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赏析之《断章》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tso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断章》是“新月派”诗人卞之琳的代表作品,创作于1935年10月,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诗。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此诗含蓄蕴藉,但语言却极朴素、平实。以人人能懂的语词,写人人能悟却不能道尽的哲理与人生智慧,体现了诗人刻意求工的美学态度与追求。《断章》建行均齐,明显地体现了新格律体诗对诗人早期创作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断章;意象;风景;朴素
  作品原文: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作者简介:
  卞之琳(1910.12.8-2000.12.2),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祖籍南京市溧水区,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作品赏析:
  初读《断章》,被其中回环曲折的意境所吸引,一切似乎是相对而变幻的,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切换中,其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写意的画面,而这些画面层叠中构成了一个立体的诗意世界。
  诗人通过视角方向的转化和落点的改变,使诗歌取得了交错重叠的视觉效果,诗歌的形式变得丰富起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写的是以第二人称“你”为视觉的出发点,视觉落点在“风景”。而“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是从第三人称视觉出发,“看风景人”的视觉落点本应该也是风景,但诗歌的视觉落点却变成了“你”。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之间、“你”和“风景”之间、“看风景人”和“你”之间既有视觉的转换,又有空间距离的拓展。在诗的第二节中,“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视觉出发点是无生命的“明月”,视觉落点是静止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又是以第二人称“你”为视觉的出发点,视觉落点转变为动态的“别人的梦”。“明月”和“窗子”之间、“你”和“别人的梦”之间的视觉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形成了令读者回味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第一节的视觉画面发生在白天,第二节的两个画面又转化成夜晚,白天和夜晚之间形成的时间跨度,更增添了诗歌的内在意韵。
  “意象的繁复奇幻,理趣的深邃悠远,技法的精湛圆熟”,卞之琳自己说:“我写抒情诗,像我国多数旧诗一样,着重意境”,中国古代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就是“意境”,而这种‘意境”就是“物各自然”它反对主体对客体的千扰,保持情状的某种客观性,中国诗强化了物象的演出,使其共存于万象、涌现自万象的存在和活动来解释他们自己,任其空间的延展及张力来反映情境和状态,不使其服役于一既定的人为概念。
  在《断章》中,诗人设置了几组不定的意象画面,通过视觉转换与组合,通过时间的流动与时空的相对距离,诗歌便造就了令人遐思无限的“风景”,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中体验、感悟不同的哲理内涵诗人在第一节中创造的两个画面可以组合成一幅完整的中国画:“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你”是画面的主体人物画的中心视点,通过“你”向空间辐射,与桥、风景、看风景人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网状结构二诗人把这些看来零乱的人和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框架中,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风物速写。这幅画没有明丽的颜色,而是进行了留白,。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的时候,“你”远远地看,静静地看,“风景”在你的眼中才变得美丽而富有情致到了第二行诗里,就在同一时间里,景物依旧,空间却进一步延伸而逐渐发生改变。“看风景人”和“你”之间又形成一段令人遐想的空间距离‘看风景人”只能在楼上带着神往和多思的心境看“你”,也许看得不真切,也许只能隐约而朦胧地看你。“你”只留恋于自然界的“风景”,而“看风景人”却把“你”看成了他心中的“美丽风景”。假如“你”走下桥去看“风景”,你能更清楚地看到“风景”中的花草树木,但却无法在你心间留下永恒的美丽;假如“看风景人”下楼走到桥上看“你”,他把“你”的容貌和举止看得更真切,但也许给“看风景人”留下的是失望和叹息。因为,当主体和客体之间完全没有距离时,美感也就无从体现。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第二节已经从白天过渡到夜晚一“明月”和“窗子”之间构成了一幅静谧和谐的画面“你”早已远离“别人”的视线,拉大了空间距离可是,‘你”的形象却在“别少、的梦”中变得更加美丽迷人。本来“你”的心情是悠闲散荡的,可是,“你”却在无意之中惹得别人心族摇荡,梦魂牵绕对于梦境而言,“你”就是一轮璀璨的明月第一节的意韵由此获得进一步深化、丰富、就审美而言,或许惟有存在距离的“风景”,才更具有吸引力和观赏性。
  《断章》的魅力恰恰在于运用审美主体与客体的转换,审美空间的调整,丰富的意向,勾画了一副写意的中国画,没有明丽的色彩,细致的描摹,诗人以寥寥数笔,勾勒了一座灵魂的海市蜃楼,意蕴深远。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生命三部曲”为例研究其中蕴含的苦闷情怀。全文共分四部分,其一,《雷雨》以周公馆两代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为线索,愤怒地控诉了吞噬人性的封建桎梏。其二,《日出》以陈白露作为社会全景图的透视焦点,通过自我冲突和人际冲突等方式描摹了金钱社会中不同等级的人的物质精神世界。其三,《原野》以仇虎复仇为线索,将复仇前后的罪与罚相比照,进而引人思考数千年来的血仇制度。结语部分划分了曹禺的创作分期,并得出
1研究的意义和目的rn气吸式割前摘脱装置采用了气流吸运摘脱下的物料,提高了对作物状态的适应能力,降低了落粒损失,并使摘脱装置的结构得以简化,为安装切割装置、实现脱粒后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目的了解潜江市2005-2013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探讨新形势下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潜江市2005-2013年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9
计算机学习是当今社会背景下非常重要的教育学习部分.本文主要分析在科学的理念之下的计算机学习方式,分析现在学习计算机中的误区,提出确定正确学习目标、利用多种学习途径
鲁迅的《野草》是他众多作品中体现他的人生哲学最为深刻的一部,在这部集子里鲁迅充分体现了鲁迅对生命、死亡和斗争的看法以及属于他的一套处世哲学。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摘 要:近年来网络文学发展迅速且蓬勃,这种新型的文学样式,以其较低的门槛、广阔的平台、新奇的内容及通俗的语言等特点而广为流传。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为网络小说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中一些小说便以历史为依托,加以个人创造,成为一部别具一格的作品。这类小说因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而广受关注,同时也因为对历史过度的主观改造而招致不少批评。  关键词:网络文学;“历史向”小说;再创造;过度解读  随着“历史向”
摘 要:本文主要是运用热奈特叙事学的相关理论,着重对《玫瑰门》的纪实性与虚构性进行辨析。  关键词:《玫瑰门》;纪实叙事;虚构叙事  一、纪实性  (一)时序  热奈特在《纪实叙事与虚构叙事》一文中认为,时序并非虚构叙事与纪实叙事的辨别标准,“任何叙述者,包括虚构之外的叙述者,包括口头文学或书面文学之外的叙述者,都不能自然而然不费气力地要求自己严格遵守时序”[1]“虚构叙事与纪实叙事在使用时序错乱
摘 要:老舍是我国现代的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姓“舒”分解写法,我们这代人是读着老舍先生的文章长大的。老舍先生的文章极具幽默感,他从现实生活中的细节中取材,用朴实生动的语言反映实际生活,反映出当时生活情境下的人物生活现状和性格特点。所以,老舍先生不仅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还是一位著名的幽默大师,经他的手写的文章,生动有趣,让人印象深刻。在本文中,着重讲述了老舍先生 作品中具有幽默感的这一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