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分析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与哲学是人类认识自然、表现人类意识的最为基本的思维方式,科学以具体的问题为主要对象,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分析研究;哲学则是从整体上关照整个世界,找出自然、人类社会的发展普遍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定位,探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发挥科学技术哲学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发展;社会发展
  哲学相对于科学来说是高度解释和高度概括,随着自然科学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入,技术学在自然社会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哲学在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之上不断向更广的领域拓展,向更深的层次延伸,哲学反过来又进一步指导科学和技术学的发展演进,研究科学技术需要一定的哲学思维,还需要依靠科学的世界观来来指导,每一个科技工作者不仅要掌握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还应具备相应的哲学思维能力。
  一、科学史哲学在我国的发展演进
  科学技术哲学在我国也被称之自然辩证法,上世纪50年代,我国完成了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国家出于建设和维护社会安定的需要,从思想上形成统一,注重度知识分子的思想教育和改造,尤其是对长期从事理工类研究的知识分子进行深层次的思想教育,让所有的思想都能统一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就全部选用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作为基本教材进行思想和世界观教育,以后这个教材就成了学科的名称,自然辩证法一直延续到现在,还有着非常多的思想受众。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恢复了中断10年的高考,以钱学森、于光远为代表的全国著名学者深谙自然辩证法的价值,尤其是对理工类专业教学、研究的意义,倡导在全国高校推行基本课程教学,直到现在,全国理工科研究生的选修课程之一就是《自然辩证法》。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仍然是理工类师生非常熟悉的唯物辩证法三大基本规律。
  上世纪80年代,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进入了思想多元化时代,西方的很多的哲学思想陆续传入我国,尤其是科学哲学在中国受到更多人的认识和研究,科学哲学把科学技术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探讨科学技术如何进行划界,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逻辑规律,研究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密切关系,思考探究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等问题,仅仅研究自然科学的理论形式以此更好地指导自然科学发展研究,是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相对规定,研究的范围有所收缩,以此实现学科独立。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实现国内国际研究的对接,科学技术哲学就进入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学科目录,并在后边加注了原有的名称“自然辩证法”,再到后来这个加注就没有了,于是就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名称,渐渐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思想流派。
  二、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具体研究内容分析
  科学技术哲学以自然界的一般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从事科学技术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探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哲学问题,阐述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的相互关系。其研究方向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哲学
  首先对自然界的整体关照,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非常密切,自然界也是人类感到最为神秘的世界,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客观世界,对自然界的探寻、研究和开发利用保护也是人类社发展的永恒主题。自然哲学重要是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和演变规律提出总体的看法,得出一般习惯的观点和指导方法,以此形成对自然的整体认识,称之为自然观或者自然哲学。按照时间顺序,历史地探讨人类对自然的整体研究,包括古代中国自然哲学、古希腊自然哲学、中世纪自然哲学、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现代自然哲学等等。重点研究在人类历史上对科学技术哲学发展有重大影响贡献的科学家、哲学家的自然哲学观。
  2、科学哲学
  人类研究的科学技术首先表现在自然科学,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自然科学哲学。分析自然科学的整体特点,分析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总结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具体表现为科学本质的探讨、科学与伪科学的辨识,如何对位科学家进行划界,分析理论与假说的关系,探究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及内外部的影响因素,科学研究中的归纳和演绎的方法,不同时期重要的科学思潮等等。
  其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人类科学主要构成,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另一方面就是社会科学哲学,从整体上介绍社会科学的特点,探究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以及研究社会科学的基本方法等。从具体内容和流派上看,分析实证主义、解释主义、批判主义、后经验主义等重要的社会科学哲学派别。
  3、技术哲学
  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技术哲学则是重点研究技术发展规律和特点,技术进步对对社会的影响,研究技术研究的理念和创新思维方法,如何对技术进行全面评价和综合反思,影响技术进步的外在原因和内在因素;技术进步对社会伦理的挑战和维护;研究著名科学家、发明家、哲学家的技术哲学观等等。
  4、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存在、发展与社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科学技术制约社会发展,社会制度也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科学技术也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从社会制度、文化传统、教育体制、宗教信仰、军事政治等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突破对社会各项事业的影响和推动等。从具体关系上细化为科技经济学、科技社会学、科技与文化;科技决策和管理、人类可持续发展、科教与国家发展战略等。
  三、科学技术哲学学习的价值分析
  科学技术哲学深受关注,研究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非常之大,其价值不言而喻。
  1、为科学技术工作者提供正确的责自然观,指导人类科研活动
  自然观是人们对认识自然、科学研究的概括性认识和判断,不是简单的自然科知识的累加,不是掌握了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就有了科学的自然观,现实生活中,有些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不一定能够形成全面的自然观,不一定能够对自然科学研究形成系统的方法体系,掌握科学的研究规律。很多的科学家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某一个领域,从研究的范围来看,其范围越来越窄,研究的对象也较为单一。如果没有一定的自然科学观,不能形成完善的科学思维,没有系统的方法体系,缺乏相应的科学史精神和思想,很容易混淆与反科学及伪科学的界限,甚至会陷入唯心主义、迷信的境地。哲学家重在从整体上关照,科学家往往从局部分析。著名科学家牛顿在物理学的研究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最后陷入了仅用一种思维来解释天体运行,以至于提出“上帝第一次推动”的伪科学假设,成为对其影响的重大遗憾。由此可以看出,对于科学家来正确的自然观是支撑起研究、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基石和动力。
  2、科學技术哲学有利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价值全面认识和反思,促进科技健康发展
  1946年成立世界科学家协会并制定了《科学家宪章》,对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和行为准则进行了明确规定,其背景就是科学技术哲学,是对科学技术的全面认识和反思,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但是,如果没有形成正确的科学技术哲学观,就会造成科学技术的影响, 甚至造成人类的毁灭。比如,克隆技术对人类伦理的挑战,美国制定禁止克隆人法案。科学技术的滥用和对负面影响的控制缺失,造成了全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电脑技术掌握者造成数据丢失、系统瘫痪等。从这个角度看,科学技术哲学对促进人类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结束语
  拥有正确的科学技术观至关重要,加强科学技术哲学普及教育,哟去是科技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哲学观,不断丰富自己的哲学素养,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推动科学技术研究,也更好地造福人类发展。
  参考文献:
  [1]易显飞. 试论科学哲学的中国化[J]. 哲学研究. 2013(09)
  [2]洪晓楠. 科学文化哲学的研究纲领[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2(06)
其他文献
【摘要】:建筑测绘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建筑测绘的对象一般为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古建筑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而准确的测绘图纸是古建筑保护的基础工作。所以在古建筑测绘中必须了解古建筑测绘的基本方法以及会出现的问题是很重要的。本文系统地叙述了古建筑测绘的现实意义,基本工具,基本原则与方法,基本内容以及会遇到的问题,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同学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关键词】:古建筑测绘;基本方法;基本
期刊
【摘要】:从共产党成立到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这年时间,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幼稚年轻的政党逐步走向成熟的执政党,其中经过了艰难曲折更是见证了辉煌。文章主要以解放战争为例阐述中共最终战胜强大的国民党的原因,探索中共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解放战争;共产党胜利;原因   1921年共产党在中国诞生了,这个政党虽然年幼,但是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以它洪亮而伟大的宗旨吸引着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在中国的特殊历史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随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体系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逐步建立起了学科逻辑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学科逻辑体系最初主要运用哲学、经济和历史的方法,揭示政治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历史趋势,深刻分析了作为经济的集中表现的政治。现阶段,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教育也在大学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是针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大学政治教育
期刊
【摘要】: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中,党的群众路线对于党的成长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从客观上向我党提出了如何与时俱进地继承与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的问题。本文基于此,首先对建国以来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发展轨迹进行梳理,以期明确中国共产党与群众路线之间的关系,再分析党目前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最后探讨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
期刊
【摘要】:儒家传统修身观在思想基础、价值目标、方法手段、修身指向等方面尤其独特的风格,它注重理想人格的塑造和追求,强调对伦理道德的践履和维护,重视对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和发挥,对于中国代价值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儒家文化是历史悠久的中华古文明中最灿烂的成果。批判地继承儒家文化的优秀遗产,特别是正确认识儒家文化中关于道德修身的途径、方法、内容等观念,对于我国现代人格的培养和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摘要】:王铎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丰碑,在崇古学古的同时,又锐意进取,开创出独树一帜的书法风貌。王铎在世之时已经名播海内,且在经历了历史严酷的筛选之后,王铎书法在当代又再次大放光彩,不论是国内或者国外,他的书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观王铎平生论书语句,多次申明学古、尊古的的书法思想,而在其书法实践中,现存的大量书迹也可以明显看到他不遗余力的去尊古。本文旨在对王铎的崇古思想加以探究
期刊
【摘要】:灵魂存在与否的问题向来见仁见智,并无定论。本文在梳理了该问题的争议后,从灵魂为现实社会服务的角度出发,指出灵魂可以存在,而且应该存在。强调这一点,并不代表本文在宣扬有神论,而是希望通过提倡灵魂存在,加强国民信仰,从而使国民的信仰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向相一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灵魂;灵魂存在;可以存在  一、“灵魂不灭”问题的争议  灵魂存在与否的问题,儒、道、佛和基督
期刊
【摘要】:在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清算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消极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不应抛弃人类中心主义,而是应该继续高扬人类主体性的旗帜,扬弃传统人类中心主义,走向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本性、主体本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理性的人类中心主义。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实践性;主体性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开始检讨人类对待大自然的方式和观
期刊
【摘要】:弗莱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形式主义美学家之一,他打破了传统,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趣味。他为后印象派两次的辩护中,支持现代主义艺术,反对再现模仿艺术,并提出“古典精神”,不仅古典艺术作品里含有,而且现代艺术作品里也含有这种精神。通过具体解释古典精神含义,艺术来自想像生活等这两个方面,来进一步理解现代艺术作品。在艺术形式的把握上,他认为塞尚的作品最符合他的心意,不能走上为形式而形式的道路。他的艺术
期刊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历年来都是世界各国在道德层面教育永恒的话题。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灵魂。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对自己的祖国深厚的热爱之情,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爱国言行。爱国主义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国家产生以前的原始社会,并随着国家和民族的产生而逐渐形成。在爱国主义从产生到消亡的漫长历史过程中,由于社会和历史发展阶段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国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