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家庭的小学美术教学语言创新研究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chou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回归家庭生活的小学美术教育活动,精准把握了美术教育的美育本质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审美创造力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在创新小学美术教学体系时,需要整合多元美术教学资源,关注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通过发挥家校协同驱动优势,充分发挥家庭生活的价值动力,使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实现美术技能培养、美学情感体验和美术素养生成等全面育人目标。本文以回归家庭生活的小学美术教育创新价值为研究基础,探索利用家庭生活的小学美术教育创新路径。
   关键词:教育回归;家庭生活;小学美术教育;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4-0034-02
  Research on Language Innovation of Art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Returning to Family
  SHAO Yinxia  (urba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Nantong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Returning to family life,elementary school art education activities accurately grasp the essenc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creative thinking of art education,which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students’ aesthetic quality and making students’ individual potential and aesthetic creativity develop in an all-round way. Therefore,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fine arts teaching system innovation,the need to integrate multiple art teaching resources,focus on the students’ aesthetic emotion education,by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parent-school cooperative drive,give full play to the value of family life,the power,causes the student to find beauty and create beauty in family life,realize the art skills,aesthetic emotion experience and art accomplishment generated comprehensive educational target. Based on the innovative value of primary art education returning to family lif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novative path of primary art education making use of family life.
  【Key words】Education regression;Family life;Art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Innovation research
   小學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学生以独立美学视角欣赏生活、融入生活,培养学生生成必要的美育素质。因此,在当前创新小学美术教育体系时,通过回归家庭生活,利用家庭生活空间,打破传统美术教育“重绘画技巧、轻审美素养”的问题弊端,将家庭生活蕴含的“生活美”、“趣味体验”等内容综合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加深美术学习与家庭生活的内在联系,实现美术教育与家庭生活的全面融合。
  1.回归家庭生活的小学美术教育价值
   在全面育人环境下,通过将课堂引向家庭生活,拓宽小学美术教育的学习链条,延伸美术教育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对美术的学习认识从传统的绘画技巧向新的审美教育、文化理解等多个领域全面升级,有助于实现美术教育的根本性创新。同时,推动小学美术教育回归家庭生活,使小学生真正发现、寻找到美术教育的内在价值、多元意义。
   (1)以生活之趣,全面激发美术教育力量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体验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重要教育活动,也是推进全面育人活动的关键环节。家庭生活是小学生日常学习、掌握知识和成长过程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环境,对小学生感受生活、塑造性格具有重要影响。面对当前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重技能、轻审美”等认知误区,通过以生活为本,积极引导小学生从家庭生活中寻找美术创作素材、发现创作灵感,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此外,通过发挥家庭生活中蕴含的无限空间优势,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空间,帮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发现、“探索”美术创作灵感。
   (2)聚教育之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家庭生活中蕴含了多种能够被应用于美术教育的资源,是引导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源泉”。回归家庭生活是立足小学生成长基础、融入美术教育规律的重要体现,也是当前全面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审美思维的关键路径。在全面推动小学美术教学创新时,通过综合考虑小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和个性审美特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合理布置、预留“美术家庭作业”,发挥家校协同的美育优势,充分利用风格不同、形式差异明显的美术教育方式,挖掘家庭生活的美术教育资源,有效激发学生的绘画灵感,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创造思维。    (3)以成长之道,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将家庭生活与小学美术教育创新全面融合,为学生表达自我情绪、传递个人情感提供了新的方式和空間。学生通过融入不同家庭生活场景,深层次感受美学内涵、学习观察生活的能力。美术教育回归家庭生活,能够更精准、有效捕捉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发展和孕育学生的美术创作天赋,使学生在生活化的美术学习氛围中,进一步探索和追求美术学习空间。另外,合理发挥家庭生活的美术育人优势,使学生以生活化视角了解、认知美术创作,全面拓宽学生个人的艺术表达空间。
   (4)以艺术之美,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引导学生从艺术审美视角发现生活、了解生活,使学生的审美体验与艺术表现充分融合,不仅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艺术创作及表达技巧,也提高了学生感知美、品鉴美和表达美的综合能力。通过将家庭生活元素与美术教育创新相“衔接”,使学生在生活体验、互动参与过程中,深化对美的理解,学会用所学美术知识、技巧来“装扮”生活、服务生活,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审美素养。回归家庭生活,将强化美术教学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气息,突出美术教学内容的优异品质、情感特性,并鼓励学生以生活化审美的视角进行艺术创作、情感表达,从而形成了更加生动、趣味的美术教育体系。
  2.回归家庭生活的小学美术教育创新路径
   美术教育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美育工作的关键平台。在全面创新小学美术教育时,推动教学回归家庭生活,将家庭生活美育纳入教学体系,使学生充分体会美术教学的艺术魅力,引发学生的热爱生活之情,增强学生对“美”的理解与认同。
   (1)遵循美术教育规律,发挥家庭生活对美术学习的“导向性”影响
   小学美术教育的“根基”在家庭,有效创新小学美术教育的关键也在家庭。在加速小学美术教育改革进程中,美术课堂、社会美术教育实现了快速发展,为美术教育提供了全新动力。但家庭生活作为学生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未能得到有效重视,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美术教育的理解与认识。因此,在创新美术教育时,要重视挖掘家庭生活蕴含的环境氛围和真实情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和感染学生的审美能力。要充分利用家庭生活的各类美育场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意识、审美理念和创作观。以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点的集合”教学为例,想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点”在美术教学中的概念和造型意义,并学会使用点来创造绘画作品,既需要考虑小学高年级学生爱表现、喜欢创造的个性特征,还需要引入家庭生活,使学生观察“点”的造型意识和审美特征。比如,引导学生与家长共同观察夜空的星星、观察远处的车辆或行人,使学生在生活观察中发现“点”的造型特色、艺术审美,并绘制出丰富多彩的图画艺术作品。
   (2)遵循美术教育特征,重视学生艺术思维的“体验式”培养
   现阶段小学教育存在“重智力、轻美育”的教育误区,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偏重美术技能、技巧训练,忽略了学生艺术思维的有效培养,影响了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有效培养。艺术思维是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在本质,是学生发现生活之美,并使用艺术化的形式进行表达的重要思维方式。因此,在全面创新小学美术教育体系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引导学生构建独立创作美术作品的思考体系,使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并学会用个人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达、创造。此外,家长要充分尊重、认可学生的美术天赋,引导学生以生活化的思维来感悟美术学习,培养学生以艺术审美的视角来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使学生将个人的审美理解与艺术创作有效融合,从而创造有独特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3)营造美术创作氛围,推动学生审美素养的“综合性”提升
   推动小学美术教育回归家庭生活,既充分遵循了美术教育的基本精神和价值特点,也使美术教育课堂深深“扎根”生活,融入生活,为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搭建了重要平台。推动小学美术教育回归家庭生活,重点选取学生真实观察或经历的生活场景进行研究,通过为小学生提供独立创作、自由表达的宽松氛围,激励和培养广大小学生建立对美术教学审美内涵的本真追求,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比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画龙点睛”教学时,为使学生真正了解礼品包装的艺术形式、作用及具体技巧,可由家长巧妙结合节庆活动,以具体包装向学生讲述礼品包装的艺术形式、作用及制作技巧,使学生对包装艺术形成良好的认知和系统化的审美趣味。
   (4)遵循家庭生活美育特征,厚植美术教育创新的良好“土壤”
   家庭生活蕴含的美育内涵是小学生美术教育的重要补充内容,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丰富的美育素材,滋养学生的独立审美意识,推动美术教学创新。在家庭生活中,从简单的色彩搭配风格到室内装饰设计、服装搭配等内容,都蕴含了丰富、个性化的审美理念和艺术思想,这正是当前助力美术教育全面创新的重要补充素材。为此,要合理利用家庭生活美育资源、设置各类美术教学场景开展家庭生活美术教育,并鼓励学生在具体参与过程中,重点掌握绘画创作技巧和绘画艺术的创作外延,体会、品读美术教育的多元内涵。在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元宵节里挂彩灯”教学时,可以将课堂引向家庭生活,通过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元宵节的节庆活动,一起完成彩灯的设计、制作,充分发挥家庭生活美育的积极意义。
  3.结语
   推动小学美术教育回归家庭生活是学生独立表达自我、提升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为小学生创造生活化的美术学习思维,使其发现生活、感受生活,在个人有效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创作出有情感内涵的美术作品。总之,回归家庭生活的小学美术教育是以家庭生活为教学素材,以家校协同为纽带,通过将美术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游戏互动全面融合,使小学美术教育回归生活本真,发现美术教育的独特趣味,实现美术教育与家庭生活审美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刘璟涵.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174-175
  [2]夏安琪.生活美学视域下美术教育在家庭美育中的策略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162-163
  
  
其他文献
摘要:古诗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情感的一个重要纽带,可以让学生攫取智慧,并且获得美感熏陶,但时代的隔阂,高考的压力等原因造就了古诗文阅读教学的难题。笔者认为,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应聚焦核心素养,引导深度学习,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1
期刊
摘 要:3-6岁是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指出:“如果你能引导孩子迷上读书,那么你所影响的不仅是孩子的未来,而且直接影响整个下一代孩子的未来。”而绘本阅读是幼儿认知世界、解释世界、融入社会、发展自我的重要过程,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要探索把两者结合起来的方法,从而培养幼儿期良好的饮食和阅读习惯,构建
期刊
摘 要:家庭教育质量与父母的教育能力息息相关。近年来,以提升家长教育能力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本研究基于“理论与活动并重,实践与反思并举”理念,运用打比方、举例子的形式去阐释教育理论,利用心理团体辅导的相关技术使家长在活动中得到亲身体悟,采用量化分析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去检验活动效果。以此方式开展的“智慧父母成长沙龙”
期刊
摘要:由于社会对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学好英语知识也越来越重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加强对培养和丰富初中生英语综合素养的重视,改变过去只注重学生的分数的思想,应该充分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有效地锻炼,尤其是在读写教学中,要将读写相结合,给学生营造生动欢悦的情境,增强学生的读写体验。笔者在本文提出了以下四点初中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有序思维能力,能够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教师通过观察比较、梳理表达、操作探究、练习实践等途径,引导学生有步骤、有条理的展开数学思维,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数学思维变得脉络清晰、条理分明,推动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序思维;培养策略;实践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
期刊
摘 要:目前,幼儿教育在不断拓展幼儿的思维,对幼儿正确认知能力的形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主题活动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的一个教学方法。在主题活动中,如何更好的利用资源,最大化主题活动的效果,意义重大。本文从幼儿园资源的利用、家庭资源、社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利用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既可以创新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形式,又能够满足幼儿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所以开展幼儿主题教育,充分利用相关的资源,
期刊
摘 要:教学反思对教师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也不例外。体育教师经常进行反思,能够对教学活动有着正确的认识,有利于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教学反思;体育教育;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4-0001-02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P.E. Te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段的教学开展也更加广泛,成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重要方法。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少先队工作,其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学生发展情况和思想教育基础,学生容易出现一些影响到其健康成长的问题。本文围绕着心理健康教育与少先队工作的有机结合展开探讨,给出一些少先队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少先队工作;有机结合;方法   【中
期刊
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课程体系中,我们会发现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某些相似点。因此,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科之间有机地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更加快速的理解相关知识点。如就以小学科学为例,小学科学囊括了关于地理、物理、生物等基础学科知识,我们可以通过这一课程找到很多学科里面的具体内容。再者科学课程里面还囊括了一些可以用数学知识进行阐释的具体现象,所以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寻找小学科学与数学之
期刊
摘 要:人们常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类社会经过了千百年的观察、辨认、学习和归纳,产生了善恶,分辨了美丑,美学也孕育而生。随着时代的变化,美的概念也逐渐改变,因为现代社会的交流紧密,个人的思想独立,现代美学的比之过去更加的多元。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中国对外交流的渠道,许多的新鲜文化通过这条路传入,也有很多中华文化通过它传出,它们相遇、碰撞、交融,形成了新的文化,而在这文化之下,也产生了许多不同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