录片),形成CAI课件,将教材由单一的纸质体转变成多模式、立体化的教学资源。教材有图示160多幅,图表近30个,除全部“电子版”化外,新增100余幅图(表),丰富了教材内容,增加了课程容量,将抽象的理论以形象化手段表现出来,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与直观性。
  2.通过动画演示,突出重点,也突破教学难点
  《医学生物学》涉及教学内容比较多,难点也多,对基础差的初中生而言,接受难度更大,如细胞的增殖方式——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都是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特别是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量的变化始终是教学难点,在教学中,通过制作CAI课件,或FLASH动画,动态地展示了细胞分裂过程,学生对此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其他如胚胎发育、遗传定律、人类遗传病等教材均可以配合记录片、摄像、动画等形式,帮助学生学习与理解。实践证明,这种动态化、立体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趣味性大大增加,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3.通过大量收集与整理工作,实现电子化教学
  目前,《医学生物学》教材所涉及到的图片、图表等近200幅,通过自制、翻拍数码照片、图片PS、视频下载等手段实现“电子化”,并大量增加了相关图文信息,与理论教学同步应用于教学中,改变了过去以挂图、模型为主打的传统教学手段。
  4.学习、实训平台的建立实践
  众所周知,五年制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自理自控差,如何让这些学困生走出困境,学会学习并逐步达到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建立学习平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通过校园网络,建师生互动教学网站。内容主要以教师收集整理的学习辅导资料、教学短片、作业、研究性课题为主。借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训练。
  三、应予避免的误区
  《医学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目的在于适应网络、多媒体技术普及条件下,教学手段的改进与丰富,增加信息量与信息传递途经。但并不意味此举就可替代实践训练。课程中所涉及的实验、实训课时也是教学的必须环节,是学生能力训练不可或缺的,也不能背离高职院校“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教育人才目标。
  多媒体及网络化教学仅仅是教学的手段,不能代替常规教学,CAI课件的运用,也要根据课本内容恰当用好。一堂成功的教学,应该还要有师生的互动、教师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反思、升华,甚至批判。
  参考文献:
  [1]于书娟.网络环境下教育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1,(04).
  [2]李诚涛.医学生物学基础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高强国.在大学新生中开展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探讨.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本文系2013年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多媒体及网络条件下《医学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HZYKY201308。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其中一个主要障碍是心理因素造成的焦虑、抵触。这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尤为明显,称为英语焦虑问题。本文从内、外部两个方面,对英语焦虑
积极开展面向居民的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开展社区教育,是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新途径。本文基于对高校教育与社区教育二者结合的可行性分析,提出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开展居民社区教育的对策建议。  社区教育高校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型社会体系构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高校教育正不断融入社区,高校教育资源的利用对于开展社区教育的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等。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要应用丰富的培养策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师
<正>目前,种植体修复缺损牙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成为牙缺失修复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种植体成功率的不断提高,各种危险因素也会导致牙周炎和种植体周围感染的发生。实验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