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河上游地区阿拉尔段天然退化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

来源 :水土保持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UC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里木河是我国干旱区最长的一条内陆河,同时塔里木河流域也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之一,总体上荒漠化日益加剧,具体表现为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这些都严重的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阿拉尔灌区位于塔里木河上游,从1950年以来,本区垦荒规模逐渐扩大,现已成为塔里木盆地最大的新绿洲。绿洲内部水量不断增加,而绿洲以外的水量却在减少。根据对样地的实际调查资料,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对塔里木河上游阿拉尔地区的天然植被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区内的植物区系组成贫乏,群落结构简单,绿洲—荒漠过渡带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非常低。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得出了以下结论:本地区天然植被生态系统在人类干扰下普遍存在退化现象,尤其在绿洲-荒漠过渡带,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对天然植被特别是过渡带的植被进行生态恢复。
其他文献
陈铭枢(1889—1965),字真如,民革创始人之一,历任民革第一届中央委员,第二、三届中央常委。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辛亥武昌保卫战,是北伐铁军中的名将;支持“一·二八”淞沪抗战,参与组建福建人民政府;抗日战争期间,参与成立三民主義同志联合会;解放战争时期,开展民主运动,进行军事策反。   陈铭枢故居位于广西合浦县曲樟乡璋嘉歧山背村,原为砖木结构平房祖屋。1929年,时任广东省主席的陈铭枢回乡
阐述了我国染整行业前处理工艺的现状,结合生物酶在染整处理工艺上的应用,及短流程前处理新工艺新技术的进展,展望了我国染整行业前处理工艺的前景,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