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美术欣赏课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k_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县昆阳中学 河南 叶县 467200)
  【内容摘要】美术欣赏课是提高广大同学正确审美能力、艺术表现能力、特别是鉴赏判别能力的重要课程,广大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务必要认真对待,加以重视。本文从不同侧面论述了上好美术欣赏课的目的意义,探讨了上好美术欣赏课的具体方法,为广大美术教师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指导。
  【关键词】美术欣赏;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13.6
  【正文详情】
  长期以来,美术欣赏课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亦有现实的因素,人们对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更是心中无底,琢磨不定,众说纷纭,认识不一。有人说欣赏无关紧要,有人说是审美必须;有人慎重对待,有人应付了事;有人得过且过,有人妥善处置。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三新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新课程标准正在逐渐得以贯彻实施,人们对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更加得以肯定,因此,强化美术教育,重视欣赏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本人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感美术欣赏课之重要,因为它是培养同学们正确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的理性感受课,效果体会课,技法探究课,是培养鉴赏判别能力的必修课,同时也是艺术作品本身社会价值认定课,所以马虎不得、草率不得,而更应该认真得以强化。在欣赏课教学中应对不同门类的美术作品进行深入品评,细致辩析,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把握其作品内涵。那么,怎样才能上好美术欣赏课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让学生了解美术欣赏课的作用和目的
  美术欣赏课旨在以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激发调动广大同学对美术作品的感知能力、认识能力、判别能力、鉴赏能力,进而提高其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业内人士皆知,美术欣赏水平的高低,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身素质、知识水平、性格特点、审美倾向等,同是一件艺术作品,不同的人其审美评价是不一样的,审美好恶也显而易见。因此,如何正确提高审美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应抱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审美观、其次要博览群书,提高知识储备,加强全面修养,多观名画,多赏佳构,多读经典,也只有具备了正确的审美观,才能真正理解把握欣赏与审美评价的要旨。真对一件作品,首先要引导同学们将其分类,其次要让同学们在认真观赏的基础上发表不同意见,对作品的构成形式及内容内涵要有一定理解,再次是对作品的整体感受,包括质感肌理、技法技巧等进行认真探究,另外还要对作者的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进行归属,也只有这样才能对不同的美术作品进行较为详尽地了解和较为正确的评价。同时,也只有如此方能使同学们把握欣赏的要旨,不至于偏离欣赏的目的。
  二、要让学生明确学好美术欣赏课的意义
  通过欣赏,可以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可以对不同材质的作品提高认识,可以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可以开发智力,启迪智慧,以达到成教化,助人伦,爽身心之旷世功勋。欣赏美术作品不仅要对作品深入细致地观赏品评,还要了解探讨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品的内容内涵,作品的风格特点,技法运用,形式构成等要素。也只有深入剖析、反复观赏,才有可能对作品给于正确评价,也才能与原创者的心灵产生共鸣,并使其升华。美术作品的欣赏不能仅仅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而应该深入了解其作品产生的根源,作者借助作品告诉了人们什么?他为什么运用了这种表现技法、运用了这种色彩和构图?而不运用其它技巧和方法?该作品的社会影响如何?艺术价值怎样?有何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也只有弄清了这些方方面面的悬疑,才能使同学们更好地、主动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三、要让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
  美术作品的欣赏不外乎直接欣赏法、间接欣赏法、作品评价法。(1)直接欣赏法:该法适用于一切美术作品,如各种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可通过直接观察,对其形式、内容、肌理、质感、色彩、明暗、体积、空间、技法、构图意境、情趣等产生深刻印象的一种欣赏方法。(2)间接欣赏法:该法适用于不具备直接观赏条件的所有作品,可借助书籍、图片、幻灯、电脑、影视、多媒体等媒介来间接欣赏作品。(3)作品评价法:作品评价要公允、公正,要有容人之量;要有发现的眼光,要有洞察力、穿透力;要虚心听取他人的评价意见,听取借鉴他人的评价意见,可以了解世人的不同看法,以校正自己观感的偏颇及认识上的不足,以达到求同存异,最终给以合理评价。决不能固执己见,墨守成规,更不能自以为是,妄自尊大。当然也不能人云亦云,毫无主见。
  四、要想方设法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平时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一定要多方收集素材,要让同学们多观察,多探讨、多交流、多发表不同的评价意见。教师要循循善诱,旁证博引,适度点播;要突出要点,攻破难点;要巧用语言,精彩点评;要把中外优秀艺术作品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以正确的、合理的评价规范,以审美的、敬佩的、探索的、乃致批评的观点去欣赏,使欣赏课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为所乐。切忌教师一言堂、填鸭式,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调动学生学习激情,根据具体作品巧设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在积极主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在欣赏和思维的过程中感悟艺术作品的魅力,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升华作品的时代内涵和历史意义。在介绍作品时,可适度借助历史典故、名人轶事,亦可借助影像资料,以激发情趣、深化情感、强化欣赏效果。
其他文献
为了追求大城市少女,他用上了子弹、手榴弹、手枪等军火。后来,他又为了一个村姑大动干戈。把盲目视作孤勇,把时代的病态审美当作个人英雄主义,爱情让谁成疯成魔?    1  我终于鼓起勇气问姐姐:“这人是谁啊,总往家里给你来信?邮递员这礼拜来三次了。”  此前,我们姐弟间有约定:不偷看对方日记,不拆封对方书信,不打听对方私事,简称“三不主义”。这是姐姐从外国小说里学来的,当然主要是苏联小说。这次我有意违
期刊
拉开展厅的大幕,仿佛进入了岁月的长廊,一页页历经沧桑的文献档案,一张张泛黄凝固的照片档案,一件件雕刻时光的实物档案,如同一张老唱片在吟唱着旧目的旋律,如同一本画册在呈
刘禹锡诗歌题材丰富,多体善备,含蓄蕴藉,而又骨力豪劲,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刘禹锡的诗歌创作是在其诗歌理论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加工锤炼.他虽没有系统地提出过自己的文学理
为了更好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有效教研推进有效生态课堂的构建,探讨课堂上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牡丹江市
期刊
摘 要:对于供电企业,保证电网的安全和稳定是其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尤其在配电这一环节。10kV配电网络是电力行业中最重要的网络,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所以保证10kV配电网能够进行安全可靠性运行非常关键,如果在运行中发生问题,也可以及时进行维护,这样才能减少损失,保证人们能够正常用电。本文主要通过对10kV配电网发生故障的原因的介绍,进而针对这些原因探讨了如何提高10kV配电网可靠性运行以及维
本文通过对元杂剧《赵氏孤儿》和当代田沁鑫版的《赵氏孤儿》进行叙事视角分析,得出田版改编使用多视角转换的结论,并且多个限制视角的聚焦使主题的意义拓展与改变,当代的改编更
猎人徒手打狼之后,又将一窝狼崽逮回村庄,母狼寻踪而至。他一次次引诱它来喂养幼崽,将母狼逼至疯狂,也将整个村庄置于危险之境……    一  公狼在秋天的山谷深处行走,它的眼珠小而黑绿,充满神采。  它居住在这个叫紫团山的峡谷间,原本是一個族群,七匹狼,猎人常出没此处,母狼在觅食途中遭到伏击,死亡撕咬着活着的公狼。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人类砍伐的欲望唆使黄沙袭击着稀疏的林木,过早到来的一切让狼群看到了生存
期刊
通过对李清照和王国维之间的比较研究,探讨这两篇在文学批评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词学批评著作之间的一些殊同关系,从而对这两篇词学专著有一个更加客观、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
作者吴承恩的生卒年此前一般标示为:生年约1500-1510年,卒年约1580-1582年.这是大致范围,显然不够确.由于现代科技已经可以根据头骨对吴承恩的逝世年龄做出比较肯定的检测,我
多样的表现世界与人类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电影就是当代重要的传达文化内涵的媒介。在2012年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着重表现的环境和人及人自身的较量折射出了丰富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