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

来源 :求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y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信念的精神纽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地方民间力量的有效参与、支持和互动,要在增强大众的价值认同上下功夫。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发挥社会规范和导航作用的重要基础。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根据本地实际进行探索,以增进人民群众对其的价值认同,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不断被发掘的“最美现象”,以及寻找“最美现象”活动。“最美”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社会风景。“最美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最美”精神的弘扬及传播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民众心中落地生根。
  一、“最美现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认同
  1.“最美现象”的出现。2011年7月2日,吴菊萍徒手接住了一个从十楼坠落的女童,将女孩的生命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而她自己的手臂却因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当天下午,吴妈妈的义举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关注,随后央视相关栏目对其事迹进行了追踪报道,以“最美妈妈”赞誉吴菊萍的壮举,“最美”一词由此进入公众视野。2012年,“最美司机”吴斌的壮举掀起“最美现象”的新高潮。杭州长运公司司机吴斌面对从天而降的灾难,强忍剧痛,在生命的最后七十四秒里以高度的敬业精神与固化的职业习惯完成了一系列保障乘客安全的动作,自身却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最美妈妈”“最美司机”作为全国道德楷模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全国各地一大批“最美人物”及其事迹的挖掘与宣传,一时间“最美现象”从个案演变为全国各地层出不穷的美德现象,遍及多个行业领域,牵涉各年龄段的平民百姓。
  在“最美现象”的感召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大媒体纷纷开启了“寻找最美现象”的公益活动,并为这些从普通人群中被发现的“最美人物”授予崇高的荣誉。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等等。
  2.“最美现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在生活中成就“最美”的,往往是一些平常的小人物,他们在瞬间迸发出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或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细微之处体现高度负责的职业操守,或是在日日月月的坚守中表现出顽强的意志。人民群众欣赏这些美丽的人格和品德,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热烈的掌声和无限的敬意送给了他们。他们被冠以“最美”的称号,是人民群众内心里对美好社会风尚的一种企盼和期许。寻找“最美现象”活动,体现了普通民众对忠诚国家、关爱社会、友善助人的道德期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向身边好人学习。因此,弘扬凡人善举,争做好人好事好官,挖掘平凡、生动、感人的事迹,不仅对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域化、大众化的成功探索,还有力地推动了广大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抽象的价值理念在普通民众心中落地生根。
  发掘“最美现象”,弘扬“最美”精神,在全社会营造“最美”氛围,让普通大众在基层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体会到了培育优良品德的重要性,促使他们明白用平凡的行动成就“最美”的人和事,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道德要求,就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理念。因此,“最美”效应的放大,“最美”群体的增多,“最美”氛围的形成,无疑提升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
  二、“最美现象”何以能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度
  1.“最美现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近民众。增进人民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升其在民众心中的吸引力、亲和力与感召力,就必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贴近大众的心理意识和生活实践。
  刘云山在《人民日报》调研时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贯彻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注重接地气、贴民心,找准理论宣传与时代的对接点、与百姓的共鸣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抽象深邃的价值理念,易于被知识分子接受和理解,但要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就必须接地气、贴民心,融入群眾日常生活。各地的“最美现象”,将“最美”这一平凡又接近群众生活的词语作为主题词,从老百姓身边最熟悉的“最美”评价标准出发,发挥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接地气,细化融入到群众身边“最美”的人和事中,贴近群众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心理、情感和诉求,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群众中的共鸣。
  从“最美妈妈”“最美司机”到“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最美孝心少年”等所有的“最美现象”,都发生在最普通的人身上,它可以“对他人或社会产生一种非权力的影响力……‘最美现象’正是凭借这种非权力影响推动着其他社会公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陈昌兴、陈奇娟,2013)。“最美现象”的草根性决定了其易于被民众所关注和接受,发生在民众之间的事情比任何宣传都更具有说服力,也许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是十分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但是他自身或者周围人的行动已经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这也就足以说明“最美现象”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提升。
  2.“最美现象”涵养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德。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德统一起来,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公民基本思想道德要求的朴素本性,而各地所涌现出的“最美现象”正弘扬、涵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种朴素本性。中央下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也要求积极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通过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风气。各地寻找“最美现象”的活动正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融入社会生活,把我们所提倡的价值理念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从而直接、有效地涵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凝聚人心、砥砺国家社会大德的作用。   “最美现象”在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最美现象”通过其真善美的统一,影响和改造着社会公众的主观世界;鲜明体现了普通公民的奉献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能够引领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增强社会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有利于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有利于培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
  3.“最美现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示范作用。“最美现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形态,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范例;它不仅有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外至内的转化作用,也有由内到外,即转化为实践的推动作用,因为“最美现象”就存在于人们生活之中,人们完全可以学习和效仿。政府和媒体还可以通过采取多种方法将“最美人物”和“最美事迹”的精神完整地呈现出来,以增强典型示范的作用,从而加速民众的接受过程,促使民众由对榜样的认知认同,发展到对榜样行为的学习仿效和对榜样精神的践行推广,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于心并实践于行。
  “最美现象”蕴涵的精神品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集中体现。所以,当一种“最美现象”被发现之后,政府会在很短的时期内,通过树立和宣传“最美现象”来整合社会主流的道德观、价值观,从而使之普遍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行。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为“最美现象”构建良好的机制和搭建合适的平台。政府可以建立相应的激烈机制鼓励人民群众的道德践行,在肯定和表彰现有“最美现象”的同时,鼓励更多“最美现象”涌现,以推进社会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例如“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当代雷锋”郭明义,作为道德模范群体参加党的十八大,使这些“最美现象”的正能量通过政府的平台,在社会中得到最大化的释放,这也是社会与政府有机结合的表现之一。
  三、“最美现象”对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度的现实意义
  1.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植根于普通大众和现实生活。出现在“最美现象”中的人物,不是“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而是一群有道德高度的普通人。同时,发现“最美”现象的主体,也是普通百姓。他们在信息社会中,能够以最敏锐的触觉,发现“最美现象”、发掘“最美现象”、传播“最美现象”,使“最美现象”形成一种社会新风尚。不仅强化了“最美现象”的社会效应,而且更进一步地催生人的道德主体走向高度的自觉,推动社会道德走向高度的自律。广泛开展寻找民间的“最美现象”活动,引导大众向善的价值取向,使其示范带头作用更加有效。
  因此,推崇社会基层的“凡人善举”,褒扬群众身边涌现的“平民英雄”,大力发掘民间“草根最美”,在各行各业树立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先进模范,让公众能从典型人物身上,找到一个贴近自身且可以效法的榜样,能够有力地引导公众见贤思齐、择善而从,激发大众源自内心的道德需要,以德立身,以善施人。由此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把美德善行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中,从而积聚民间向善、人心向和的伟大力量。
  各地“最美现象”之所以取得明显实效,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共鸣,就是因为它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一个处在国家制度层面的高深理论融入大众生活,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接地气。因此,在今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中,我们不能只寄希望于顶层设计和党政部门自上而下的宣传、教育,必须走进民间万家灯火,融入民众日常社会生活,借助民间大众力量和资源予以完成。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2.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植根于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最美现象”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弘扬了仁爱助人的善良人性,反映了全体民众对建设一个美好社会的期待,体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强调人性的仁、爱、善,这是中华文化重要的价值导向,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表现。因此,在“最美现象”中,那种源自瞬间的本能壮举,就最能体现早已深深根植于每一个中华儿女血脉之中的文化精神和人生美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最美”就是人们对危难之际“瞬间美”和生活工作中“平凡美”的高度凝炼和概括,并在日常生活的广为传播中所形成的一种自发的文化认同和价值共识。
  在“最美现象”中,无论是普通民众发自内心自主自愿的善行义举,公众通过网络发掘、传播与弘扬“最美”的自发,媒体宣传“最美”事迹的自觉,还是社会对“最美人物”进行表彰和奖励的自为,都充分体现了处于社会不同阶层民众的道德自主。“最美现象”还表现出了全社会对真诚、善良、美丽人生的由衷敬意,并真诚地呼唤人们自觉地去抵御各种道德颓废、虚无和冷漠,建构一种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社会道德体系,积极传导社会正能量,弘扬人生美德的文化精神。
  3.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依靠政府和民间大众的良性互动。“最美现象”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及发挥作用的过程,就是政府不断地“与社会对话”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行需要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又需要社会的积极参与。正是在政府与社会的不断“对话”及互动过程中形成合力,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艰巨任务不断向前推进。
  在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践中,存在着政府部门唱“独角戏”的尴尬。不调动民众力量参与,一味依靠政府的宣传说教很难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各地不断自发涌现的“最美现象”,氛围浓厚、反响强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无声中浸润着群众。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理性引导、宣传表彰、提供保障,并带动民众积极参与,发挥“草根最美”的示范作用,缺少任何一個环节都不行。因此,今后各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构建政府与民间大众的良性互动机制,要在以真实事件增进人民大众的价值认同上下功夫,坚决避免盲目单干或脱节现象。
  总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必须要构建价值认同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这些载体与现实生活保持统一,在社会大众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增强认同感。除了政府作用之外,要充分发挥民间的社会性载体和网络性载体的作用。例如,通过学校、社区、行业部门、志愿者组织、慈善组织、环保组织、宗教团体等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开展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社会活动,从而实现政府行为与民间组织的良性互动,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联动机制,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网络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由于其时效性、互动性、平等性、开放性等优势,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例如,人们通过网络发现、传播“最美现象”,从而使更多的人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双艳珍
其他文献
社会厅在环境布置上,以具有地域特色的塘沽版画和毛体书法七言句的形式,并配之以物化的修身工具,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修身者在观看完案例和模型后,反思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究竟是在用良知统驭贪欲,还是用贪欲绑架良知。这个厅还设置了一个情境参与活动,让修身体验者通过“选择向前后左右任一方向移动三步”,直观感受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深层含义。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耕在2015年10月14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文化的特殊作用和独特功能就是对个人和社会的“教化”,从而塑造个人,引导社会。其一,文化具有传递文明的作用。文化不同于器物。文化的这种传递文明的功能,使个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人类在较长的时间中积累的经验、知识和价值观念。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教化”。如果没有这种“教化”,那么,我们就一切都要“从头开始”“重新开始”,现在仍然是原始人。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认真抓党的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西青区委开展了专题学习活动,并按照相关的要求,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同时深入思考了市委代理书记黄兴国同志提出的“为官为什么”“第一责任和责任第一”“权大还是法大”等重点问题。通过学习和思考,总的感觉是,这次学习活动十
期刊
“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进程中,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民政协的智库建设,更好地发挥智库作用,积极为京津冀一体化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依据,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从人民政协智库建设的重要作用、独特优势,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智库作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出发,谈几点认识。  一、建设政协智库的重要作用    中共
期刊
马骏,1895年9月出生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一个回族商人家庭,是五四运动时期革命青年的杰出领袖,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和领导者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他用短暂的一生,写下了爱国、救国、殉国的光辉篇章。  优秀的爱国青年  马骏出生的年代,是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急剧过渡的时期。他聪明好学,品学兼优,关心国家大事,痛恨腐败落后的旧中国,较早地接受了先进思想。1915年8月,马骏来到新思潮比较活跃的天
期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为新形势下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大方向和着力点。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既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也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
期刊
新常态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能否捕捉和牢牢抓住新常态带来的发展新契机,在解放思想中创造机遇,既是对地方党委、政府勇气和智慧的考验,更是对地方党委、政府能力和自信的考验。近年来,宁河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坚持改革统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改善民生、从严治党,围绕实施“六大战略”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着力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
期刊
天津市北辰区是天津市的环城四区之一,是连接京津两个特大型城市的重要走廊和展示天津形象的重要门户。现辖9镇7街,126个行政村,112个居委会。户籍人口391万人,常住人口近百万。总面积4785平方公里,其中现有环内面积64平方公里,外环线拓圆后,环内面积将达到135平方公里,占市中心城区面积近30%。  2015年,北辰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期刊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和铸就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是党的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它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能否兴旺发达和后继有人。多年来,中共天津市宝坻区委着眼长远发展,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工作,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实践、面向长远的方针,以创新思维、科学方法、务实措施不断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使年轻干部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建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洁政治局面,中共中央颁布了八项规定,随后中共中央与中央纪委颁布了一系列规定,在实践上也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一批“老虎”“苍蝇”被绳之以法。一些在以前存在于党政机关的被默认的以及不符合法律、纪律、政策的各种各样的福利也被清除,公务人员的实际收入明显下降。一些人惊呼“为官不易”,甚至出现干脆不干活、做“太平官”以明哲保身的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