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的配伍研究

来源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Fland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考察室温下6 h内,丙泊酚乳剂与利多卡因注射液和/或地塞米松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离心分光光度法、苏丹染色实验、电导率测定以及混合液pH值和激光粒度分析等方法来考察丙泊酚(A组)、丙泊酚与利多卡因9∶1混合(B组)、丙泊酚与利多卡因4∶1混合(C组)、丙泊酚与利多卡因及0.5%地塞米松以3∶1∶1的比例混合(D组)的稳定性。结果室温下6 h内,B、C、D组与A组比较,稳定常数(Ke)值明显增高(P<0.05)。各组未见分层和颜色变化。B组与A组比较,各时点pH值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与B组比较,各时点pH值明显升高(P<0.05)。电导率值为A组<B组<C组<D组。各组丙泊酚含量均下降,下降程度各组无差异。各组在相同时点的粒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丙泊酚与利多卡因注射液和(或)地塞米松注射液配伍后,未出现脂肪乳水解;配伍后稳定性下降,并随时间延长,进一步下降。但平均粒径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尚可以使用,不会发生栓塞。
其他文献
为满足新时期军事战争对话务工作的需求,增强未来战争中话务保障能力,总部牵头研发了人工电话网智能支撑平台。本文从人工电话网管理的重要性出发,简要介绍了平台系统的研发
建立和校准传播模型是无线网络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介绍了利用CW测试获得的数据结合数字电子地图对传播模型进行校正的方法,并给出传播模型校正实例.
本文分析了通过运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制丝生产线三维模型的方式,探索了在三维设计软件下设计工艺设备平面布置图和立面图及自动生成工艺设备明细表的方法.
结合南京市公路处一级公路工程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生产、施工控制过程,从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的角度,探讨了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和控制要点。
通过分析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特点,提出了在保证路面质量的前提下,利用排队论原理和VB编程对自卸车数量进行动态配置,可实现机械成本费的最小化。实践证明,排队论在进行施工
分析了现行沥青混凝土路面机械化施工工艺存在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转运车的新机械化施工工艺,并从材料离析、温度离析和路面平整度三个方面对其实际应用进行了试验研究,证
目的利用改良干酪素法对丹参注射液实现鞣质含量控制,以保证注射液的质量。方法通过对中国药典中鞣质含量测定方法(干酪素法)进行改良,设定了适宜的样品稀释比例,建立了丹参
目的建立用气相色谱外标法分析来曲唑中残留溶剂四氯化碳的方法。方法采用SE-30色谱柱,50℃~150℃程序升温,微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结果四氯化碳能与其他组分很好的分离,分离
对道路摊铺过程中采用摊铺机直接摊铺作业,与采用转运车-摊铺机联合施工作业进行的路面效果对比,显示使用AT1000A型沥青混凝土转运车可以消除温度离析,减轻或消除骨料离析,是
工程机械以新产品开发为背景,分析目前国内外新产品市场前景,以及开发新产品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引导国内企业开发新产品进入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