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上海艺术吹响集结号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mo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月,上海艺术展达到沸腾局面,以“快城快客”为主体的上海双年展,亲近市民生活;而2008上海艺博会更像是一个大超市;以“惊喜的发现”为主题的国际当代艺术让人眼花缭乱。艺术正演变成节日似的城市事件。
  
  “快城快客”生活化
  
  “快城快客”即上海双年展,于9月8日在上海美术馆闪亮登场。上海美术馆史无前例地调动了所有可利用的空间,门前铺铁轨、开火车、种水稻,外墙攀蚂蚁,二楼爬恐龙,尽显大都市的时尚狂欢劲头。对此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表示:双年展至今已是第七届,在市民中并不陌生,双年展可以呈现前卫的先锋作品,但更多的作品要使大众接受;作为文化对外交流的窗口,双年展还要告诉世界中国当代艺术是多样性的,有着吸引市民亲近艺术的魅力。
  展于大厅一侧的尹秀珍的作品《飞行器》,由拖拉机、轿车和飞机嫁接而成。这三种交通工具连接着乡村、城市和世界,由这三种交通工具再造的飞行器,将差异和共识、交融和矛盾共建成一个统一体,表达我们都是来自乡村、来自城市、来自世界的移民,都是由各种交通工具所连接成的“快城快客”。
  
  另外,岳敏君费时一年多创作的四十余个恐龙雕塑,浩浩荡荡,蜿蜒地爬进美术馆二楼,最大一只长着蟒蛇般的长尾。只见恐龙们个个龙身人脸,有着岳敏君般招牌笑脸,全部青铜彩绘。他说:这些位置都是到了现场后才摆放的,我要让这个空间有一种撑满紧迫的感觉,就像城市给与人的感觉特征。他想凭借恐龙,唤起远古的背景,反思当今能源危机等话题。
  三楼和四楼,放置了三十一名(组)艺术家的作品,有招贴、录像装置等。他们对中国乃至南亚、欧洲、美洲等世界各地人口迁移融合与差异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由于本届双年展独特的视角,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艺术人文频道,就展览的开幕活动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现场录播。
  
  艺术博览会市场化
  
  本届上海艺术博览会的全部展示面积达到了24000平方米,成为历届之最,由此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艺术博览会之一。在展览格局上,共设四大展馆。
  已连续三年举办的“青年艺术家推介展”广受好评;另外今年新创办的主题展——“新笔墨·中国画大展”之“名家璀璨”,集聚了著名艺术家吴冠中、陈佩秋和张桂铭、陈家泠、石奇等的经典作品。另外还增设了“中国陶瓷艺术馆”,这是迄今国际各大艺博会中首次为陶瓷艺术品设立专馆。
  
  此次上海艺博会,采用国际著名艺术博览会的招展模式,有来自德国、意大利、瑞士、美国、奥地利、俄罗斯、法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等20个国家的140多家优秀画廊前来参展,参展国家的数量创下历届之最。其中,泰国、捷克、巴拿马是首次参展的国家。泰国的ARDEL现代艺术画廊首次参展,出手不凡,装置雕塑作品《回归东方——帕布罗·毕加索》的亮相,迎来众多“铁杆粉丝”惊叹。“毕加索”大师,赤裸着脊背,弯膝半蹲,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眼前飞扬袅绕的烟雾状线条,栩栩如生。还有该画廊推出的《沉思》青铜雕塑,既表现了泰国文化,又显现出浓郁的现代风格。
  给本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带来又一惊喜的是沪上知名的煌杰画廊,展出的三张大幅的陈逸飞油画作品,其中《两仕女》长达2米×1.7米,该幅作品无论是构图、色彩以及对人物的把握,都达到了理想的境界,可以说是陈逸飞黄金时期得意之作。还有美国雕塑大师沃德克彩铜群雕《人与自然》主题作品。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还不时有行为表演,增添了观众的参与互动。
  
  “惊喜的发现”国际化
  
  用“惊喜的发现”来命名上海艺博会国际当代艺术展是贴切的,本展为享有盛名的意大利博罗尼亚会展集团与上海国际文化传播协会等多家机构联合主办,在艺博会期间于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来自亚太、北美和欧洲的130家世界级知名画廊如DECARLO(迪卡罗画廊)、BENAMOU(班那姆画廊)、TILTON(条顿画廊)、香格纳画廊等参展,无论是规模还是档次都堪称一流。相对来讲,国内的画廊不到四分之一,北京公社、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沪申画廊、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常青画廊等添例其中。记者发现所有作品都没有中文标示,老外要比国人多,而许多成名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如谷文达、张晓刚、方力均、岳敏君、严培明、张洹等的作品都陈列在西方画廊的展位里,从中或许隐约可见国际“艺术推手”的作用。而记者注意到,当代艺术好像没有区域性,一旦被认可往往是数年之后“出口转内销”。
  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升温,文化艺术的多样性、融合性日益呈现,国人对当代先锋、实验性艺术的逐渐重视和接纳,或许是西方画廊重视在中国参展的又一因素。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