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背景下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ld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通过二十年的发展,在专业建设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多样化的探索与实践,收获了宝贵经验与成就.在当前师范专业认证及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遇到了新问题、新挑战.对小学教育专业特性的认识与理解决定着该专业后续发展的方向与路径,基于“本土实践、国际视野、尊重历史、面向未来”的理念构建中国特色的小学教师培养体系是专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厘清支撑专业发展的学科基础进而加强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是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保障.
其他文献
真实性评价是美国教育者对标准化测验批判反思的产物,是一种通过让学生完成真实性任务来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真实发展情况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这一评价方式符合我国“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借助拟真的评价任务、多样的评价方法、明晰的评价标准和真实可靠的评价信息,解决了该课程教学评价中存在的评价难题:评价目标具有生活性、评价领域较为复杂、评价过程难以排除主观倾向、评价结果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为使真实性评价更好地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中,教师应转变评价观念、深化理论学习,结合实际教学创造性地使用这一
地理核心素养强调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强调学科素养的培养过程.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目标设计至关重要,因为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规定了教与学的方向,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败.针对目前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形式主体不明、设计方法混乱、内容表达笼统等问题,需要厘清地理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并重新思考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才能在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中重新发挥教学目标的教学功能.为此,针对现行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目标如何让学生看见和看懂、教学目标如何实现精准设计、目标设计如何能让学生
地理学研究贯穿“尺度—格局—结构—过程—机制”的思路,格局影响过程、过程改变格局,地理格局·过程思维是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格局·过程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认知、地理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结合格局·过程思维的内涵,构建格局·过程思维模型,整合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体系,提出在教学实施中要渗透格局·过程思维的教学策略,在五个环节进行格局·过程思维的培养:从尺度视角感知地理空间;从区域的视角诊断空间格局;从动态的视角探寻地理过程;从综合的视角剖析地理机制;从人地交互的视角优化空间
巴洛克时期的声乐时代演唱特征对音乐的演唱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该时代下亨德尔的声乐作品较为经典且具有代表性.在巴洛克时代下形成了新的曲调,使女高音的演唱对比之前时代增添了宁静和甜美.该时期女高音的咏叹调具有优美和戏剧对比的特征,在花腔的演唱中该时期的花腔抒情更加明显,且表现清晰.在对该时期女高音的音部特征分析时发现,该时期的女高音音色对比之前时代更加轻柔、灵活,同时音区范围在不同的歌曲和不同高音位置中各不相同,女高音的旋律样式较多,展示着对不同类型歌曲的表现.
对比分析2019年版四个版本高中地理新教材中交通运输部分的教材内容,发现该内容在四个版本教材中设置视角不同,人教版从人文地理要素视角,湘教版从区域发展视角,中图版从产业区位因素视角,鲁教版从环境可持续发展视角.在分析“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单元内容基础上,提出了三点教学建议:从整体视角对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进行单元教学设计;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与人地协调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地理实践力.
家庭经济、家庭文化、家庭社会等家庭资本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内卷化发展.个体学前教育获得受家庭资本的影响,优势阶层利用家庭资本进行资本的代际传递;弱势阶层子代则需延长学习时间增加教育投资以期突破阶层桎梏.倡导合理的教育观念、完善学前教育保障制度、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消解学前教育内卷化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