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关注的人民币特种票、债券

来源 :中国钱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是几千年中华钱币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融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于一体,集历史、艺术、美学、工艺于一身,内容涉及国家大事、民风民俗、伟人名人、名胜古迹、书法雕刻、冶金铸造等多个方面,知识面广,文化内涵丰富。无论从钱币实物角度,金融经济角度,艺术审美角度,历史文物角度,人民币都具有极高的研究、鉴赏和收藏价值。到目前为止,我国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其中退出市场流通的有三套。随着收藏队伍的扩大,退出流通的人民币存世量骤减,对收藏、研究早期人民币的爱好者来说是一票难求而转向收藏与人民币有关的票券。将这些票券纳入收藏范围也是人民币收藏中的一种趋势。但哪些票券与人民币有密切关系呢,有无什么标准呢?
  笔者认为,与人民币有关的票券可称之为“人民币特种票、债券或准人民币”。其定义大体如下:一是必须在新中国诞生以后由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地方政府或授权专业银行发行并由这些部门、单位承兑的票、债券;二是本身具有内在价值的有价证券;三是必须以人民币计值或最终可与人民币兑换的票、债券;四是按有价证券设计、印刷、发行和管理,并有相应的防伪措施的票、债券;五是在全国或限定的地区、特殊地区发行、流通和使用。
  
  一、人民币票券
  
  1.发行量稀少的“江西临时流通券”
  1949年5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江西省会南昌。当时只随军带去少量的第一套人民币,后方印制的人民币难以满足需要。市场上流通的大部份还是银元和铜板,而且当时人民币面额较大,找零不便。为了早日占领流通市场,经人民银行总行同意,江西省政府批准,6月30日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发行了一组临时流通券,面额为5元、10元和20元三种,属于小额辅币,发行量仅1000万元,并规定在江西省流通。临时流通券在市面上仅流通了四个月,人民银行总行便命令收回。
  由于江西临时流通券流通时间短,发行数额少,流通范围窄,回收彻底,存量极少。流通券属人民币的地方券,也应属第一套人民币的范畴。
  
  2.用途特殊的兑取现金券
  兑取现金券是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在20世纪50年代向回乡转业和复员建设军人发行的一种票券。专门用于转业建设和复员建设军人一次性兑取国家拨付的生产资助金。兑取现金券共发行四次,每次券名均有变化。
  第一次是1952年由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印制发行。券名为“回乡转业建设军人资助粮兑换现金券”。面额以主粮为单位,共有5、10、50、100、300斤5种。转业军人持此券回原籍人民银行按当时主粮价格兑取现金。兑付期规定至1953年3月31日止。
  


  


  第二次是1953年,也是由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印制发行。券名为“回乡转业建设军人资助金兑取现金证券”。面额以第一套人民币为单位,共有50万元和100万元两种。由转业军人持票回原籍人民银行兑取,兑付期截止1954年3月31日。
  第三次是1954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印制发行,券名为“回乡转业建设军人生产资助金兑取现金券”,面额以第二套人民币为单位,共有50万元和100万元两种。由转业军人持票回原籍人民银行兑取,兑付期截止至1955年3月31日。
  第四次是1956年(1955年末发行),由中国人民银行印制发行,券名为“复员转业建设军人生产资助兑取现金券”,面额以第二套人民币为单位,共有50元和100元两种,此券改成竖式印刷。
  兑取现金券有如下特点:一是发行年份跨第一、第二套人民币发行流通期间;二是具有银行本票性质;三是存世量稀少。
  兑取现金券是建国初期特殊政治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对研究和了解当时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珍藏价值。
  
  3.农村生产建设中“拨乱反正”的期票
  中国人民银行曾于1961年在全国约23个省份发行过一批期票。面额以1、2、5、10和50元居多,也有个别省份发行过100、200和500元大面额的期票,它与五十年代在全国农村掀起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有关。为了纠正在“运动”中的错误,彻底赔退给当时生产队、社员个人的经济财物损失而发行的一种“期票”。
  1958年8月,全国农村掀起了成立人民公社运动,在运动中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导致发生了“一平二调”做法,是人民公社无偿调用生产队和社员个人的生产资料、劳力和其它物资,违反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等价交换和按劳分配的原则,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当时,党中央及时发现并纠正了“一平二调”错误。1961年国家拿出10亿元人民币由银行发行期票,退赔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以来平调社队和社员个人的劳力、财物。
  期票采取记名式直接发给受益生产队和社员个人。原定1961年发行,1962年兑付,期限一年,不计利息,后因国家遭受严重经济困难和自然灾害,经历了“四清”和“文化大革命”运动,直至1969年下半年才全部兑付完毕。
  期票的发行反映了党中央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实事求是精神和勇于纠正错误的真诚态度。期票是我国经济建设历史中“拨乱反正”的见证物,也由于兑付时间长、兑付彻底,加之银行收兑后保管、销毁视同现金,因此,在社会上十分少见,收藏的意义不同凡响。
  
  4.神密的援越抗美时期“军用代金券”
  1965年,美国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并威胁我国领土。应越南领导人胡志明、黎笋、范文同的清求,我国政府派出部队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为了不增加越南人民的负担,入越部队一切军需由我国供应。为了解决支付之便,保证人民币不带出国境(我国1951年3月5日公布了《关于禁止国家货币出入境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受中央军委委托于1965年4月24日印发了“军用代金券”,并按规定发至援越部队干部战士手中。“代金券”限在援越部队的军人服务社使用,禁止在越南市场上流通,共发行1分、5分、1角、5角、1元、5元6种面额。1970年7月援越任务完成后,命令代金券全部兑换收回。因发行时问短,范围小,收回彻底,特别是1元、5元券更为少见。军用代金券是中国人民用生命、鲜血无私援助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历史见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意义。
  
  5.见证中、巴友谊的“喀喇昆仑工程代金券”
  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导致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关系紧张。为了加强中巴友谊和合作,应对苏联、印度的挑衅和威胁,中国政府决定修建从新疆喀什越过中巴边境的喀喇昆仑山直通巴基斯坦北方的公路。为了保证勘察测量的技术人员和筑路部队官兵的日常需要,经国务院批准,由新疆自治区人民银行印制发 行一组限在该工程范围内使用的代金券。该券无论从性质、票面结构还是用途和设计风格与援越抗美时的军用代金券相同,只是票面上的图案不同。喀喇昆仑工程代金券1973年5月发行,1979年工程竣工后收回、销毁,前后共使用6年时间。由于此工程是秘密进行,为安全保密需要,工程结束后,该券收回极为彻底。
  
  6.集币、券于一身的外汇兑换券
  外汇兑换券简称外汇券,是中国银行以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等人持有的外币为兑换对象,在国内指定范围内用以同人民币等值流通的票券。人民币是我国唯一法定货币,外汇券严格地说只是一种票券,而不是一种货币。外汇券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计价、流通等货币职能。外汇券的发行和使用,对防止外币在国内市场流通,加强对外汇收入的管理,保证国家汇率的执行等产生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中国银行于1980年4月1日开始发行1979年版的外汇券,面额有1角、5角、1元、5元、10元、50元和100元7种;1990年4月1日又增发了1988年版50元、100元券,共发行了7种面额,9种版别。1995年1月1日起外汇券停止在市场上流通,持有者可在中国银行兑换。1996年7月1日停止兑换。至此,在我国使用达15年之久的外汇兑换券全部退出流通,完成了历史使命。
  外汇券是一种集币、券一身的特殊货币,随着停止流通,它的作用仅剩下收藏了。目前还有为数不多的外汇券散落在民间和币商手中,爱好者、收藏者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外汇券之所以受到垂青,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外汇券具有投资价值。外汇券在我国流通了15年后限期收回,散落在社会上的数量不多,特别是品相较佳的更是凤毛麟角;二是外汇券具有收藏价值。外汇券采用了高质量的水印纸,券面设计精美明快,图案均是祖国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特别是出自郭沫若之手的“中国银行”行名题字,更使票面熠熠生辉;三是外汇券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外汇券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特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对维护和管理我国外汇流通市场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二、人民币债券部分
  
  


  1.1950年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券
  新中国成立时,整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为了及时解决国家财政赤字和缓解通货膨胀以稳定国民经济,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自1950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以达到支援人民解放战争,安定民生,恢复和发展经济的目的。
  为了保护公债购买者的利益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公债发行采取“折实”的形式。即公债的募集和还本付息均以实物为计算标准折合成人民币的价值。当时每分公债券折实物为大米6市斤,面粉1.5斤,白细布4市尺,煤炭16市斤(当时每分市价为2.494元)。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券共有1、10、100、和500分4种面额。债券原发行1亿分,实际发行1.48亿分。于1956年11月30日全部清偿完毕。此外,折实公债不得代替货币进入市场流通,不得向银行抵押、贴现,不准进行债券的买卖,保证了公债的发行不会扩大货币流通量。
  由于折实公债券发行年代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发行的量少面窄(主要是当时较富有的群体和个人),加之以实物来还本还息,深受购买者的欢迎。债券到期后都及时兑付,以解决当时物资紧缺的状况,因此存世量比较稀少,特别是高面值的更为少见。
  
  2.1954-1958年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券
  建国初期,我国经过三年经济恢复于1953年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进入了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如何解决“一五”计划执行中的资金缺口呢?当时货币供给过大,出现较明显的通货膨胀迹象,靠货币发行已经不可能解决。于是,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发行债券,定名为“国家经济建设公债”。从1954年开始发行,到1958年结束,连续发行五年,发行总额为35.41亿元,超过计划26.67%。这五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的发行为国家提供了巨额建设资金,对于“一五”计划完成及后来的建设事业起到了巨大作用。
  1954年国家经济建设债券面额为:1、2、5、10、50万元五种;
  1955年国家经济建设债券面额为:1、2、5、10、50、100万元六种;
  1956-1958年国家经济建设债券面额为:1、2、5、10、50、100元六种: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于1968年全部兑付完毕。
  虽然建设公债券发行时间较长,发行量的缺陷,如成本高,保管难,防伪难等弊端越来越突出。1998年以后,国债发行全部采取凭证式、记帐式等发行方法。我国延用了近50年的实物债券已成为历史。
  
  3.1959-1961年地方经济建设公债券
  
  1958年4月2日,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发行地方经济建设公债的决定》,决定从1959年起,停止发行全国性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各省、市、自治区在确有必要时,可以发行地方经济建设公债,作为各地筹集资金的一种辅助手段。同时对地方公债发行的办法、原则作了规定,发行地方公债须报中央审批,严格控制地方政府随意发行公债。同年5月29日,国务院做出决定,重申中央决定精神,关于公债的利率、偿还期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据统计,在此期间发行地方公债的有黑龙江、吉林、四川、福建、江西、安徽等约六个省份,发行时间前后仅为三年。地方公债印制精美,图案代表性强,发行的范围、数量有限,具有很高的鉴赏、收藏和研究价值。
  
  4.1981-1997年的国库券
  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我国从1959-1980年长达22年没有发行国内债券。1965年初,我国提前还清了原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外债,1968年又兑付还清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人民日报在1969年5月11日宣布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认识到国债对经济建设的作用,于是开始了又一次大规模发行国债时期。
  我国从1981年开始发行实物国库券到1997年止,前后共17年,发行78个品种,约2878亿元。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高效低成本国债市场的建立,实物国库券自身存在
  随着实物国库券退出历史,加之到期兑付的比例极高,虽然还在兑付期,但社会上留存下来的实物国库券如同退出流通的人民币一样,将成为人们收藏债券的热门藏品。在我国,收集到全套人民币的人有之,但能收集齐所有国库券的收藏家还未见公开报道。
  国库券能受到收藏爱好者的青睐,主要原因有:一是国库券集中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可以说是一部缩微的现代中国经济建设发展史;二是国库券是由政府发行的“金边债券”,其信誉度与人民 币相当,是继人民币、外币兑换券等之后钱币收藏中的一个较大门类,三是国库券的品种繁多,设计精美,内容丰富,券面设计包括了我国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国防建设、军用题材、民用建筑、风景名胜等各个方面;四是国库券到期兑付率高,存量少,尤其是高面值的更是极难寻觅。
  
  5.1987-1988年的国家(重点)建设债券
  1987年4月11日,人民银行、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联合制定并发布了《关于发行国家重点债券的规定》,指出此项公债券发行的目的:为了压缩预算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更好地集中资金保证国家重点建设的需要。发行的对象: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部队及城市个人。计划发行50亿元,实际发行49.06亿元,债券面额为50元、100元两种。
  1988年,国务院决定继续发行国家(重点)建设债券。4月25日,人民银行、财政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发行1988年国家建设债券的通知》。债券发行的对象为城乡居民,基金会组织及金融机构。计划发行80亿元,实际发行34.84亿元,没有完成发行计划。债券面额为:100、500、1000、10000元四种。
  由于建设债券发行时间短,数量不大,加之兑付较为彻底,特别是1987年对个人发行只有5亿元,回收率极高。
  
  6.1989年的保值公债券
  1988年我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通货膨胀,为稳定货币中央出台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为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筹集经济建设所需资金,国务院决定于1989年发行保值公债券。1988年10月18日,人民银行、财政部等六家单位根据国务院通知精神,联合制定并下发了《关于1989年保值公债发行工作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保值公债计划发行120亿元。因采用浮动利率并同时加保值贴补率,因此很受投资者欢迎,实际发行126.11亿元,发行期三年,发行对象为城乡职工、居民,各种基金会、保险公司、条件较好的流通领域公司等。债券面额为:20、50、100、500元四种。
  


  保值公债券设计格调一致,票面中间印有反映经济建设的图案、说明文字和财政部章。整套债券颜色搭配合理、协调,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三、人民币票券的收藏
  
  人民币特种票、债券据不完全统计共有350余种。在这些票券中,哪些能成为收藏的热门呢?这要根据票券的本身价值,存世量多少及个人兴趣和经济实力等诸多方面情况来决定。
  1.人民币的票券部分(除期票个别品种外)由于发行时间久,存世量少早已成为收藏爱好者集藏和追逐的热门之一。
  2.期票的部分品种在社会上不易多见,特别是广西期票(共发行了5元、10元二种面额),目前是值得爱好者关注和收集的。
  3.50年代公债券中,除了1950年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券是债券类稀有品种 外,其余债券大部分已兑付销毁。此外,部分到期债券在社会上还是容易见到,但随着时间推移,管理的规范,债券将会逐年减少。
  4.国库券、国家建设债券和保值公债虽然还在兑付期内,但作为实物券来说,已经退出历史10年了,兑付率高,是升值潜力巨大的一个新兴收藏品种。
  
  责任编辑 刘 铮
其他文献
哈尔滨素有“东方莫斯科”的“美誉”,这一“美誉”源于早年哈尔滨曾经是俄人的天下,就连当时哈尔滨的货币都是沙俄的“羌帖”。正是这些“羌帖”曾经给哈尔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正是这些“羌帖”派生出了很多地方性纸币。本文根据史料介绍一种以羌帖为本位的特殊纸币——滨江农业银行存票(封底),以飨读者。  1919年6月6日,滨江地方绅商辛百朋呈文滨江县知事张曾榘并转呈滨江道道尹傅强:“窃查哈埠地方华洋杂处,商
期刊
2008年12月1日,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60周年纪念日,为迎接和纪念这个光辉日子的到来,3月25日上午,内蒙古钱币学会召开了“纪念中国人民银行成立60周年座谈会”,邀请人民银行十几位离退休老干部参加座谈。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副行长、内蒙古钱币学会会长额尔德尼出席会议并讲话。  与会的戈壁、唐雨良、李敦、姜鸿卷、乌力吉、武成、仝永昌等老领导和老专家,多数都是人民银行成立之初就参加工作的老同志,作为中国人
期刊
中国铜元研讨会第四届年会于2007年8月25日至26日在四季如春的广西南宁召开,来自全国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台湾省)共七十多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22篇,超过历次研讨会的总和,而且其中一部分集中刊发于《广西钱币》杂志2007年第3期。会议还收到了广西钱币学会秘书长梁雯先生的贺信和广东化州市钱币学会的贺联。广西钱币学会邵广华副秘书长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辞。
期刊
王永生是我的好朋友,早在前些年,就看过他有关新疆货币的论文。在这些论文中,永生每有创见,其观点在钱币学界引起了相当的重视。2007年9月在宁夏银川参加“宁夏钱币与丝绸之路货币学术研讨会”期间,永生送给我他刚出版的《新疆历史货币——东西方货币文化交融的历史考察》一书。拜读之后,除了感叹他在繁杂的秘书处工作之余仍坚韧地固守学术研究的精神之外,更赞叹其新疆钱币的研究水平。  《新疆历史货币》一书由绪论、
期刊
【关键词】腹泻;双向转诊;社区;全科医生  腹泻是指大便性状有改变(稀便、水样便、黏脓便或脓血便),且大便次数较平时增多(大于3次/d)。按病程腹泻可分为以下三类:(1)急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内;(2)迁延性腹泻病:病程2周~2个月;(3)慢性腹泻病:病程2个月以上。按病情可分为:(1)轻型:无脱水、中毒症状;(2)中型:有些脱水或轻度中毒症状;(3)重型:重度脱水或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
期刊
贵刊2006年第2期刊登刘余力、徐柏年两位先生撰写的《洛阳发现秦汉纪第次花钱及相关问题》的文章,本人拜读后受益匪浅。它探讨了1968年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2003年洛阳邙山乡及近年山东临淄三座西汉墓共65枚第次钱。由于这些钱在重量上不存在递增关系,不能作为砝码使用,否定了以往称其为“权钱”之说,并根据清代古钱拓片资料分析,进一步确定这种第次钱为“秦汉宫中行乐钱”。  本人提供一枚面文
期刊
3月27日-28日,中国钱币学会2008年全国秘书长工作会议在广东省江门市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传达中国钱币学会2008年常务理事会精神,总结并交流中国钱币学会2007年工作,部署学会2008年工作。与会代表围绕如何贯彻落实常务理事会精神,特别是马德伦理事长在常务理事会上提出的“活跃学会工作、服务会员大众、深化研究成果、扩大对外交流”四项要求,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交流。  庞则义副理事长作
期刊
@爱思唯尔医学网  【使用硝苯吡啶保胎无益】在荷兰进行的一项大型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证实了较早期研究的结果,即对早产停止(arrested preterm labor)的女性采用常规的硝苯吡啶保胎法(调查显示,1/4以上的母胎医学专家常规使用保胎疗法)未见收益。  【硝苯地平可用于妊娠高血压】虽然国内外多种指南性文件认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应用硝苯地平控释剂控制血压,但其药品说明书将孕20周以
期刊
由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主管、陕西省钱币学会主办的《西部金融·钱币专辑》2007增刊已正式出版。该专辑是以介绍钱币收藏与研究、货币史研究和钱币收藏拍卖市场特点等为主要内容。本期专辑在秉承《陕西金融·钱币专辑》《西安金融·钱币专辑》二十多年编印经验的基础上,依托《西部金融》杂志,全新改版,以崭新的面貌和丰富的内容奉献给广大读者。  《西部金融》2007增刊《钱币专辑》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A4开本,11
期刊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处理;指南;解读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以结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点,病因尚不十分清楚。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就诊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年来,对炎症性肠病(IBD)诊治的研究进展很快,其诊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发表了不少研究报道。2012年,中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