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时政报道的创新发展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ling850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电视媒体时政新闻的内容优势逐渐与新媒体传播渠道优势形成互补,二者融合,形成媒体时政新闻报道的双赢格局,开拓了时政新闻报道的全新领域,即时政微视频。文章以央视时政微视频为研究对象,分析央视开创时政微视频的原因,并总结其创新成效,从深层次解读其中的创新启示。
  【关  键  词】央视新闻;时政微视频;创新实践
  【作者单位】侯月,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周帅,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JJKH20180065SK)。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21.017
  央视深耕时政微视频报道,最早可追溯到2014年的“V观APEC”“V观G20”等原创时政微视频作品。十九大以来,形成“快讯V观”“核心V观”“回访V观”“V纪录片”四大类时政微视频。2014年至今,央视新闻时政微视频报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现阶段的发展来看,其始终坚持报道重大时政活动现场的鲜活故事,以生动的细节、精准的数据和领导人的同期声为基础资源,通过个性化的创作手段,充分呈现时政微视频的可视性,凭借“短、快、新、活”的报道特色,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1]。2018年11月20日,在成都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传媒年会上,央视网被评为“年度十大创新媒体机构”。由此可见,央视时政微视频的创新实践效果显著,值得广大媒体参考借鉴。
  一、央视时政微视频的开创背景
  央视时政微视频已成为人们获取时政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其传播范围大、受众群体广,具有显著的应用实效。笔者将央视开创时政微视频的原因概括为时代的推动、用户的信息需求和时政报道的创新需要。
  1.时代的推动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央视新闻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既是一代人的历史记忆,也是新时期党和政府的重要喉结。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传统电视媒体为传播平台的新闻报道方式的影响力逐渐减弱,新媒体时政新闻报道成为央视在新时期的主要选择。央视新闻朝着这一方向努力,开创了诸多具有典型代表的时政微视频,如《习声回响》《习近平寄语冰雪运动》等。
  2.用户对时政新闻信息的需求
  传统媒体环境下,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是人们了解时政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但受制于传统大屏和固定的新闻报道时间。在信息传播媒介多元化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广泛,但如何在获取权威时政新闻信息的同时,实现信息获取的便捷性?由此,时政微视频成为人们的主要选择。央视新闻自2014年深耕新媒体传播至今,时政微视频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2]。用户需求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央视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与变革,成为央视开创时政微视频的主要原因之一。
  3.时政报道的创新需要
  时政新闻报道是人们了解国家大政方针的主要渠道,作为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主力军,央视逐渐意识到电视新闻报道中受众群体流失和收视率下降的尴尬局面。为解决这一问题,央视寻求创新发展之路,开始着重对新媒体时政新闻报道进行探索,借助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和广泛性,开创时政微视频,以满足时政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和传播需要。
  二、央视时政微视频的创新点
  央视时政微视频自出现之日,便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这主要是依靠其自身鲜明的创新点。
  1.话语方式简洁、详尽
  时政新闻中的话语方式与其他新闻有着显著差异。从我国的新闻话语方式出发,大致可分為以央视新闻为主的话语体系和以社会生活服务信息报道为代表的民生新闻话语体系,央视新闻的话语方式坚持权威性原则,并有效组织新闻主题和新闻意义。时政微视频的特色在于充分呈现央视新闻的话语体系,借助领导人的同期声,以精练的语言报道人们最为关心的时政新闻。如央视时政微视频《习声回响》中,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2010年、2013年和2015年的博鳌演讲,以各时期领导人演讲的同期声为话语传播的主体,内容简洁、详尽,突出表现央视时政微视频在话语方式上的创新点[3]。
  2.内容呈现多样、立体
  央视时政微视频的核心构成要素是内容,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下,央视时政微视频报道已经区别于传统的“视频资料+文字播报”的报道方式,文字、音频、动画、图片、视频等资源都可以成为微视频中的资源构成要素。以央视时政微视频《习声回响》为例,在提及全球温度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时,微视频中使用北极熊的动画形象来表达内容主旨[4];在经济结构方面倡导绿色经济时,通过地球、绿水青山等“绿色”图片来表达其核心主题,与博鳌演讲内容保持协调一致。央视时政微视频中的内容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呈现多元形态,将一幅幅立体的画面呈现在观众眼前,达到了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要求和目标,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3.传播方式多元、及时
  媒介融合是一个笼统且富有张力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其内涵和外延均有差异。从媒介融合的技术发展角度出发,终端融合将成为媒介融合的重要形态。电视大屏终端向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小屏终端转变,两者融合发展将产生共赢局面,既给媒体报道带来创新,也提高了时政新闻传播的有效性。大屏优势促进小屏传播的权威性,小屏传播渠道的优势则助力大屏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央视时政微视频创新点鲜明,在新闻客户端、视频软件、微信、微博等多元渠道实现了及时、有效、全面、立体的内容传播,打破了传统时政新闻的传播方式。
  三、央视时政微视频的创新成效
  央视时政微视频打开了时政新闻报道的新格局,之所以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离不开央视新闻对时政微视频的重视。笔者从创新点着手分析央视时政微视频的创新成效。   1.时政新闻传播立体,传播效果良好
  央视新闻自2014年深耕时政微视频报道至今,已初步形成时政微视频的开发与传播框架,采取全景式报道,定位新时期的时政热点,以快速的响应速度向人们传递时政新闻信息。如央视新闻中心新媒体新闻部推出的原创微视频《习近平寄语冰雪运动》,其关注点定位于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从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中国体育代表团,到考察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工作,让群众能够在微视频当中看到国家领导人对冰雪运动的重视程度,在互动与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冰雪运动的理解[5]。原创时政微视频的开创,打破了信息传播的空间限制,构建体系化的传播格局,使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更为理想。
  2.多平台分发,交互性强,用户黏度更高
  多平台传播是央视时政微视频的主要创新点之一,从该创新点出发,时政新闻与用户之间实现有效交互。央视时政微视频的多平台分发包括客户端、微博、微信以及各个视频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时政新闻信息。其中,不同平台的交互功能给用户提供了发表见解的渠道,实现用户与时政微视频的有效交互。如用户可以在多个视频平台上观看央视时政微视频,包括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腾讯视频等[6],不同平台满足不同的受众群体。多元平台的信息传播,有利于让用户加深对时政新闻的理解,增强信息获取的体验感,从而提升用户黏性。
  3.把握政治思维,奏响舆论最强音
  新媒体平台是国家政策宣传的重要窗口,如何传递主流文化,奏响舆论最强音,需要把握好政治思维,准确定位央视时政微视频的“深阅读”价值,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如《习近平的海南情缘》的片头将海南的过去与现在做对比,从而引出微视频的主旨——习近平的海南情缘。从视频内容来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的农业发展,关心农民的收入问题,并视察环境,检验“增绿”“护蓝”的成果。平易近人的时政新闻更容易解读,有利于群众把握习总书记心系民生的舆论走向。从央视时政微视频的创新成效来看,是对传统时政新闻报道的一次全面革新[7],不同时政微视频的内容都独具特色,内容生动、立体,并且能够传递真实情感,与用户联结。
  四、央视时政微视频的创新发展启示
  央视时政微视频的创新点和创新成效分析,表明其具有较强的创新价值,成为媒体时政报道的创新增长点。央视时政微视频的发展经验给不同媒体的新闻报道微视频制作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1.保持叙事的灵活性,以故事化叙述为主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信息获取方式发生转变,且将关注点放在碎片化信息上。央视时政微视频抓住用户群体的这一特点,以整合碎片化信息的方式制作微视频,并在其中加入趣味性、可读性元素,提高了时政新闻传播的有效性。其他媒体在时政新闻微视频的开发上可借鉴央视时政微视频的碎片化信息整合优势,按照时间线、事件发展逻辑等顺序,完成对碎片化信息的再加工、再排序处理,以内容的碎片化整合保持故事的完整性,对于受众群体而言,能够在“短、精、快”的微视频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加深记忆和理解,从而增强情感共鸣,使得报道本身的感染力得以提升[8]。
  2.重视传播融合,打造传播矩阵
  传统新闻报道的方式主要以电视媒体为传播媒介,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视媒体中新闻报道的覆盖面有所缩减,更多用户将关注的焦点放在新媒体的传播媒介上。央视新闻在2014年开始尝试时政微视频的开发,并积极拓展多元化的微视频传播平台。截至目前,央视时政微视频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创新价值较高。其他媒体可充分借鉴央视时政微视频的创新发展成效,尝试探索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抢占传播先机,打造媒体传播新矩阵。当然,央视新闻的时政微视频发展模式是在长期的积累和实践中总结得来,其他媒体想要借鉴其发展经验,还需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探索和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传播格局,在经验借鉴和创新改革中,提高时政新闻报道微视频传播的有效性[9]。
  3.让互动有回响,提升用户黏度
  央視时政微视频通过平台本身的互动性,为用户带来了良好的互动体验,让更多用户在观看微视频内容的同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实现用户群体之间的互动交流。广大媒体要借鉴央视时政微视频的经验,关心用户群体的信息获取需求和兴趣点,开发更有价值的时政微视频内容,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和国家政策走向。同时,广大媒体也可以与用户展开互动,拉近用户与传播主体之间的距离,通过新媒体平台交互的便捷性,使得时政报道更贴近生活。以两会期间的新闻报道为例,各大媒体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发布一系列的时政微视频,满足用户获取两会信息的需求。由于传播的便捷性和时效性,微视频在用户中取得了良好的反响,用户黏度得以提升[10]。但想要时政微视频持续发挥良好的传播效果,还应借鉴央视新闻时政微视频的实践经验,完成加工后的产品输出,融入更多创新元素。
  五、结语
  目前,央视时政微视频已经成为央视新闻时政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央视新闻时政微视频所展现的应用价值显著,符合时政报道在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和创新目标。其他媒体要主动借鉴央视时政微视频的实践经验,学习微视频内容的构成与创新点;善用微视频传播方式,充分整合碎片化信息内容;在保持微视频内容的创新性、完整性、全面性的同时,强化与用户的有效互动,增强用户黏性,打破传统媒体的弊端,与新媒体走向融合,提高媒体时政报道的创新增长点。
  |参考文献|
  [1]袁映雪. 微频时代新视野:对党媒时政报道的传播策略分析[J]. 传播力研究,2018(26):34-35.
  [2]刘莎莎,冯少鹏. 时政微视频的社会化传播效果研究[J]. 传媒论坛,2018(24):104-105+107.
  [3]网易新闻频道. 央视时政微视频|习声回响[EB/OL]. (2018-04-09)[2019-03-26]. https://3g. 163. com/news/article/DEV25CUH000189FH. html.
  [4]王雅琴. 微视频时政新闻传播转换和思考[J]. 中国出版,2018(18):51-53.
  [5]中国青年网. 原创时政微视频丨习近平寄语冰雪运动[EB/OL]. (2018-02-10)[2019-03-26]. http://news. youth. cn/sz/201802/t20180210_11403443. htm.
  [6]杨海.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微视频的探索[J]. 新闻战线,2018(17):141-142.
  [7]中国经济网. 央视时政微视频丨习近平的海南情缘[EB/OL]. (2018-04-07)[2019-03-26]. http://www. ce. cn/xwzx/gnsz/szyw/201804/07/t20180407_28732397. shtml.
  [8]唐彩红. 时政微视频:推动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突破点[J]. 新闻世界,2018(10):62-66.
  [9]姜楠. 时政微视频的技术支点、价值构造与传播效能[J]. 电视研究,2018(9):27-29.
  [10]李昭. 时政类微视频的国际传播突破口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18(13):199-200.
其他文献
【摘 要】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童书IP是国际少儿出版的重要趋势。文章以迪士尼系列童书、“哈利·波特”系列图书、“小猪佩奇”系列动漫绘本和当红漫画“神探狗狗”系列图书四个超级童书IP为切入点,分析了童书IP的特质,并对我国打造原创超级童书IP的基础、困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 键 词】IP;少儿出版;童书;动漫绘本;出版国际化  【作者单位】王壮,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钱思妍
期刊
【摘 要】《2018年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年度报告》指出,数字版权保护是制约数字出版与数字版权交易的突出问题:一方面,文字识别技术、人工智能分析技术的兴起,使数字作品的非法复制更为简单;另一方面,盗版聚合网站的出现,极大拓展了盗版内容的传播范围,加剧恶化了数字版权保护难、举证难与维权难等问题。《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区块链技术在平衡数字版权利益方面的前沿布局,发挥区块链技术在数字版权登记、数字版权
期刊
【摘 要】新媒体浪潮的席卷使得手机移动终端的覆盖率呈直线式增长,开启了受众使用手机完成学习、生活、娱乐一应事物的新时代。而在知识付费的大背景之下,“手机智能终端+学习类APP”的盈利模式悄然兴起,且愈演愈烈。本文以流利说、薄荷阅读为例,从营销者和受众的不同视角分析朋友圈学习打卡火爆现象及其原因,同时针对朋友圈学习打卡现象提出反思和展望,以期完善学习打卡类APP的功能与模式,为更好地实现知识付费垫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内对教育重视度的提升和童书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经典儿童绘本译介和出版需求持续增长。文章以南京信谊文化为例探讨经典儿童绘本的译介及出版如何回归纯真和本土,提出应对国外经典绘本实行本土化译介策略,同时对原创绘本创作予以全面支持,以专业化的品牌塑造格局为经典儿童绘本出版打造一条双效发展的路径。  【关 键 词】儿童绘本;译介;出版;南京信谊文化  【作者单位】周禺,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周
期刊
【摘 要】近年来,“航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与科技有关的关键词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带动全社会科技热的同时,也引发了科普热。在科普图书方兴未艾的今天,少儿科普类图书颇受欢迎。随着少儿科普板块的逐步升温,各出版商开始积极挖掘本土原创科普内容。文章以长江少儿出版社原创少儿科普出版为例,从内容创作、人才培养、呈现方式以及营销推广等层面,探析新时代原创少儿科普出版的创新路径,以期为业界原创少儿科
期刊
【摘 要】丝路书香工程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总体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中国优秀图书向“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翻译出版,以及支持我国出版企业自主创新开展“走出去”项目。在实施的5年中,丝路书香工程加强了传播内容建设,打造了重要的内容和企业品牌,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凝聚了一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及重要合作伙伴,切实发挥了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关 键 词】丝路书香工程;出版“走出去”;
期刊
【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全面渗透,AI赋能的智能写作概念也逐渐被人们接受并得以具体实施应用。构建在自语言处理与大数据抓取推介技术基础之上的智能化新闻写作,重构并优化了传统新闻写作由素材搜集筛选、构思成型到分发传播的各项流程与结构。特别是在AI量化数据处理技术的优势加持下,其打破了前互联网时期较为明显的信息泛化、同质冗余信息过剩、适切度信息冗余不均衡的格局。如何把握人工智能化写作
期刊
【摘 要】2013年9月起,党和国家提出并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从文化层面,中宣部号召国内出版社牢牢把握党的宣传思想和对外工作方针原则,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引领,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国家从政策层面和资金层面为“一带一路”提供了很大的助力,“一带一路”的版权输出开展得如火如荼。展望未来,“一带一路”的版权输出该如何从市场培育期进入市场成熟期,相对脱离政府扶持并进而独立发展壮大,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IP剧”成为影视剧市场的全新模式。文章以热门IP剧《亲爱的,热爱的》为例,在分析IP剧的发展现状以及火爆原因的基础上,研究其在传播策略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IP剧传播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 键 词】IP剧;《亲爱的,热爱的》;传播  【作者单位】裴锦花,琼台师范学院文学院。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
期刊
【摘 要】作为新型体育媒体平台,PP体育通过“体育+数字”的媒体模式, 利用体育版权内容运营, 打造立体化运营模式,打通体育直播上下游产业链,完成多方价值流转平台建设,升级用户服务体验。其创新启示在于,平台型企业走生态协同创新之路,通过跨产业联动,实现流量运营价值最大化,借助版权连接用户打通线上线下场景。  【关 键 词】用户服务;体验提升;PP体育;体育媒体平台  【作者单位】郝勤,陕西理工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