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表征

来源 :中华瑰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nubaijia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术界,经常能听到中国古代服饰“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物化体现”一类的赞美。这些说法究竟是对中国古代服饰的随意夸赞,还是确实如此?让我们从中国古代服饰的几个文化表征着手稍作论述。
  信仰体现
  衣裳指的是上衣和下裳,是古今日常生活中提及较多的服装词汇,也是历史最悠久的服装种类。《周易·系辞下》中有“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的记载。那么,古代的明君们为什么不戴冠、不垂袍却一定要“垂衣裳而天下治”呢?除实用功能和其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因素外,重要的原因在于,衣裳内含的古人对天地崇拜的文化信仰。
  在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十分落后,对自然界时常发生的风暴、雷电、冰雹、地震等现象无法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解释,认为这些都是由某种超自然的神力主宰造成的,并把这种力量归结为天地,认为这是天地震怒发威所致。因此,人们就对天地倍加敬畏和尊崇,利用一切可能的形式拜祭天地,祈盼能与天地之神沟通对话,并设立专门的祭祀仪式,且逐渐成为一种信仰。具体到服饰上,就是用衣裳的形式表现,上天(乾)者为衣,下地(坤)者为裳。衣裳的颜色同样用天地之色,中国古代祭祀礼服上衣的颜色用青中略红的“玄”色,代表拂晓时的天空之色;而下裳的颜色则选用赤黄的大地之色,称之为“纁”色,合称“玄上纁下”。这反应了长久以来先民通过服装对天、地、人三者之间关系的基本认识,折射出古人朴素的“三才”哲学思想。
  礼制传承
  由古代宗教信仰发展而来的礼,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充当着礼序社会、规范行为的角色,始终左右着古代国家法律制度的确立。历代服饰制度大多是以礼仪制度为基础而建立的。以冕服为例,在中国古代服饰体系中,冕服以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而著称于世,它既是礼仪文化的完美化身,又是国家制度的出色代表。
  在传承传统礼仪文化方面,冕服在主体服装结构、施用色彩、冕板造型等方面都采用了上乾下坤、天圆地方、玄上纁下等直接体现天地寓意的展示方式。
  在体现礼序方面,冕服首先根据所祭祀对象地位等级的不同,将自身名称对应分为六个等级,依次为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即“六冕”。其次,冕服又根据穿着者身份的不同进行区分,从天子到卿大夫所穿冕服虽在名称上相同,但在各种装饰标识数量和色彩上则表现为从多到少,依次而下,等级分明。
  在体现德行方面,冕服的设计初衷更为突出。其装饰以各种动植物和礼器图案的形式体现,设有“十二章纹”,分别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每个图案对应一种品格,穿着者地位等级越高,要求的章纹数量越多,其所具备的德行亦越高。
  另外,冕服的其他组合内容,诸如冕冠上的冕旒、玉衡、充耳,冕服组合所配的舄、革带、蔽膝、玉佩等,无不具有文化含义。集礼序、人伦、等级、自然动植物、道德标识于一身的冕服,明确地呈现了以服饰承载礼仪文化的事实。
  多元一体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其服饰以风格独特而著称于世。绚丽多彩的中国服饰文化之所以优秀,除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外,注重吸收融合其他民族和国家服饰文化的精华,实行服饰制度多元化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明确以吸收外来服饰精华为目的的服装改革,在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上主要有两次。一次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此次服装改革在许多史籍中均有记载,详略不一。改革所带来的成果是,通过战车改骑兵及骑兵服装的引入,改变了当时战场作战不利的局面。
  另一次改革是隋唐时期引入胡装“圆领袍”。在隋代以前,中国古代传统服装除首服外,主体服装包括宽博的上衣、下裳、深衣、袍衫、大带、履鞋等内容组合。其中,上衣、袍、衫等绝大多数衣类服装结构都采用的是交领右衽的样式,而自隋代开始,一种领式为圆形结构的官服—圆领袍广泛流行。这种窄袖、合身、长短过膝的圆领式袍服并不是周汉以来的中国传统服饰,经研究后发现,圆领袍来自遥远的南欧草原,是标准的中国古代西服。
  赵武灵王引入的“胡服”合裆裤、靴子,改变了中国古代军服和其他服饰的结构,使服饰内容更加实用与丰富。而自隋代始引入的圆领袍,不仅再次改变了中国古代服饰的结构,更重要的是,拓展了中国古代服饰制度体系,使服饰体系更加明确,礼制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科技含量
  科学技术是任何行业发展的动力,中国古代服饰中就包含了许多科技内容。如“五行”学说,它将世间万物划分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性质。除五行相生、相克等关系外,五行与方位和色彩的关系更为人熟知,即木—东方—青色,火—南方—红色,土—中央—黄色,金—西方—白色,水—北方—黑色。这五种方位颜色被称为“五时色”,在周汉时期服饰制度中被广泛应用。五时色,指的是古人在一年的春、夏、季夏、秋、冬五个不同节气时段,所穿礼服也要分别对应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以顺应自然。
  服饰中,最能体现科技含量的当属纺织。中国古代以麻、丝、毛、棉为原料的纺织品种类多达数十种,其中又以丝织物种类最多。中国是丝织品发明国,拥有六千多年的养蚕历史,以绢、纱、绮、绫、罗、锦、缎等为代表的丝织技术早在周汉时期就已经十分发达,著名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曾出土过一件重量仅有49克的素纱襌衣,丝织技术水平震惊学界。
  时代标志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不曾出现断代的文明古国,在长久的历史时间跨度中,文化相继传承,但各代服饰制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形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特色。
  这当中,有原始社会晚期,被黄帝、尧、舜等贤君沿用的上衣下裳;有春秋战国时期,将上衣下裳连为一体,兼具多种礼仪功能,被儒士们广为推崇的新式礼服—深衣。相比之下,组合起来的成套礼服更是时代韵味十足,如头戴长冠、身穿宽大单衣、足穿履是西汉官员常见的形象;而头戴进贤冠、身穿大袖袍、足蹬履又是东汉官员的标配。此后,组合礼服的时代特征性延续不衰,如唐代官员的幞头、圆领袍、革带、靴子组合,宋代儒士的方巾、褙子、交领袍、履或线鞋组合,元代官员的瓦楞帽、质孙服、革带、靴子组合,明代官员的乌纱帽、补服、革带、长靴的常服组合,以及清代官员的顶戴花翎、补褂、袍、腰带、长靴组合等,无不体现着时代特征。
  这些表现内容不一的各时代礼服,不仅对不同朝代的统治起到了巩固作用,而且还装点了时代,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流的视觉标识,正如明末学人叶梦珠所言:“一代之兴,必有一代冠服之制。”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服饰不断演化,上启史前,下迄明清,兼容自身创造与外来特色、礼制规范与时代流行,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以上仅扼要列举了部分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表征,服饰所承载的各种文化含义远不止于此,还有许多古代服饰文化表征未被学界认知和解构,有待于今后的研究去實现。
  赵连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中国服饰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其他文献
肃立扶篮拜伟人,誓言出口渐强音。  一躬鞠下心忽热,三礼还成泪不噙。  曾也戎衣披夜月,余将笔墨付人民。  詩心装在党心里,赶考终生写作文。
期刊
天也笑,地也笑,  太空中五星红旗飘,  深海底中国脚印娇,  新的高原高峰入云霄。  城也笑,乡也笑,  贫穷的让富裕拔掉,  落后的讓先进推倒,  万千桃源天堂展新貌。  我们为祖国自豪,  党的领导实在好,  亿万人民心一条,  梦想成真,说到做到。  我们为祖国自豪,  两个百年幸福道,  使命在肩向前跑,  拥抱明天,更加美好。
期刊
刘邓大军名远播,数年剑指狼烟。更凭只眼斗凶顽。心能忧百姓,手可补苍天。  名将遗风循法度,知兵不逊孙韩。可怜人去故居闲。千峰如舊部,犹立太行间。
期刊
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72年间,新中国就像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先是改天换地站起来,然后翻天覆地富起来,接着又惊天动地强起来。不断地乘風破浪,不断地突飞猛进。正如《歌唱祖国》中所唱:“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前不久,有一部叫作《觉醒年代》的电视剧,引起了很大的反响。100年前,开始觉醒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
期刊
遥看宝塔立青史,曲折延河唱正声,  碧落高超浮世渺,昂然一笑万山倾。  注釋:塔悬“俯视红尘”“高超碧落”匾额。
期刊
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寧舰在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大船集团正式交付海军  2020年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之际发来贺信指出:“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到今天的‘奋斗者’号,你们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自立自强的勇气,践行‘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为科技创新树立了典范。”中国载人深潜精神是中国
期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王晨5月28日至30日在陕西省延安市调研。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光荣传统,推进改革创新,谱写发展新篇,积极发挥法治的引领、推动、规范、保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增进民生福祉,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调研期间,王晨来到杨家岭瞻仰毛泽东同志旧居和党的七大會址,参观
期刊
六月时分,花开浅夏。公园林荫道上,身穿汉服的学生们轻挥衣袖,端庄而行。秦汉肃穆庄严的深衣、唐代华丽飘逸的襦裙、宋代简约娟秀的褙子……将超越千年的风雅流转至今日今时。  《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自夏商迄明清,中国传统服饰始终以鲜明的特色停驻在世人惊艳的目光之中,并伴随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审美等时代因素的变迁而不断发展。这些服饰,以人们熟知的汉服即汉
期刊
从一盘散沙到万众一心,  从东亚病夫到屹立东方,  百年历程铸就辉煌,  摆脱贫困全面小康。  绿水青山依然漂亮,  金山銀山茁壮成长,  宏伟蓝图绘成画廊,  不断追求乘胜远航。  朝着党指引的方向,  走到那太阳升起的地方。  从一叶红船到航母远航,从  万里长征到大道宽广,  百年历程铸就辉煌,  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多少高原拔地而起,  多少高峰天天向上,  久久为功硕果累累,  复兴强
期刊
中轴平眺,16米高的铜像熠熠生辉,屹立于广场中心;稳重如“山”的建筑体型、坚松劲柏的赵家峁山丘,底色历经风雨却始终光彩如初;光辉映照,18尊雕像环铜像而立,散发光亮;地上铺设的同心圆大型弧线节理,有节奏地汇聚,表达着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与爱戴……  这里,巍巍宝塔,光芒永放;滚滚延河,滋养初心。设计师们匠心独运,用特有的建筑语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建筑文化。一、初心使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