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硫化银纳米微粒的界面荧光和共振散射光谱特性

来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r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硫代乙酰胺(TAA)存在下, Ag+和S2-反应生成较稳定的Ag2S纳米微粒. 它在470 nm处产生1个较强的荧光峰, 在470 nm处产生1个共振散射峰. TAA和Ag+浓度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与此两种物质浓度对共振散射强度的影响一致, 随着Ag+浓度(0~8.0×10-5 mol·L-1)增大荧光和共振散射光强度均线性增大. 实验结果表明, 荧光与共振散射之间存在相关性. 此荧光为液相Ag2S纳米微粒产生的固液界面荧光.
其他文献
采用由增强型ICCD光谱探测器、SpectraPro-275光谱仪和DG535同步控制器组成的瞬态光谱测量系统,在解决了测试系统时间同步问题、弱光探测问题、提高光谱分辨率问题和波长定标
采用熔盐提拉法生长了尺寸达30 mm×25 mm×15 mm的Er3+/yb3+:KGd(WO4)2透明晶体,从中切出5 mm×5 mm×3mm大小的激光器件,在室温下测试了吸收光谱,可以观察
利用超声制备了无机纳米溶胶CuS/Cu2+, 研究了该种纳米粒子的大小和性质, 其共振光散射峰λCuS/Cu2+=341 nm很强且稳定. 发现γ-球蛋白与之结合后共振光散射有很强的增敏现象
首次采用阿霉素作荧光探针研究了水溶性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简称杯[8]胺或CX8)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 并考察了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及解链DNA对DNA和杯[8]胺相互作用
马铃薯,就是我们俗称的土豆,也有地方叫洋芋,别看它不起眼的样子,其实营养很丰富,因此在一些西方语言中甚至还有称其为“地下苹果”的——比如德语中的“Erdapfel”。相对于其他普
提出了一种基于RS485总线技术的设施农业采集及组网技术。该技术使设施农业中的各信息节点形成了完整的信息网络及控制网络,进而使设施农业中的各个信息节点的信息能够及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