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横向种植施肥机构性能分析与试验r—基于离散元法

来源 :农机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tdu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甘蔗横向种植人工撒肥的不均匀问题,结合农艺要求,在甘蔗横向种植机开发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小开口螺旋施肥机构.选取料槽开口、螺旋叶片螺距和螺旋轴转速3个因素对施肥幅宽及其变异系数进行单因素离散元仿真试验,并完成三元回归正交旋转组合仿真试验,通过得出的二次回归方程进行目标参数的优化,回归方程求解得出:当料槽开口为8.7mm、螺旋叶片螺距为60.3mm、螺旋轴转速为64r/min时,施肥幅宽为225mm,变异系数为15.71%;仿真分析结果为:施肥幅宽220.5mm,变异系数16.34%;台架试验验证结果为:施肥幅宽215.1mm,变异系数为17.42%;优化结果、仿真验证试验结果及台架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甘蔗横向种植机施肥机构的开发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雾滴粒径是评价喷雾效果的重要参数,雾滴的沉积效果能直接反应出喷雾质量和病虫害防治效果,雾滴效果的准确评价对指导农业植保施药作业提供数据支撑有着重要意义。为此,针对不同雾滴采集方法优劣这一问题,在0.3MPa喷雾压力的条件下对5种喷头分别进行雾滴粒径和沉积的采集试验,分别以水敏纸法、油盘法和激光粒度仪法测定雾滴粒径,以水敏纸法、无线传感法和荧光示踪剂法测定雾滴沉积量,并对不同采集方法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雾滴粒径试验中,采用水敏纸法、油盘法和激光粒度仪法得到的喷头雾滴粒径不同,激光粒度仪法测量结果最准确
设计了一款用于裂解炭化废弃农作物二次利用的农业装备,主要包含对微波裂解功率的计算、电路和关键装置的设计、磁控管的选型。设备的微波总功率最大为3.6kW、频率选用工业常用的频率2.45GHz,裂解腔的半径为150mm,高为700mm。采用HFSS对裂解腔内部的电场进行仿真,发现裂解腔内部的电场分布较为均匀,基本满足设计和试验要求,且使用电镜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棉秆在每一个温度阶段表面的结构变化。以含水率、微波功率、裂解温度为试验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工艺性试验,可确定主次因素为含水率、微波功率、裂解温度,最优试
以喷灌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智能喷灌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建立起一种利用太阳能实现控制系统能量供给的大面积智能喷灌系统.根据智能喷灌系统的布置形式和原则,结合
为提高芜菁的品质、缩短干燥持续时间,研究了芜菁在单层干燥中不同温度(50,55,60,65℃)和切片厚度(3,5,7mm)下干燥特性曲线和体积收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和切片厚
杂草类别信息获取是实现杂草智能化田间管理的基础,为实现自然光照和大田复杂背景下的稻田苗期杂草自动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与迁移学习相结合的稻田苗期杂草识别方法,可将预训练CNN图像分类模型的参数迁移到稻田苗期杂草识别任务。工作时,采集6种稻田苗期杂草图像共928幅,包括鳢肠、丁香蓼、空心莲子草、千金子、野慈姑和稗草,随机选择70%的图像样本作为训练集,剩余30%的图像样本作为测试集。基于3种经典CNN图像分类模型AlexNet、V
受普遍缺水的国情及现代种植业向着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趋势的影响,设施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我国的温室面积不断扩大,且温室中的种植作物也日趋丰富和多变。为实现对温室群的统一准确调控与各温室不同作物的科学种植,提出了一种远程服务器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的调控系统。调控系统以嵌入式Web服务器为核心,结合STM32单片机为底层控制器,采用Modbus通信协议实现温室群与控制端的信息动态交流。同时,现场控制器增设SD卡功能及双模糊规则,实现了在通信受阻状况下温室数据的本地保存及对环境参数的准确控制。用户可通过Intern
以设施水培奶油生菜为试验对象,对其物理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使用电子秤、游标卡尺和直尺等测量其总高、株高、展开度、重合度、根茎直径、总质量及去根质量等物理几何参数,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各参数分布规律,再对生菜拔取力、根茎叶各部分含水率、根部不同切割部位的切割力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菜主要物理形态参数分布均较为集中,拔取力分布区间为[9.6,16.5]N,根茎叶含水率均在90%以上;切割力的变化趋势是切割速度越大,切根位置离海绵块越远,切割力相应的越小,应在满足试验条件下尽量选择较高的切割速度。研究结果可
针对气吸式花生排种器吸种时种孔接触不充分、易漏播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夹持式的气吸式花生排种器。排种器在携种区能够利用携种器夹持种子,起到辅助携种的作用。通过对排种盘吸种孔进行改进,从而使种孔充分接触以保证吸力,同时增大了吸种孔与种子之间的摩擦。对气吸式花生排种器进行了加工试制,并在JPS-12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排种盘转速、气吸室真空度和吸种孔直径的变化对气吸式花生排种器的排种性能影响较大,当排种盘转速为19.36r/min、真空度为4.78kPa、吸种孔直径为6.4mm时,排种
以采摘机器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无线网络和Socket通信技术,以Exynos4412微处理器为载体,设计了一套基于无线网络的采摘机器人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采摘机器人的远程控制。无线网络通信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后台控制中心系统向采摘机器人发送3000次数据时,正确率为99%,能够满足系统设计需求,证实了系统的可靠性。
为明确投种高度、真空度、排种盘转速对气吸式玉米精密排种器的影响,以2BMG系列免耕播种机上配置的QYP-1气吸式玉米精密排种器为研究对象,以投种高度、真空度、排种盘转速为试验因素,以合格率、重播率、漏播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确定了最佳参数组合为:投种高度21.5cm、真空度4.3kPa、排种盘转速16.5r/min时,合格率94.14%,重播率2.48%,漏播率3.38%,作业性能最好。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为合格率93.82%、重播率2.56%、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