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寿衣产业第一村”给予生命最后的体面

来源 :畅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bieq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津冀一带,随意走进一家寿衣店,大多与天津一个叫六道口的地方有关:有老板是六道口的,有亲戚在六道口的,店里卖的寿衣几乎都来自六道口。这个村庄,统领长江以北寿衣市场已经很多年。
  早在1980年,当地四户人家偷偷干起寿衣加工。连他们自己也没想到,这个“非主流”却能贴补家用的缝纫活,日后竞发展成为六道口的支柱产业。
  死,是生命的终点,也是很多人忌讳的话题。这种大众文化心理,导致寿衣产业异常“低调”。而看准了殡葬也是“刚需”的六道口农民,突破偏见,硬是将寿衣做成一个颇具规模的特色产业。
  今日六道口,以“寿衣产业第一村”闻名遐迩。街上车水马龙,客商接踵而至,产业集聚效应凸现。为满足海外华人传统殡葬文化需求,他们还把寿衣出口到国外。
  “寿衣是个良心活”
  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六道口村,坐落于永定河故道上。由于地势较高,水流不过来,六道口种粮条件一般。传说当年永定河发大水,村里一位曹姓大户人家,不惜用馒头加固堤坝,才把洪水堵了回去。
  曹家有一个叫曹作义的后辈,最早把做寿衣的活计搞到村里。
  1977年,在社队企业当业务员的曹作义,在西安跑销售时,看到古装戏曲《十五贯》的海报。平时喜好戏曲的曹作义,谎称自己来自河北霸县评剧团。结果挤进去一看,戏是古装戏,戏服却是东拼西凑的。
  他回到天津发现,当地也演古装戏了。有文化、脑子活的曹作义,打起了戏服市场的算盘:“古装戏能演了,光戏服就是多大的市场!”
  曹作义有戏曲知识,知道什么角色穿什么衣服,他动员社队成员缝制了_一批戏服,果然十分畅销。然而,戏服生意好景不长,不到两三年时间,就被南方精美的苏绣杭绣“击败”了。
  “我们起步早,可基础差,做戏服干不过南方人。”在北京天坛公园附近的寓所里,今年79岁的曹作义提高嗓门说。
  一次出差途中,他看到《羊城晚报>上一则消息,称我国有近10亿人,按当时出生率和死亡率计算,每分钟既有十几个新生婴儿,也有十几个人死亡。
  “正愁戏服做不过南方人,我当时就想寿衣或许有机会!”曹作义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寿衣款式流行清朝官服,从戏服到寿衣的区别也不大。但对于刚刚改革开放的北方农村来说,不光思想不够解放,如何按市场的需求组织生产,更没有开窍。
  说来也巧,一户村民的亲戚在天津服装老字号“瑞蚨祥”上班。利用这层关系,曹作义和另外三户村民一道,冒着搞封建迷信的风险,偷偷干起为“瑞蚨祥”加工寿衣的活计。
  “很快他们就忙不过来了。后来生产队也加入进来,成立了村办‘利民寿衣厂’。再后来,村里人都来干还忙不过来,就放活给周围十里八乡的农民。”曾参与管理过“利民寿衣厂”的村干部杜庆邦回忆。
  为了打开市场销售门路,曹作义等人前胸后背各扛一个大包,赶赴全国各地推销寿衣。每到一家百货大楼,他们得等其他推銷员都走了,才敢进去。
  “我们这是好东西,但您可要撑住胆儿。”
  “什么东西,拿出来看看。”对方一脸好奇。
  “您可千万别害怕!”
  “哎呦,这是什么呀!”往往寿衣样品一掏出来,对方就被吓得直往后跳。
  今年46岁的村民张立松,从16岁开始卖寿衣,一千就是30年。他不仅熟悉每一件寿衣的生产过程,也熟悉每一件寿衣背后的文化禁忌。
  “后来出去推销就不用扛着大包样品了。包里夹着相片,给客户一看,拿到订单就直接打电报发货。”张立松回忆说。
  传统文化与封建迷信的界限,对于文化不高的农民来说,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六道口人更愿意让寿衣回归本质,大家也把寿衣当普通衣服来看待,也能以质论价,质价相符。
  “不论穷富,临了不也得穿套衣服?!”杜庆邦认为,寿衣是人生在世最后一套新衣,也是最后的体面。虽然是一次性消费,最终随死者一同火化,但这身衣服毕竟寄托着生者哀痛之情,以及对生命最后的尊重。
  “寿衣是个良心活儿,坑人骗人会遭报应!”他补充道。
  “不能有门牌没品牌”
  如今,六道口全村1800多户,6500多人,除了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大多从事寿衣生产和销售。据六道口村党委书记卢志发保守估算,全村寿衣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
  六道口的寿衣店不但生产销售寿衣,也提供全套殡葬服务:大到墓地选址和买卖,小到丧仪所需各种物品,基本不出村都能解决。
  虽然寿衣属于“刚需”,人们对它的忌讳却难以言喻。
  “有人到了寿衣店,就是不敢进门,干脆把我叫出去,替他拿一套寿衣。”从“利民寿衣厂”退休后,曹作义在北京开过几年寿衣店。
  记者在豆瓣社区看到一个讨论主题一一“如何看待寿衣行业?”回复的高频词主要是“晦气、赚钱、不讲价”。
  卢蕊开始理解,为什么客户到了六道口,就开始不断压价砍价。“我们这儿是个批发市场,薄利多销,谁也不会给别人扛价的。”
  鑫发祥、宝源祥、仁瑞祥、瑞羲祥、御福祥……村里随处可见“祥”字辈的名号,大多源于老字号“瑞蚨祥”的启发,反映出整个产业自主品牌意识尚处于低维模仿阶段。同样,“借光”天津布鞋老字号“老美华”,当地寿鞋市场也涌现出一批“华”字辈的商家。
  眼下,六道口寿衣的注册商标有30个左右。卢志发认为:“不论‘祥’字辈,还是‘华’字辈,其实,最大的名头还是‘六道口’这仨字儿!”
  虽然利薄,但凭着规模优势,寿衣业支撑起六道口的繁荣。“六道口寿衣店都是前店后厂,产品有门牌没品牌。”和众多寿衣店第二代经营者一样,卢蕊也深知品牌的重要性。
  不过她认为,目前寿衣批发利润率低,花钱打品牌不值当,如果把各种推广成本都加起来,肯定入不敷出。
  记者走进很不起眼的“春风”寿衣店,临街店面一间卖骨灰盒,一间卖寿衣。往里走,穿过存放物料和成品的储藏间,还藏着一个精品寿衣屋。   店主刘绵海随手取出一件女款寿衣,绛紫色,摸起来厚实。他说,这样一款高档寿衣,没出精品屋还可以说是精品,一旦被同行模仿,就变成了大路货。
  为了尽可能维持产品的优势,刘绵海会选择客户,将自己的精品寿衣卖得远一点。他认为,在竞争激烈的六道口,产品设计如同一层窗户纸。同行只要看看电视或者图片,就可以打板制样,做出样品交给客户。
  很难想象,作为“寿衣产业第一村”,六道口居然没有一家专业设计公司。产品山寨模仿和品质参差不齐,仍是这个草根产业升级破题的“命门”。
  尽快成立行业协会,避免恶性竞争,是六道口村几任班子最关心的事。不过,己担任村党委书记5年的卢志发,坦陈要促成此事难度很大。
  “一床被子,两毛钱的利润,也敢往外发货。”卢蕊对寿衣价格战不无忧虑,“20年前,一套寿衣能赚10元钱,现在只能赚2元。”她认为,还是应该踏踏实实做好产品,让客户对寿衣品质有信心。
  随着洛阳、郑州等区域市场的兴起,六道口寿衣的产业地位受到冲击。一些时常把“整合上下游产业”挂在嘴边的老板们惊呼:“河南已经失守,现在只能干到徐州,过不了多久可能要退守山东。”
  相形之下,产业升级也正在悄然发生。
  “我想通过品牌建设和标准化生产,来推动这个行业转型升级。”正在香港参加展会的“御福祥”董事长曹栋,电话里透出“70后”企业家特有的锐气。
  曹栋的父亲曹世元,是当年与曹作义一起加工寿衣的“元老”。父亲“退居二线”后,曹栋开始扮演起行业的“搅局者”。
  同样从小作坊起家的“御福祥”,对照时装标准做寿衣,年销售额己逾千万元。目前,“御福祥”己取得欧盟CE在内的一系列标准认证,致力于成为走向世界的寿衣品牌。
  在卢志发的办公室,摆放着一张占地200多亩的寿衣产业园规划图。为了保持集聚优势,村里希望通过园区化管理,扩大六道口的产业优势,延伸产业链,拢住多年积累起来的人气。
  “产业越阳光,职业越体面”
  几年前,六道口村拍古装戏,村民嫌租用戏服麻烦,直接套上老式寿衣就上场了,拍出来也挺好看。
  在刘绵海的店里,还能看到那种老式寿衣一一蓝黑色的清代官服,上面盘着亮闪闪的金龙。除了当地迁坟时零星卖出一些,基本没有销路。
  六道口寿衣的款式和面料,也有过几次迭代更替。早期的清朝官服之后,还流行过一段时间中山装,现在基本都是现代服装了。不仅款式丰富,丝绸羊绒等高档面料也很常见。
  前几年,唐装一度风靡全国,寿衣也出现了同样的需求。六道口寿衣厂商迅速跟进,“寿衣版唐装”风光了好几年。
  “人过世之后身体变硬,为了方便穿戴,寿衣讲究宽大。除此之外,寿衣和正常衣服并没有什么区别。”刘绵海补充说,大约有30%的人,在亲人弥留之际,直接去商场买大两号的衣服当寿衣。
  “现在的寿衣,越来越像活人的衣服。”刘绵海的儿子刘伟在一旁插话。
  这位戴着眼镜的“80后”,五年前尝试开网店卖寿衣,至今没有卖出一套。
  尽管在线交易为零,但是刘伟通过互联网延伸了服务,对购买寿衣或者骨灰盒的客户,免费提供影像服务。
  “我把寿衣卖出后,服务才开始。”刘伟说,通过延伸服务,每卖出10套寿衣,就有3套左右可以转化为白事一条龙服务。
  和刘伟一样,越来越多在寿衣堆里长大的年轻人,开始接过父辈的产业。
  从销售寿衣、骨灰盒,到入殓穿衣、开光送路,长相阳光的杨开瑞,也把经营重心转移到丧礼服务一条龙上。
  大学毕业后,杨开瑞在外面闯荡了三年,现在回到了父母身边,接棒成为“瑞羲祥”的掌门人。
  “瑞羲祥六成收入来自服务,我想通过提高服务质量,赋予这个品牌新的内涵。”杨开瑞说,死亡这件事没法变得轻松,但这个行业越阳光,自己的工作才会越体面。
  “家故事”是曹栋正在筹资打造的线上平台。根据他的判断,全国每年接近1000万的死亡人口,“物联网+殡葬”变成风口将成为大概率事件。他希望通過打造优质的网络平台,吸引正规的寿衣企业入驻,推动六道口寿衣产业转型升级。
  曹栋眼下正在加紧布点,“村里有些人可能对我有看法。六道口这几年有了很大变化,商家注册商标多了,垃圾棉黑心棉用得就少了。”
  曹作义很少回六道口村,但是谈起村里寿衣产业,依旧兴致勃勃。
  “进得村来楼似林,家家缝衣敬苍生,若问此业先行者,我是本村第_人。”这位已届耄耋之年的老人,不忘夸夸自己的功劳。
  他笃信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寿衣产业不仅留得住,还要发展好。
  听说记者还要去六道口补充采访,他拜托给六道口的年轻人传个话:“卖水的看大河,机会多着呐!”
其他文献
难得的周末时光,我将家中打扫一新后,便背着书包去几站路之外的书刊亭寻求慰藉,那里是消解我心里焦篪的精神圣地。  对书刊亭的情有独钟,始于大学二年级。那时纸媒势头隆盛,报纸每天近百個版面定价只有5角钱,而且内容十分丰富。一份报纸里除了必要的硬新闻,还有众多民生资讯,以及丰富多彩的副刊和内容不一的行业周刊。每天拿到新鲜出炉的报纸,便足以让我饱览天下大事。有一家书刊亭就在我所读大学的食堂楼下,店里的报刊
期刊
布鲁日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是比利时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是以前欧洲主要的商業中心和文化中心。  布鲁日在佛兰德语中有“桥”的意思,由流经市内的莱伊河上的一座古罗马桥梁而得名。城区河道遍布,有的是天然河道,有的是人工河道,河上游船如织,大大小小的桥梁随处可见。这些桥的存在方便了游客徒步或骑车游览神秘的老城中心。  布鲁日保存着大量数世纪前的建筑,其特点是砖造的哥特式,以及被称作“布鲁日跨度”的建筑
期刊
“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展日前在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重要的毕加索作品展,吸引了许多观众前来参观。  如果有人问,北京最具活力的文化艺术区在哪里?“798”一定是你能想到的最佳答案。  六十多年前,一片高大坚固的厂房在北京郊区拔地而起,中国第一个电子元件生产基地就此诞生。近二十年前,一群艺术家来到这里,把废置的车间改造成当代艺术的聚集地。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79
期刊
长沙理工大学综合教学楼4楼的一个阶梯教室,中气十足的声音已传出门外:“计算二重积分,第一步画图。你看我们几十年功底,啊,一下子圆就漂亮地出来了。你还能看出什么?对了,x轴与y轴是对称的!数学是要数感的,你们看,冥冥之中谁不见了?”  教室里一片欢腾。120多名学生在谭艳祥的引导下,不时爆出笑声,或是会意地点头。  抢到前排的物电学院2018级学生陈晖霖沉醉在这种欲罢不能的魔音里,“谭艳祥老师特别能
期刊
“作为县委书记,您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县域治理?”  “您给自己的县域治理工作打多少分?”  ……  6月初的一个晚上,在浙大紫金港校区,来自大学生们的连珠炮式的问题,抛向了讲台上的主讲人——杭州市桐庐县委书记方毅。  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主办的“中国县域治理大讲堂”,主要邀请县一级的主要负责人,向学生分享一线的县域治理经验,是浙大思政育人项目“紫领计划”的重要一部分。浙大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阮
期刊
在日前召开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各部门党组(党委)要强化抓机关党建是本职、不抓机关党建是失职、抓不好机关党建是渎职的理念,坚持“书记抓、抓书记”,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履行“一岗双责”。  机关,既是行政人员处理日常工作的活动场所,又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与外界人士或其他机关接洽公务的地方,是收发、汇集和典藏文书资料的
期刊
承載着光荣与梦想,新中国体育一路走来。七十载拼搏奋进之路上写下的一个个故事,托举起令人感奋的中华体育精神。“人生能有几回搏”“团结起来、振兴中华”……那些荣耀时刻,那些难忘经典,刻进了国人的共同记忆,化作全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记者:张老是新中国首任奥运旗手,那时国际社会对我们还不太了解;雷声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旗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感受,作为旗手进场的那一
期刊
近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意见》强调,国家层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制定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这三个文件被统称为健康中国行动有关文件,具体给健康中国的行动提出了明确任务。  《意见》中提到,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预防是最经济、最有
期刊
前段时间,微博就“你能接受结婚不举办婚礼吗?”开启了投票,约55%的人认为婚礼劳民伤财,可以不办。评论中,不乏女性旗帜鲜明地反对婚礼。乍一看,这个数据实在有悖常识。一直以来,婚礼在中国传统观念里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怎么突然大家就都不想办了呢?  然而,所有的“离经叛道”都不是临时起意,而是积怨已久。  年轻人为什么不想办婚礼了?  在距离婚礼还有三个月的时候,李娜退缩了。  不是情变,而是怕了四个
期刊
“996.ICU”以始料未及的速度火了。  3月26日,一位名为996icu的用户在代码仓库Github上发起了一个名为“996. ICU”的项目,意为“工作996(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生病ICU(重症监护室)”。发起者表示,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在此更新实行“996”制度公司的名单并上传证据,以此抗议996的加班制度。  这个活动迅速得到了大量用户的回应,很短时间就获得了超过18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