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ws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入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这一意图性行为广泛地运用于上课的开始,或运用于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和新段落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 引子”、戏剧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立疑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情景创设导入法
  
  数学知识的获得,常常是通过实践得到的。数学知识的探求过程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知识背景。依据教材中的有关知识,选取具体的背景,可以强化视觉形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物。
  在讲授“面面垂直判定定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建筑工地上,泥水匠正在砌墙(构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为了保证墙面与地面的垂直,用一根吊着铅锤的绳来看看细绳与墙面是否吻合(叙述事实,学生点头称是)。如此,能保证墙面与地面垂直吗?泥水匠或许不知道其中的奥秘,但你们能不能找到理论依据呢(提出问题,使学生思考)?”
  从生活情景入手,提出在熟视无睹、习以为常情况下的新问题,可激发学生兴趣,进入良好学习状态。
  
  二、故事叙述导入法
  
  数学知识往往与人物有关,讲述与教材内容有关的人物的故事,可以提高学生的好学精神。
  讲授“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时,就以大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入题。由于这个故事学生都很熟悉,就请了一位同学来讲:有一次,高斯的小学老师想难难学生,就让学生算“1+2+3+……+100”。不料,几分钟后,高斯就举手回答:“5050”。教师大吃一惊,详细问之。原来高斯以首尾两数相加为101,共有50对,结果自然是101×50=5050。在学生觉得很有味道的时候,我接上去:“这种思想方法充分体现了等差数列求和的思想方法。今天,我们就来推导公式,用理论来说明问题,比高斯进一步,怎么样?”学生马上进入思维的积极状态,跃跃欲试,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大大提高了求知欲。
  
  三、矛盾利用导入法
  
  矛盾的事物引入思辩。引入矛盾,就如引水击石,激波荡澜,能刺激学生在积极思维状态中去吸收新的信息和知识。
  在讲授“ 曲线的参数方程”一节时,设计了物理学中物体的平抛运动,要求学生求其运动曲线的方程。当学生用求曲线普通方程的方法去思考时,竟找不到列方程的几何条件。老师点拨:如果不能直接寻找关系式,能否间接去找呢?一石击起千层浪,暂时陷入矛盾中的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并展开了热烈讨论,结果发现:借助时间参数,利用物理力学原理可以写出物体运动依赖时间变化的方程组,从而间接地得到了运动曲线方程。
  
  四、悬念设置导入法
  
  导出教材中最紧要、最精彩的地方,再调转话锋,诱导学生探寻答案。如椭圆一节的讲授,刚巧天在下雪,学生的注意力都在窗外,我灵机一动,构设悬念:“窗外白雪飘飘,在如此美妙的时刻,再讲枯燥单调的东西实在太刹风景了。(学生觉得有趣,哑然失笑,欲听下文。)今天,我来画一个漂亮的图形。”借用一根细绳和两枚图钉,画了一个椭圆(构设悬念:老师画一条曲线是想做什么呢?)。“怎么样?”我望学生,“一条优美的曲线!”学生惊讶不已之余,心生疑惑:什么道理啊?我顺水推舟,提出挑战:“如此优美的曲线,我们能否依据数学知识,给它建立一个优美的方程呢?”如此,通过构设悬念,安定了学生情绪,转移了学生注意力,巧妙地导入了新教材讲授。
  
  五、“名言”引用导入法
  
  精炼的语言(古代诗词、名人名言等等)能增强表现力,体现出数学的美感。初学立体几何,第一节课讲“平面”。我在上课时,先在黑板上写了大诗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学生都学过,低声默念。我讲:“‘水面初平'中隐舍了‘平面’的概念,古人尚且知晓,我们难道连古人亦不如吗?”利用学生“好胜”的性格,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讲授新课作了很好的铺垫。同样,可用“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来讲授“线面垂直”、“直线与圆相切”等。
  
  六、“ 道具”布置导入法
  
  学习立体几何,需要空间想象能力。柱、锥、台、球等道具的使用能使学生有直观、形象的认识,而橡皮泥、游戏棒的使用更让学生倍感兴趣,把教室作为一个“道具”(抽象成一个长方体,教室中的有关物体可抽象成点、线、面),学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能立足于新的观察点有新的认识,有利于新知识的领悟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在讲授两直线位置关系时,发动学生在教室一长方体中找两条直线,并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自然,一般找到的都是相交直线和平行直线,但有一部分学生发现了另外一种情况:存在既不相交,又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异面直线”概念的引入水到渠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总之,导入方法的运用要因人而宜,要因教学内容而宜。灵活掌握导入技能就象要灵活运用写作手段一样,引人入胜是最基本目的。只要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导入方式,都将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新颖有特色的导入方法常能营造最佳教学心理环境,常能改变学生上课的状态,使更多的学生进入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上课效率,能使学生乐在其中,把数学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了充分保证。
其他文献
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一、创新意识及其特征    所谓创新意识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
期刊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有目的性,针对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他们在教学大纲范围内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将来适应大学的研究性教学形式,我认为,中学数学教育中,也可以根据中学生特点,采取 “提问质疑--自学求索--讨论研究--总结提高”的中学数学研究式教学方法。    一、提问质疑    在课堂上,课外活动中或数学讲座上,根据学生水平,教材内容,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期刊
实施分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恰如其分的教学和指导,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需要势在必行。分层目标教学法就是针对不用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努力得到最大发展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法,能较好地突破班级授课制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局限性,使因人施教能落到实处。  分层目标教学是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存在差异的基础上, 根据大纲要求,
期刊
情感是生活的积淀,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情感更是学生作文的驱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学生才能在激情满怀中写出充满生命力的文字。只有充满情感的文章才可能感人、动人、服人,得到人们的认可与赞许。语文教学正呼唤情感的回归,小学作文教学更应该充分发挥语文情感性的特征,做到教学过程情感化,更好地诱发学生的习作情感,让学生钟情于练笔,融情于文字,抒情于纸上。    一、重视命题趣味,
期刊
我们知道,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是学习和生活的工具,它具有工具性;而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又总要反映一定的思想,它又具有思想性。工具性和思想性是语文学科所反映出的两种基本属性。  但是,如果我们从更深层的本质来看,就会发现,语文学科之所以能够反映出工具性和思想性,是因为语文包含着语言和思维这两个更核心的因素,是这两个核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语文为什么能充当交流思想的工具?就是因为它一靠语言,二
期刊
一、启发式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条件,结合学习内容,设计一些即符合学生体育知识水平又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诱发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问是教学的必要手段,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判断性、叙述性问题。如:“对不对”“是不是”“是什么”或“为什么”等,由于这种提问的答案只有一个,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多采用设问、思考、自
期刊
内容摘要: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手段很多,有创设情境以引起学生偾緋状态的,有利用多媒体设备的直观、多效引起学生兴趣的,有通过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或巩固的,还有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合作、共享的。不管是哪种教法、策略,都是教师为主导。如果让学生参与教学,一节课的一大部分时间段内课堂的主体和主导都是学生,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会空前高涨。  关键词:参与 方法 探索    不管是创设情境还是多媒体教学,不管是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开放的,那么数学应该回归生活,数学的教学和学习应该是开放式的,生活有多么广阔,数学教学就应有多么广阔,那么在开放的数学教学中应通过开放学习情境、开放学习内容、开放学习评价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交流沟通、平等共事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一、创设学习情
期刊
在全国各行各业锐意改革、大力发展的今天,教育界又迎来了新的春天,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将目标转向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建设者,使数学真正成为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我深深的为这个决策振奋着,并督促自己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能为现阶段的教学改革献计献策。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依然大量存在着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以理论和解题为主,忽略了培养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和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创造
期刊
语法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探求语言规律的手段之一。搞好语法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高中语法教学中,如何克服学生学习语法知识的枯燥感,改革“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之一。本文就此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 运用归纳法,启迪学生思维    在语法教学中,遵循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启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