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政策工具研究

来源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ticlis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政策工具理论和中医药健康服务的体系结构,针对政府在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发布的52份国家级政策文件,构建了政策工具服务体系二维分析框架,确定了政策工具在不同服务体系内的使用情况,总结了政策工具的分布特征;运用文本分析对政策文件进行关键词提取和关键词距离分析,构建了中医药健康服务高频关键词的内在关系网络,分析了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建设重点和建设力量.结果表明,从形式上看,政策工具较为丰富,但结构分布不均;从内容上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的政策支持已基本形成,中医药健康服务的供给是多主体合作的结果.未来应进一步丰富和优化政策工具的使用、完善操作层面的实施细则以及加强供给主体中服务主体协作的政策支持.
其他文献
游历是中西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晚清时期,西人来华游历主要是在不平等的中外条约体系下进行的,其发展历程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口岸游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内地游历、庚子国难后的全面游历.西人来华游历发展历程具有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清政府对游历态度的变化及政策制定、措施的采取,暴露了清政府外交的被动性,但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中西交流的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文化性、非物质性和传承性,它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且把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因此,对于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过程来说,人才、媒介和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数字化传播开辟了新航线,移动互联网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生存和延续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河长制作为环境议题,在新媒体环境下,牵扯到多种行动者之间的复杂联动关系.研究选取三类新媒体平台作为研究对象,以实际资料为基础,将人民网、中国生态文明网和微博大V的河长制议题报道作为样本,以实际资料为基础建立一个研究模型,探讨三类河长制议题建构过程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新媒体对河长制议题进行建构的过程.研究发现,3个新媒体行动主体的议题建构能力和方式相互补充,各有侧重.新媒体作为媒介行动者,应扮演调解感知角色和行使调解行为的功能,更好发挥自身功能,从而使得多元行动者的行动得以协调,推动河长制议题的有效建构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