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现代职业技术教育面临学生素质普遍偏低,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不断创新,积极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要。作为一名职业学校语文教师,我认为可采用一些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如音乐、图片、电影、多媒体等现代化辅助手段,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 直观形象教学法
随着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有所下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传统教学手段缺少生动性,一些课文内容完全凭老师讲解无法形象直观地再现文中的原貌,教学效果不理想。
我认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教学新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
只有打破以前那种“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讲到尾”的传统教学模式,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成具体,才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音乐辅助教学法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许多语文教材中必选的千古佳作,音调高低错落、变化多端的曲子在作者笔下丝丝入扣,细致动人,感染了古今众多的读者,让人看后赞叹不已。这里,作者不仅表现了再现音乐的才华,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的述说身世作了渲染。但是,在现代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绝大部分学生对我国传统古典民乐的认识了解有限,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听过琵琶弹奏,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有关音乐描写的内容时,很难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教学效果。学生学起来也就不能完全透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艺术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播放一段琵琶弹奏的音乐。在时快时慢、时舒时紧、时强时弱的音乐声中,老师朗读诗中借助各种生动的比喻摹写音乐旋律的千古名句,调动学生的听觉,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这样,学生进入到一种放松的学习状态中,他们可以在学习过程当中进行联想、比较,理解课文内容就方便多了。
二、图片辅助教学法
科普知识类说明文由于是对事物的外形特征、内部构造以及功能和作用的介绍,光凭老师讲解还是无法让学生透彻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百闻不如一见”,如果老师手中有相应的图片资料,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壮丽瑰奇的天山风光,秀丽多姿的三峡景色,巍峨雄奇又珍藏着诸多艺术文化宝藏的东岳泰山……所有这些美不胜收的祖国山河被作家们用手中的巧笔精雕细琢,用心描绘,如诗如画的篇章仿佛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众多文学作品中绽放光芒。但是,令学生有些遗憾的是,他们只能在自己头脑中去设想一幅幅山水图景,无法亲眼目睹这些迷人风光。我素爱旅游,习惯收集一些风景名胜地的风光明信片或导游图。这些资料在我上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时派上了用场。我在授课时,向学生展示三峡风光明信片,他们看后赞叹不已。大家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这种运用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的教学方法,充分开发了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电影辅助教学法
小说戏剧类课文由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富有特色,因此颇受学生青睐。这些课文仅凭老师口述分析,学生从文字语言上去体会的话,就不够真实生动,理解起来也会比较困难。如果能够让主人公自己站出来表演,效果一定会不同凡响。
鲁迅先生的《药》中刽子手康大叔向茶馆里的人们讲述革命者夏瑜的事时,听众表情麻木茫然的场景描写,对表现这篇小说的主题有很深的揭示意义。在这里老师不妨借助影音资料,放映一小段电影片断,相信学生看后会对这篇课文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又能帮助学生感知、体验、欣赏、鉴别文学作品的情感和艺术形象,促进学生情商的发展。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了声、光、电、影等多种高科技手段,能够将静止、抽象文字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载体,将老师难以表达的原理、现象生动的表现出来,便于学生认知和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教学《故都的秋》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在导入新课时,展示几幅关于秋天的景色图片,让学生充分领略秋天带给我们的强烈的感受。利用具体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课上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丰富多彩的图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活跃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初步掌握欣赏散文的规律和原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语文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个老师都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结构出发,制定出适合自己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职业技术教育学校中任教的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更要改革与创新,与时代同步,与学生接轨,才能够真正发挥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变难教为易教好教。
[关键词]语文教学 直观形象教学法
随着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有所下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传统教学手段缺少生动性,一些课文内容完全凭老师讲解无法形象直观地再现文中的原貌,教学效果不理想。
我认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教学新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
只有打破以前那种“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讲到尾”的传统教学模式,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成具体,才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音乐辅助教学法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许多语文教材中必选的千古佳作,音调高低错落、变化多端的曲子在作者笔下丝丝入扣,细致动人,感染了古今众多的读者,让人看后赞叹不已。这里,作者不仅表现了再现音乐的才华,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的述说身世作了渲染。但是,在现代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绝大部分学生对我国传统古典民乐的认识了解有限,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听过琵琶弹奏,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有关音乐描写的内容时,很难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教学效果。学生学起来也就不能完全透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艺术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播放一段琵琶弹奏的音乐。在时快时慢、时舒时紧、时强时弱的音乐声中,老师朗读诗中借助各种生动的比喻摹写音乐旋律的千古名句,调动学生的听觉,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这样,学生进入到一种放松的学习状态中,他们可以在学习过程当中进行联想、比较,理解课文内容就方便多了。
二、图片辅助教学法
科普知识类说明文由于是对事物的外形特征、内部构造以及功能和作用的介绍,光凭老师讲解还是无法让学生透彻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百闻不如一见”,如果老师手中有相应的图片资料,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壮丽瑰奇的天山风光,秀丽多姿的三峡景色,巍峨雄奇又珍藏着诸多艺术文化宝藏的东岳泰山……所有这些美不胜收的祖国山河被作家们用手中的巧笔精雕细琢,用心描绘,如诗如画的篇章仿佛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众多文学作品中绽放光芒。但是,令学生有些遗憾的是,他们只能在自己头脑中去设想一幅幅山水图景,无法亲眼目睹这些迷人风光。我素爱旅游,习惯收集一些风景名胜地的风光明信片或导游图。这些资料在我上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时派上了用场。我在授课时,向学生展示三峡风光明信片,他们看后赞叹不已。大家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这种运用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的教学方法,充分开发了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电影辅助教学法
小说戏剧类课文由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富有特色,因此颇受学生青睐。这些课文仅凭老师口述分析,学生从文字语言上去体会的话,就不够真实生动,理解起来也会比较困难。如果能够让主人公自己站出来表演,效果一定会不同凡响。
鲁迅先生的《药》中刽子手康大叔向茶馆里的人们讲述革命者夏瑜的事时,听众表情麻木茫然的场景描写,对表现这篇小说的主题有很深的揭示意义。在这里老师不妨借助影音资料,放映一小段电影片断,相信学生看后会对这篇课文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又能帮助学生感知、体验、欣赏、鉴别文学作品的情感和艺术形象,促进学生情商的发展。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了声、光、电、影等多种高科技手段,能够将静止、抽象文字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载体,将老师难以表达的原理、现象生动的表现出来,便于学生认知和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教学《故都的秋》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在导入新课时,展示几幅关于秋天的景色图片,让学生充分领略秋天带给我们的强烈的感受。利用具体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课上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丰富多彩的图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活跃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初步掌握欣赏散文的规律和原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语文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个老师都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结构出发,制定出适合自己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职业技术教育学校中任教的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更要改革与创新,与时代同步,与学生接轨,才能够真正发挥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变难教为易教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