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单元教学三步法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o20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阶段语文单元教学,应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在单元教学思想指导下,宏观控制,微观搞活,循序渐进,百川汇海。具体有三种做法:
  
  一、高一语文教学比较法
  
  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少学生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单元教学。因此,单元教学的起点应适当。实践证明,采用比较法,通过单元内各课异同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单元观念和整体感,使学生学会辨异同、抓规律,使所学的知识在头脑里形成体系,必将受用终身。
  例如:在讲完《包身工》、《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和《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三课后,引导学生比较三课在取材,表达等方面的异同,能使学生明白报告文学的特征。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就能使学生在每学一篇课文时都能综合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系统观照,而不是孤立地去分析理解课文。如:在学完了高中第二册《祝福》、《荷花淀》、和《母亲》三课后,经教师提示,学生大多能独立地将祥林嫂、水生嫂和母亲三个女性形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联系她们各自的生活环境,分析她们性格迥异的原因。很多学生都论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单元教学并不排斥单篇教学,特别是在初期,但它绝不是单篇教学的“1+1=2”式简单集合。它以单篇教学为基础,以单元教学思想统帅教学过程,融合各篇,理出规律,由点成线,连线成面,最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整体结构。比较法正是化零为整的粘合剂。
  
  二、高二年级的综合法
  
  高二年级在高一年级进行单元教学比较法,训练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将单元与单元,课内与课外,听、说、读、写有机地融合起来,搞“大兵团作战”。
  1、加强单元总体设计
  按照单元教学的循环性,规定性原则,在“对内搞活”的基础上,“对外开放”,内外结合,前呼后应。
  2、听、说、读、写熔为一炉
  听中有说,边说边听,听说互促,在听说中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敏捷性: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并进。这样,学生的各种器官被调动起来,各种能力得到综合训练。
  3、课堂内外,全面考虑,遵循单元教学的实践性、自学性原则,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以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达到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能力的效果。下面例举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由《阿Q正传》等五篇小说组成,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导入。向学生介绍单元总体结构,在学生头脑中树立单元总体概念。交代教学要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阶段──导读。知道学生阅读《阿Q正传》、《虎吼雷鸣马萧萧》和《失街亭》三课,紧扣教学重点,难点,抓住课文关键语句进行分析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写法,让学生口头回答各课后的“思考题”。
  第三阶段──自读。让学生自析《守财奴》和《泼留希金》两课,在对两文主人公形象及其刻画的对比中理解两篇文章内容及写法,形成书面材料,在班内交流。
  第四阶段──总结。分别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方面归纳总结本单元应掌握的东西,特别在“读写训练”的总结中,要注意本单元与前几个记叙文单元的联系与区别,以加强学生对复杂记叙文的全面理解。
  第五阶段──延伸。让学生阅读一、二篇课外小说,以报告会或讨论会的形式进行交流,以巩固课内所形成的能力。
  “智慧不是别人的,而是一种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现行课本按单元编排的特点,按照合理的、科学的指导思想组织教学,培养能够独立掌握知识的具有现代语文观的人才。
  
  三、高三年级的纵横法
  
  进入高三,要学规定的课文,要搞总复习,高三语文复习一直是令教师和学生头痛的问题。用单元教学的思想指导语文复习,虽然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实践证明,它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所用的是单元教学的“纵横法”。
  所谓“纵”,就是以单册为教学单位,以单元为知识点,组织学生从高中第一册开始,一册一册的纵向复习,侧重复习基础知识。如:各册的文言文复习,高一、二册侧重于复习文言词法,高三、四册侧重于复习文言句法;高五、六册侧重于复习文史知识等等。
  所谓“横”,就是以单元为教学单元,打破单册的界限,将高中六册课文横向切为记叙、说明、议论、文言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可分为若干小单元,如:记叙文分为散文、小说、记叙文、新闻与报告文学四个单元。另外,还可以搞专题单元复习,如:鲁迅作品单元,朱自清作品单元等。这一轮侧重于读写知识和技能的复习,训练。
  (作者单位:646000 四川省泸州市泸州十中)
其他文献
学好英语对学生来说,有没有天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自信。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新学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它表现在一个人力求接触、研究和认识各种事物,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
期刊
[摘要] 教学是一种创造活动,课堂教学是全部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在化学教学中关注学生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创新 化学实验 创新意识    教学是一种创造活动,课堂教学是全部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以传授知识和巩固知识为重点,以“教会学生”为目标,这样的教学思想忽略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忽略
期刊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拓宽视野,培养爱国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达此目标,教师的施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的实行需要我们用新的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改革。数学课堂如何体现新理念呢?我们从课堂教学的时间、地点、人物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时间:是否一定要按固定的程序进行    现象一:数学课我们经常沿袭的时间结构是复习(5分钟)、新授(20分钟)、巩固(10分钟)、作业(7分钟)、小结(3分钟)。 “卡”好节奏,不拖堂是判断一节课是否成功的一个主要标准。  分
期刊
什么是探究?什么是科学探究?按照我国《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探究是指“探索研究”,即努力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美国学者彼得森认为:“科学探究是一种系统的调查研究活动,其目的在于发现并描述物体和事物之间的关系。从某种角度来说,科学家们就像侦探一样,把各种线索汇集起来,就可以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们收集线索的途径之一就是进行科学实验。通过实验能够审慎、有序地检验科学家的想法。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遵循相
期刊
化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化学知识的学习对提高生活质量会起到积极作用。化学学科教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与环境污染及保护直接相联系。化学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有效途径。根据初中化学学科教育教学内容和特点,我认为在环境意识的培养方面应注重以下几项内容:     一、逐步培养环境忧患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结合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果能抓住“观察”和“实验”这两个基本特点进行物理教学,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物理当中的“概念课”是很乏味的,这种课往往内容多且抽象,不容易上好。如果按传统的教法,效果不理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上《匀速圆周运动》第一节《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时,我作了一下调整,紧紧抓住物理的两个特点进行教学,效果非常明显。下面,我把这一节课的做法写出来,供大家参
期刊
人们在系统的研究了智力因素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之后,发现仅仅依靠智力因素的作用与功能,并不能充分地解释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研究非智力因素对于学习过程的重要意义,现结合物理教学实践,谈谈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与功能。    一、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关于非智力因素的界定,教育界目前还存有争议,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⑴、顾名思义,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是相对于智力因素
期刊
在新形势下,物理教学需要树立新的物理教学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体贴和关心学生的身心感受,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关心科技动态、社会发展。物理教育丰富的人文因素值得我们去挖掘,我们应该让物理教育既充满智慧和理性,又充满人文关怀。    一、亲近大自然,领悟物理世界    物理学是建立在对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过程的感知基础上。对物理的学习和理解,不
期刊
【摘要】教学评价突出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出适当的指导。设问式教学指教师以提问为手段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对于集中学生注意、增进师生交流及启迪学生思维都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恰当地设计问题。  【关键词】猜测词义 速度 设问法 有意注意 最近发展区 跳读    一、引言    设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