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逻在祖国海疆的最南端

来源 :海事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521k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3年5月,根据南沙群岛风云变幻的形势,奉上级命令,我作为指挥员率领海上舰艇编队沿着中华民族祖先开辟的航道,前往南沙海域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巡逻。我为人民海军能在这片蓝色疆土上驰骋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这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航行。远航编队由两艘舰船组成,参加远航的官兵中有实习的舰艇长、业务长、航海长、科研干部、院校教员、作训航保军官等。这次远航旨在使海军官兵熟悉南沙、了解南沙,增强保卫南沙的责任感。
  舰艇编队于5月16日从湛江港起航,驶经西沙群岛后,直插南沙群岛海域。
  我站在驾驶台上,手持望远镜向海上望去,只见万里晴空下,浩瀚无边的大海清澈透明,无浪无涌,几乎看不到一丝波纹,好象一块硕大无边的蓝色玻璃镶嵌在大海上。清晨,偶见薄薄海雾在海面飘逸,如同一块纱巾轻轻地罩在一位娴静美丽的少女脸上,南沙群岛显得那样神圣可爱。
  看到这浩渺莫测的海疆,我的思绪不由得被引向远古的年代。南沙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的疆土,很早以前祖先便在这里留下了巡视的足迹。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曾派遣中郎将康泰和旅行家朱应巡游南海,康泰的《扶南传》对南沙群岛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唐朝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将南沙划归琼州督府管辖,督船不时巡视南沙海域。北亭的《武经总要》,记载了当时政府已在南海海域设置巡海水师营垒。明朝,我国著名的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舰队七下西洋,往返南沙群岛10余次。清朝康熙年间,广东水师副将陆陛曾乘战船到南海诸岛巡视。抗战胜利后,当时的中国政府派兵驻守南沙太平岛,设置了南沙群岛管理处,并多次派军舰到南沙巡航。今天,中国人民海军也不止一次地派出了舰艇编队巡视这里。我作为这次南巡编队的一员,心情格外激动。我人民海军,担负着统一祖国、抵御侵略、遏制战争、维护海洋权益、促进经济建设的光荣使命。北至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祖国把漫长的海岸线、辽阔的海域和半个国土的门户都交给了我们。我们每次迢迢千里,踏浪巡航,都是在代表祖国行使领土的主权。我们一定不负重托,哪里有祖国的蓝色国土,哪里就有我们,
  航途中,我密切注视着南沙海域的目标,每当看到一处岛礁我都感到格外亲切。
  一天,在距编队不远的海面上出现了一个“绿色屏障”,经舰长查阅海图鉴别,是南沙群岛某岛的最高点。此时,在海岛方向上空白色云朵团团,颇似棉花,又象瀑布,云隙偶露夕阳,五彩缤纷,煞是好看。原来,这里属赤道无风带。不久,又出现了热带钻石状云朵,色为金黄,形如蘑菇,象是一颗巨型钻石,甚为:隆观。远航的官兵对祖国的南沙怀有深厚的感情,除了值更人员外,都纷纷跑到甲板上,观赏这旖旎多姿的风光美景。在我身边的老航海业务长何明德却以另一种形式来表达对南沙群岛的爱。在远航南沙途中,我看到他把穿越岛礁的航行法,南沙的助航标志,障碍物、天气、海况、水深、流向、流速以及岛礁的经纬度等,都详细地记录下来。他说“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我要把祖先未画完的海图加以完善,以便将来更好地开发南沙,建设南沙。”他的记录,后来为研究南沙现状和研究中国现代航海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我命令海上编队在祖国最南端曾母暗沙抛锚。此刻,官兵们的爱国主义热情达到了顶点。两舰船平靠,鸣笛庆贺,大家跑到甲板上互相拥抱。我从驾驶台走下来,一个随舰新华社记者挎着相机跑上前来对我说 “今天您率领我们到了曾母暗沙,这是个很有意义的时刻,我给您照张相留念。”我一听自然乐意,于是拉着身边的几个参谋,以那座呈红褐色、间有块状锈斑的灯浮标作背景,让他从不同的角度拍下了几张值得永远留念的照片。
  接着,我到两舰各战位巡视,看到很多小同志在写诗,作画,记笔记。在前甲板,我看到随舰远航的海司赵承春处长,用一个玻璃瓶子装上了曾母暗沙的一团砂土,那是从暗绿色的海水下珊瑚砂底中捞起来的。它渗透着华夏儿女对这片边远疆土的眷恋之情。望着可爱的南沙,我心里也久久不能平静。这次巡航南沙,航程远,海区复杂,编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面对南沙这片遭人染指的国土,我们更加懂得,即使在和平时期,也丝毫不能松懈战斗意志,必须牢固树立战备观念。当时,我是分管海军舰艇训练工作的,深感责任之重大。祖国海疆如此辽阔,我们一定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努力提高远海作战能力,提高军事技能,有效地保卫祖国的海疆。此时,舰上正在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在这个仪式上,我给党员们讲了几句话,我说 “平时我讲话不少,可是今天在祖国的最南端讲这个话,显得格外有意义。今天,我作为一名老党员,也和大家一样在这里向党、向祖国、向人民宣誓,共产党员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当前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注视南沙风云的变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卫祖国领土的安全,保卫祖国的海洋权益 ” 我的话博得了热烈的掌声。说实在的, 以往给部队或机关人员讲话,多少都带个草稿或打个腹稿,可这次讲话, 发自肺腑,讲得流畅、激昂,我的感情与大家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了。
  我回到驾驶台,此时,舰上领导和几个航海兵拿出纸笔要我给该舰签名留念,他们说我是这次远航南沙编队的总指挥,在这难忘的时刻签个名对全舰人员是个鼓舞。我握着笔凝望着大海的远方,想起自己在海军工作了几十年,曾当过驱逐舰舰长、驱逐舰大队队长、基地参谋长,后来调到海军机关又是负责训练工作,习惯了深涉海洋、迎送风涛的海军生活,早就想到南沙群岛走一走、闯一闯,今天我终于来了。我为人民海军有能力、有信心保卫祖国的南沙而高兴,我回转头,举起笔,在航海日志上庄重地写道
  “我航海实习编队, 于1983年5月22日8时19分抛锚于曾母暗沙,方位220度11链处。 指挥员张序三1983.5.22”
  同志们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的手迹,他们心里领会了。这样写比签名留念更有意义,更能表达我全体南巡官兵热爱华夏疆土的深切感情。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女记者,亲自体验水下潜艇生活一直是我心中的梦想。当我看到这艘淡黄色的“狐步”级潜艇时,感觉它就像一只神秘、庞大而冷漠的怪物,懒洋洋地躺在港湾中。我当时就想,它内心所隐藏的秘密就如内舱中各式各样的仪表仪器一般纷繁复杂。应海军中校勃卡拉的邀请,我将进入其中去细细品味一番。  这艘潜艇刚执行完远航任务返港修整。我们从码头踏上了通往潜艇的舢板,登上了潜艇的艉部。一切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当你弯腰进入
期刊
作为一名远洋海员,拍摄点世界各国的风情照片是手到擒来的事情,这也使我慢慢成为了一名摄影爱好者。每到一地,我总要拍拍照片搞点创作,并由此引出了一段“照片缘”。  那是1997年的夏天,我所在的“彩虹海”轮奉命开往美国新奥尔良。船抵密西西比河,美国海岸警备队官员一行4人登上我轮进行检查。他们首先来到我的房间,一边了解船况,一边对船舶证书等进行检查。交谈中,一位海岸警备队官员在我办公桌上看到了《中国远洋
期刊
由于中东地区持续存在的紧张的军事政治形势,多年来以色列一直十分重视海军,并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军种进行发展。到2003年初,以海军共拥有6.5万人和包括潜艇在内的各种舰艇70余艘, 是地中海沿岸的一支重要的海上力量。    组织编成    以海军的最高长官是海军司令。他通过其司令部(位于海法市)对海军兵力实施日常领导:负责海军的战备、发展、组织战斗战役训练和物质技术保障,直接受以色列武装力量总参谋
期刊
2003年10月22日至25日,由“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和“青海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对美国关岛进行了访问。笔者作为随舰军事记者,亲历了访问全程。    初识阿普拉军港    10月22日上午8时,中国人民海军编队到达了关岛阿普拉港外的海域,美海军派出”钱斯洛斯维尔”号导弹巡洋舰前来迎接和引航。9点半,我舰艇编队驶过长长的港口防波堤,缓缓驶进阿普拉军港。  进港后,我们发现阿普拉
期刊
2004年1月7日,是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某舰载机团新年度开训第一天。  上午8时,团长政佃祥发出命令“1号机组起飞,”  “2号机组起飞,”  只见某新型国产舰载直升机在飞行甲板上轻轻一“点”,箭一般射向海天。一场舰载直升机反潜演习就此在黄海之滨拉开了帷幕。  转眼之间,8架舰载直升机穿云破雾,飞向预定海域上空。  “三机编队搜索‘蓝方’潜艇I“  ”海上超低空飞行,”  “紧急着降平台,”  随
期刊
祸从天降    2004年1月15日晚10时许,浙江舟山市普陀利达海运公司的”利达洲18”号轮装载着1900多吨零号柴油从营口鲅鱼圈港解缆起锚。眼看就过年了,15名船员归心似箭。  16日凌晨,轮船航行到了距离大连市长兴岛西北约8海里的海域。除了值班的人员外,船上大多数船员都已进入了梦乡。李贤峰与新来的一名轮机工正在机舱值班。约6时30分,他突然发现主机冒火星,接着燃起火。他一边扑救,一边高喊“不
期刊
1月6日6时50分,一艘满载55只集装箱,由武汉驶往上海的千吨级“集发”号货轮,在上海长江口外高桥港区五期码头外侧800米处,被一艘2.4万吨级的“大庆244”号油轮撞沉,船上17名船员全部获救。2月3日,“集发”号沉船被打捞出水,疏通了航道。    湖北丹江口库区一小船遇风翻沉    1月23日14时许,湖北均县镇一居民率其亲属在丹江口库区河段租用一艘不具备载客条件的农用自备小机动船渡河串亲访友
期刊
抛向空中的羊皮卷    阳光明媚,位于印度洋的拉罗伊纽斯岛的天空,在太阳的照耀下发出微红的光亮。身着一件宽大忏悔服的法国海盗——奥利弗·勒瓦瑟尔,神态傲慢地缓缓走过柔软而又干燥的沙滩,一步步地走向绞刑架。  沙滩上熙熙攘攘地聚满了好奇的人们。大家都想亲眼目睹这个臭名昭著,令人闻风丧胆的海盗被处决的一幕。20年了,勒瓦瑟尔就像猎鹰一般出没在印度洋的洋面上,向过往的商船发动突如其来的袭击,掠夺了难以计
期刊
为了实现《2010年展望》中全球到达、全球参与的目的,美国国防部计划从2008年开始,用波音公司研制的新一代电子攻击机EA-18G“咆哮者”逐步替代目前已在军中服役长达40年的EA-6B“徘徊者”战机。    十年一机    据了解,早在1993年,波音公司就开始了EA-18G飞机的工程设计、开发和实验工作。科索沃战争之后,在美国防部办公室监督下,美国海军领导包括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空军、参联
期刊
几代人的梦想    多少年来,白令海峡一直是亚、美两大洲之间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它无情地阻隔着海峡两岸人民经济文化的相互交往。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设想修建一条大隧道。1905年,俄国和美国的工程技术人员成立了“跨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铁路公司”,计划修建隧道工程,但因俄罗斯十月革命的爆发,公司随之消失。后来,以巴黎工程师L·白罗利姆为首的一批专家又提出用白令海峡隧道将欧亚两洲和美洲的铁路相连的设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