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手时的冷静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418854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哭
  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哭大闹,劝说、恐吓、利诱各种方法都用了,还是无效,原本挺自信的父母开始沮丧和绝望,有什么妙计让孩子安静下来呢?
  别着急,有些策略可以帮助你控制孩子,让你在棘手的情况下保持冷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哭过,尤其是在他们还小、还不太会说话时,他们常常哭。因为在他们想要的东西不能满足时,哭是仅有的几种表达受挫和生气的方法之一。不论他们哭得多么烦人,父母应该理解,一方面孩子是希望得到你的应答(这是哭的很重要的原因,甚至小学生有时也为得到父母的应答而哭),另一方面他还有一些“重要”的需求没有满足。哭像吸吮大拇指一样,也是一种自我抚慰的活动。孩子弄出一些声音会感到舒服一些,因为声音能使他们释放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开始哭时,让他用不同的方式说出他想说的话,第一次小声说,第二次慢慢说,然后快点说,用这个游戏分散他的注意力。过一会儿,他可能就对引起他哭的那件事不那么在意了。
  对于学前儿童,你可以设定一些规矩。只要你的孩子开始哭,立刻打断他,冷静地说:“你又哭了。我不喜欢听到你哭,请你好好说,是怎么回事。”如果他还是继续哭,你可重复你的要求。如果他改变了腔调,可以称赞他说:“我喜欢你好好告诉我你想要什么,不要边哭边说。”这时你的语气中不要带情绪,不论你多想向他喊:“不许哭!烦死了!”你都不能这样做。记住,控制你自己的情绪能帮助你向孩子传达你想让他怎样做,然后让他知道你理解他为什么不高兴,并与他协商一个解决的办法。例如,如果因为你对他说,他只有吃完了饭才能吃饼干,他就哭起来,你可以把饼干放在他能看见的地方,并答应他吃完饭就能吃饼干。
  当孩子清晰地、响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时,认真听,表扬他,而不是漫不经心的敷衍。这样他就慢慢知道,用语言而不是哭来表达他的要求更有效。
  
  顶嘴
  从2岁开始,你的孩子开始检验权威,他的方法之一就是和大人顶嘴。声明“不!”“我不干!”是儿童宣布他们想发号施令,想要更多的独立。
  这是很需要技巧的时刻,因为你不想压制孩子迈向自治的第一步,你也不想支持粗野无理。你可以用严肃的声调说:“我不喜欢你这样跟我说话,你可以不同意我说的,但你必须有礼貌地告诉我你想怎么办。”教给他一些礼貌的说法,例如“我不同意……”“我可不可以……”让他知道,下次如果他还这样粗野地同你说话,他将失去一些待遇。你执行纪律时要前后一致,不能今天制止他粗野地说话,明天又置若罔闻。
  当你的孩子有礼貌地对你的看法提出异议时,要注意看他,对他的意见给予应答,你这样做就是在告诉他,你重视他的意见,他的意见与你不同是可以用正常的语调和方式表达的。
  注意:要认识到你自己的交流风格。如果你表达与别人不同的意见时,习惯于用冷嘲热讽、贬低挖苦的语言,你的孩子也会这样。
  
  闹
  孩子大闹往往使父母束手无策,也使自己倍受挫折。这不仅是因为孩子往往在公共场合闹,而且因为这时候父母对孩子和情境都失去了控制。随着孩子长大,到了学龄期,他们就能学会用更好的方法处理自己的挫折。
  减少孩子闹的窍门是将它化解在萌芽状态。如果你的反应是恐吓或气愤,这将教给孩子:闹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他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你可以说:“如果你不闹,我们就可以谈谈,看我们能做什么。”并走到另一个房间。如果你的孩子太小,你可以和他呆在一起,如果他要你抱,可以抱着他,但不要把他想要的东西给他,直到他冷静下来。你可以看看报纸或干点儿别的什么,让他知道,只有他冷静下来,你才注意他。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大人对孩子闹不感兴趣,他们很快就会冷静下来了。
  当你在公共场所时,别管别人如何看你,都要把孩子带到角落。可以对他说:“我坐在这儿等着,直到你不闹了。”如果3~4分钟后他还闹,你就得停止购物或逛公园,直接带孩子回家。
  大闹有时预先没有征兆,孩子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突然大闹起来:得不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做不好一件事,或仅仅是累了。尽管如此,你还是能避免一些易引发孩子闹的场合。如果你的孩子只有5岁,而他在玩10岁的姐姐的拼图,就可能会因为拼不好而发火。你可以帮他拼,或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适合他年龄的玩具上。
  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例如,幼儿不能较长时间自己玩,就应避免带孩子在商店人多的时候购物,排队时孩子很快就会不耐烦。如果你必须带着他排队,要准备好他喜欢的玩具或吃的东西给他解闷。
  
  磨蹭
  你提醒孩子该刷牙、上床、听故事、睡觉。20分钟以后,你发现孩子还在洗脸池里泡他的玩具汽车……
  多么熟悉的一幕,它每天都在我们家里发生着。孩子对时间的感觉和成人是很不同的,当他们全神贯注地干什么时,他们相信表停止了,直到他们做完那件事,表才会继续走。当孩子学会看表后,他们也不会停止磨蹭。大孩子仍需父母提醒:快点儿,你晚了。
  一个策略是,你给孩子洗完澡,不是直接提醒他现在是睡觉时间,而是跟他谈论白天发生的事情,他会全神贯注地谈话,注意不到已经出了澡盆,穿上了睡衣。
  另一个策略是,你可以让孩子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因为对学前儿童来说,时间概念经常和活动联系在一起,例如吃饭时间、点心时间、洗澡时间等等。可以说:“钻进被窝,我们就可以读故事书了。”你也可以和孩子做游戏,例如,说:“我数到5,看你能不能拣起所有的玩具。”或说:“我真的要迟到了,您得帮我的忙。”让孩子帮忙把公文包放到门口,或拿好伞,或把午饭从冰箱里拿出来。
  如果这些策略都不奏效,孩子依然磨磨蹭蹭,就采取更强硬一点的措施:拉着他的手,给他穿上外衣,送他去幼儿园,早饭带到路上吃。最终,孩子会形成这样一个概念:不论他怎么坚持,有些事情,像准时上学,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拿开分心物。如果电视关上了,猫赶到别的房间了,玩具都收拾起来了,孩子就会更加集中注意力于他眼前的事情。明确告诉他你希望他做什么,确保他有完成任务所需的用具。如果你想让他刷牙,准备好牙刷、牙膏和漱口杯。
  预防早晨磨蹭的另一个办法是晚上就准备好孩子的衣服和书包。这样不仅你可以避免等15分钟(孩子挑他想穿的衣服),你还可以减少早上的繁忙,也有助于建立生活秩序:晚上洗澡,刷牙,讲故事,睡觉;早上梳头,穿衣服,铺床,吃早饭。
  当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有所发展,学会了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他的需要和挫折后,哭、闹和其他消极行为将会越来越少。在教你的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你自己的交流技能也会有所发展。当你的孩子进入青春期时,这种交流技能将帮你的大忙。
其他文献
据我母亲说,我从小就是个很容易摔跤的人。  原因之一可能是我的头比一般小孩的头大。对一个小孩子来说,头和身躯的比例本来就比成人大,头太大的确是个沉重的负担,因为只要动作稍快,身躯就会不平衡,就会来个前仆或后仰。  据说,我到了1岁左右,左邻右舍年纪相仿的小孩都已经满地爬了,我硬是不肯“卑躬屈膝”,邻居的妈妈们将孩子放在一间榻榻米室,孩子们开始手脚并用,移动他们的躯体,我则端坐在一旁,像一堆肉枕,心
期刊
无条件倾听  亲人去世后,照顾孩子的成年人要经常花些时间,耐心地、不加任何评论和批评地倾听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这种无条件倾听是对哀伤中的孩子最大的心理支持。  当我们能够无条件倾听时,我们就既能听到孩子说出来的话,又能听到孩子未曾言说的心声。比如,孩子常常很难表达内疚感,但是,我们可以从孩子的行为中看出来。孩子可能经常这样贬低自己,“我是个笨孩子”,“没有人喜欢我”,“我以后什么也做不好”等。他们
期刊
期刊
从2岁起,我们将以一年为一个年龄段,说明孩子该时期的特征和育儿方法。请注意,前边已经说过,孩子因人而异,各有自己的发育特征,所以不要太拘泥于年龄段。这里说明的特征仅作为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措施的参考。    身体发育  2岁儿是小步缓行时期。孩子刚出生时,妈妈会找大夫问这问那,而孩子到了2岁以后,不仅得病率降低了,找大夫诊断的机会也少了。  1岁半到3岁儿的健康诊断就告一个段落了,因为至少从表面上看
期刊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心急火燎地对女儿着急,然而女儿却对我的话反应迟滞。原来她在用她的逻辑思考我的话,并且不理解我。比如,早晨去幼儿园的时间比较紧了,我就跟她说:“快点儿,快撒腿跑!”她迷惑不解地问:“人不是只有两条腿吗?为什么你非让我‘仨’腿跑呢?”我让她“快抓紧时间,不然要迟到了。”她说:“我手中又没有时间,你总让我抓紧时间,怎么抓呀?”她把瓶子碰到地上摔碎了,我问她:“你错在哪儿了?”她怯生生地
期刊
到朋友家做客,还没进门就听见朋友在大声呵斥:“我是不是前世欠你三千万?为什么你要如此折腾我?昨天刚买回的恐龙,今天就被你去头卸尾了;前些日子阿姨送给你的遥控汽车,也被你拆得七零八落的;你过生日爸爸送给你的儿童读物,早被你撕得四分五裂了……我真不明白,怎么会生出你这么一个怪胎,简直是个不可救药的‘破坏王’!”  我一进门,4岁的奇奇就躲到我的背后,朋友的怒气未消,指着满地的玩具对我说:“这孩子可怎么
期刊
自已先做个勇敢的妈妈  我儿子3岁了,胆子出奇地小。上厕所要人陪,一眼看不到人,他就大叫:“妈妈,我怕!”去儿童游乐场,把他放到没玩过的小摇马上去,他吓得哇哇哭:“我怕!我要下来。”别的男孩子喜欢拿枪玩打打杀杀的游戏,他一看到就使劲往大人怀里躲:“快走,我怕!”  虽说胆子小闯祸少,比较安全,可一个男孩子总不能把“怕”字整天挂在嘴边吧。  请朋友们赶快帮我想个办法,让我的儿子胆子变大一些吧。   
期刊
儿子:  你是在爸爸、妈妈结婚后的第二年夏天来的。你来的时候悄无声息,一点儿也没打扰妈妈的生活。妈妈不知道什么是恶心,什么是呕吐,什么是不舒服,以致大大咧咧的妈妈一度忽视了你的到来、你的存在。妈妈依然像从前那样穿着高跟鞋到处跑;依然领着院子里的小朋友们一起玩儿;依然租了喜欢的录像带和影碟熬夜来看;依然在电脑前敲文字,打游戏……  直到有一天,细心的姥姥在盘问过妈妈一些问题之后,逼着妈妈去医院做检查
期刊
1992年秋高气爽的9月,我们的儿子考上了电子科技大学,兴高采烈地到成都念书。进入大学后,他很快对计算机着了迷。无奈当时家庭经济拮据,无钱替他购机。第一个寒假回家,他缠住我们为他找一个地方上机。我们只得厚着脸皮四处联系。当时,计算机在我们这个县城真可谓是“凤毛麟角”,属于“珍稀物品”。我们碰了一些钉子,别人说“怕染上病毒”,婉言谢绝。好不容易联系上一家,只能在别人晚上下班之后才能用。于是儿子在寒夜
期刊
佳佳是一个6岁的女孩。一天,我和她妈妈有一些事情要谈,没人陪她玩,她就想起来要画画。动笔之前,她问我:“我可不可以画你?”我说:“当然可以,随便画吧!”她仔细看了看我就动笔画了起来。我的第一个形象很快就出来了:我穿了一条大裙子,裙摆像一片大叶子。除了这条裙子有些夸张以外,其他部位都比较写实。我对她说:画得真不错,能不能再画几张,把阿姨打扮得更漂亮些,最好能与众不同。  接下去她几乎是在想像中玩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