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

来源 :大陆桥视野·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yue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路桥集团置业有限公司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持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本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文化自信进行阐述,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充分激扬文化自信的强大精神力量。
  【关键词】文化自信;民族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的坚定信念。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持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文化自信作了深刻阐述,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充分激扬文化自信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坚持文化自信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文化软实力地位愈加凸显的国际形势,在强调坚持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的同时,特别强调文化自信。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方面,共同指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中,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文化是内在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这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只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整体性上把握“四个自信”,我们才能理解更深刻、把握更准确、自信更坚定。同时,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其本质就是文化自信。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文化基因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二、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前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没有中断,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是中华民族的生命禀赋和生存耐性。正是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才使得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才使得中华文明绵延至今。今天,我們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恢复我们的文化自信。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也不能算实现了民族复兴。建立在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基础上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过程,是中国的文化观念、价值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广为世界接受和认可的过程。
  三、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内在基础
  一个民族的强盛,需要有共同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理想。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坚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奋斗发展的历史根基、主体权利和文化理想的坚守,才能不断取得当前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历史根基。在坚持历史客观性的基础上,通过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历史认识,为本国和本民族的发展进程确立合理的历史逻辑,从来都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自身利益的关键所在。我们的文化自信,既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建构起来的,也是在新中国六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在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民族发展历程中、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传承中建构起来的。它是靠中国人自己的奋斗、创造乃至牺牲所积淀形成的,这从根本上确认了中国人民在选择和实现自身发展道路、坚定追寻民族复兴历史前景上的主体地位和责任担当。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价值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价值理想和文化魅力的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伟大政党,其所建构和追求的理想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继承,是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承诺,也是对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心诚意和务实推进。由此而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超越了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偏执与文化局限,让中国的发展获得了能够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前景的价值和道义的制高点。
  四、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
  在当今世界舞台上,不同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当代社会及其日常生活领域,不论是共识凝聚还是思想引领,说到底在于文化凝聚和文化引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文化自信的磅礴力量和坚实支撑。文化自信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凝聚共识的磅礴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一场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运动,也是一个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观念创造和共识凝聚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深度展开,既生成着一个利益多样、观念多维、价值多元的社会,又推动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大发展、大传播、大融汇、大创造。在这样一个思想文化空间高速扩展和思想观念多元多样的时代背景下,只有立足于文化自信,才能凝聚起磅礴伟力。同时,文化自信也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软实力建设与扩展的坚实支撑。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尤其是面对近代以来西方中心主义及其文化霸权扩张长期占据人类历史和世界秩序中心位置的现实境遇,中国需要更加注重以文化自信为前提和引导的文化软实力建设,需要更加积极展现具有主体性的文化形态和价值理念,构筑起以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方案、中国规则、中国智慧等为内涵和标识的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支撑。中国的发展壮大既是硬实力的提升,更是一种价值理想和文明形态的引领,其中所蕴含的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价值理念,将会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文化光芒。
  五、坚持文化自信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
  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现在,文化建设的时代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新任务。我們必须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在文化建设全过程,积极探索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有利于破解文化发展难题的新办法、新举措、新途径和新载体。一是聚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二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努力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三是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格局,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四是要探索有利于激发文化创新活力的体制和机制,使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让我们的文化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更能引领时代风气,更能坚定人们的文化自信。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生物胶体液对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及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14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71例和对照组69例,研究组术中使用生物胶体液冲洗手术区域
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 要】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安全包括能源供给安全和能源环境安全,目前我国能源进口地理方向和运输通道较为单一,能源面临各种安全困惑。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后,中国将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贸、能源、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此背景下,我国将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即拓宽能源进口来源和运输途径,增强与沿线国家的合
在莱钢烧结厂有个“零点车队”,该队安全工作积极推行“零点管理”模式,安全员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挂在门口上的安全运行日志翻过一天.rn零误操作.该队着实抓好安全培训这一
记者傅继红4月12日北京报道“西电东送”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共同发展的“双赢”战略.国家计委副主任张国宝在今天结束的“西电东送”发展的战略研
我国现有广播电视部门多为事业单位,受国家财务、工资、岗位管理、编制、职称等现行政策制约较大.1997年以来,随着我国广电视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改革不断深化和加快,由单纯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很多人认为贾科梅蒂是20世纪最为杰出的雕塑大师,他穷其一生不断的寻觅着艺术的新的疆界,终不曾从属于任何艺术流派,即使20世纪形式主义的大潮也未能打湿其一丝衣角,他自己更
二人台是集民歌、说唱、戏曲等诸多要素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品种,深入研究二人台的文化内涵,挖掘二人台的文化能量,为满足社会大众新型审美需求服务。 It is a comprehensive
目的 分析自制多功能引流管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腹部手术400例,术中分别放置自制多功能引流管,双腔引流管及单腔引流管,比较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自制多功能引流
当前我国过剩经济有两大特点,一是与我国历史曾出现的长线与短线、积累与消费比例失调不同,它已经是产品的全面过剩。二是与马克思所论述的经济过剩既有区别又有共同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