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理念转型视角下的威斯特法利亚国家转型理论

来源 :南都学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lov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笛卡尔以降,绝对主体性理念已经成为一种统治模式,主宰和规制着西方世界的认识和实践方式,黑格尔意义上的国家主权至上性的哲学根基亦在于此。随着世界历史的展开,全球都为这种统治模式所裹挟,威斯特法利亚国家体系最终确立。然而战争、生态破坏等现代性问题使思想家意识到,主体绝对化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矛盾激化的根源,继而重视主体间性的后主体性观念逐渐占据西方思想和文化的主流,强调主体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同一性、共在性、互容性和流动性。对主体性的不同认识成为欧洲国家属性变动的思想渊源,以欧洲为代表的后威斯特法利亚国家的黄昏与主体性的黄昏相生相伴。在主体性理念转换的历史和逻辑视角下审视威斯特法利亚国家体系转型,探讨以相互承认为基础的一体化动力学,后主体性是深具意义的理论概念。
其他文献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殖民者在中国东北设立了满铁。满铁首任总裁后藤新平移植殖民统治台湾的经验,在东北开启了殖民医学,设立了诸多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完善的医疗卫生统制体
本文用沃格勒的七种角色原型理论来重新解读经典动画电影《狮子王》,通过七种角色理论来展现狮子王辛巴如何经历种种困难,克服内心的阴影,最终实现自我救赎,成为真正的森林之
为了避免运动学参数误差辨识中存在参数不连续、计算收敛速度慢的现象,基于一种6参数模型,在DH(Denavit-Hartenberg)法建立的杆件坐标系上建立了6R串联机器人的误差模型,并给
叙事节奏对小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历来为小说家们所重视。历史小说《李自成》在叙事艺术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论文从结构、情节、情感三个方面论述《李自成》的叙事节奏。
重庆教育学院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师资基础好,生源充足,市场需求量大,就业形势好,但在实践教学环节存在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能力较弱,教师实践教学经验欠缺,校内校外实训环节衔接较
归纳与演绎都是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人们的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之中的全过程,同时也是思维运动由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
文学史研究中,如何界定文学史内容与文学史形式的范畴,以及如何处理两者间的关系问题,一直颇具争议性。不同时期的文学史编撰,是偏重于文学史内容的充实,还是偏重于文学史形
文章从社会语言学和修辞学的角度,对中国多语突显现象进行了历时性、共时性以及"共变"性研究,分析了多语突显的缘由,论证了多语突显在内地、香港、澳门以及台湾等地区的政治
<正> 信息网络实现一体化现在,信息领域存在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三种主要的网络。把它们相连和结合,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我们相信,网络的联合和一体化必将引起
期刊
声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流样式。在中国百余年来波澜壮阔的现代性伟大历史变革中,新声诗始终呼应乃至推动着社会变革的大潮,歌唱新思想、歌唱新人物、歌唱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