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谈引导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反思的策略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ar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反思体现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自我反省,是学生自我监控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践,阐述了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性、如何进行反思学习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物理学习;反思能力;途径方法
  高中物理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抽象的学科,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多次的反复,才能达到螺旋上升,所以学习需要重复习与回顾,这需要在学习过程要进行不断的反思。
  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便于进行自主反思,提高学习效率。反思性学习对学生而言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从多角度多方位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养成反思习惯,把反思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本文将从五方面谈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反思的策略。
  1.在认知冲突时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有效构建新知识
  学生在学习新的物理知识前已对其有许多认识,这些认识可能是对事物的表象说明,也可能是从表象中总结出的错误认识。如果在物理教学中不澄清这些认识,就会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或规律形成一种模糊的、混乱的认识。因此在学生认识冲突时引导反思,可使学生对概念或规律的认识进入更高的境界。
  例如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先把一辆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手轻轻一推,小车就运动,当手一离开,小车就停止。
  观察此现象,学生就得出结论:物体受力就运动,不受力就静止。
  接下来又创设这样的实验情景,让学生观察现象:手用很大的力推小车,手离开小车后,小车仍然向前运动,与刚才的结论相矛盾。再用手挡运动的小车,小车又静止,而不是运动。从而激起了学生思维矛盾的冲突。
  这时再激发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类似的现象?然后设问:当物体运动或静止时,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有的学生会回答:“当物体原来静止时,力可以使物体发生运动。”“原来是运动的物体,力可以使它静止。”然后,教师要学生把两者综合起来,再回答力的作用是什么?这时学生很自然地得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学习上面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经过了两次的反思:第一次反思是把第一次的实验现象与前认识比较,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当第二次实验现象与结论不符合时,学生又把第二次的实验现象与第一次的结论进行对比,进行了第二次的反思。在第二次的反思中学生突破了对概念的错误认识,从而形成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正确的结论。可见,反思对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概念是很重要的,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反思,让学生养成反思性学习的习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
  2.在错误面前引导学生反思,构建完善知识体系
  学生往往在学习基础知识时不求甚解、粗心大意,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设计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的本质。例如题:质量m=6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的滑动摩擦系数μ=1/3,在与水平方向夹角θ=37o的外力F作用下,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5m/s2。如图1所示。求外力F的大小(g取10m/s2)。
  学生解出的答案都是相同的,即F=50N。但是,有三种不同的解题过程:
  生A:F-μmg=ma,
  F=m(μg+a)=6(1/3×10+5)=50(N)
  生B:Fcosθ-μFsinθ=ma,
  F=ma/(cosθ-μsinθ)=6×5/(0.8-1/3×0.6)=50(N)
  生C:Fcosθ-μ(mg-Fsinθ)=ma,
  F=m(μg+a)/(cosθ+μsinθ)
  =6(1/3×10+5)/(0.8+1/3×0.6)=50(N)
  师:答案是50N。
  生:(得意)
  师:故意让A、B、C同学上台扮演。
  师:不同的过程,得到相同的答案,是否都正确呢?是不是多种解法呢?
  好为人师的学生马上发表意见了。
  生D:受力分析不全面,生B漏去了重力。
  生E:弹力既不等于重力(生A错了)。也不等于Fsinθ(生B也错了)。而是等于mg-Fsinθ。水平力不是F,而是Fcosθ。
  对各种解题过程进行分析、对比、讨论,最后总结出如下几个错误的原因:⑴受力分析不全面,生B中漏去了重力。⑵弹力既不等于重力(如生A),也不等于Fsinθ(如生B),而是等于mg-Fsinθ。总之,弹力概念模糊。⑶关于力的方向,一般以加速度方向为正,与加速度同方向的力取正,与加速度反方向的力取负。生A中F与a的方向不一致。经过一番分析、总结后,解错的学生不仅改正了错误,加深了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而且对改变重答案、轻过程的不良习惯,起了很能大的鞭策作用。
  学生经历了这样一次混乱、疑虑到清晰的过程后,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全面,从而使知识真正得到内化。可见,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或错误,只有通过学生自己检查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审视解题的方法和策略,找到产生错误和失败的原因,纠正对概念和规律的不正确认识,才能形成正确的方法。教师要通过反思活动,让学生尝到反思的“甜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质量,从而养成反思的习惯。
  高中物理新课程立足于“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立足于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立足点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通过教师的期望与激励、“延迟判断”,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使学生在互相评判中、互相争论中不仅解决了这些题,而且还找到了解决这类题的方法。同时,教师延迟判断,为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直抒胸臆提供了平台,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孩子对课堂学习过程充满了热爱,在各抒己见的同时,进行了自我的完善和发展。课堂给孩子带来了欢乐,更给他们带来了成功的体验。这种动态的、开放的、知识和情感共生存的教学情境,使知识化作了发展,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3.在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反思,揭示科学思维与方法
  在问题解决后,学生会仅仅满足于当前问题的解决,容易就事论事,达不到归一反三的目的,所在在解决问题后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分析问题中存在的物理思想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反思、总结与归纳,揭示出问题的本质,找到解決问题的原始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速度选择器、等离子发电机、电磁流量计,表面上看是不同的问题,但从本质上都是同一个物理模型,即达到稳定状态时,带电粒子受到的电场力与洛伦兹力相平衡。因此,在复习时当学生做了一定量的有本质联系的题目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形成这类问题的模型,使得知识更概括,解题思路和方法更简单,复习的效率就更高。
  需要强调的是,物理探究过程对学生而言是无法预知的领域。在探究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难以逾越的探究障碍和挫折,而这些障碍和挫折的存在,将会直接影响课堂探究活动的深入。这时通过教师的适时介入,适度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反思,从中发现受挫根源,调整探究后续过程,从而促进探究学习的顺利进行。教师还要站在物理学思想方法论的高度,认真分析归类、精心策划新题型,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局部思维与整体思维、类比思维与联想思维等专项训练。
  4.在章节复习时引导学生反思,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要学习完一个单元或章节后,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将前后所学的概念规律和做和所做的练习进行概括,通过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归纳,对概念和规律的认识达到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将零碎的知识整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能前后贯通,使知识结构更简化,更便于要解决问题过程的提取与运用。
  例如:在学习功的概念后,计算力作的功有几种方法呢,引导学生反思总结。①从功的定义式计算,用W=FS计算力作的功,简单直接,但在中学阶段还不能用功的定义式去计算变力做功;②用功率的定义式计算设备做功多少,在解决汽车做是比较方便;③对于变力做,则可用动能定理或功能原理间接的计算变力做功;④等效替代方法计算力做的功,有些不能直接计算,则可通过跟其做功相等力做的功来替代计算;⑤图像法计算功,在F-x图像中,F-x图像中图线与x所包围的面积等于力作的功的大小。
  只有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将隐藏在教材背后的知识挖掘出来,整理构建与完整的知识体系,真正实验书本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飞跃。
  5.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元认知反思,提升物理学习力
  在阶段性学习后,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对前一阶段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对前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方法进行梳理,及时纠正学习方法缺陷,提升元认知能力水平,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经过一个阶段性学习后,要对自己听课习惯、作业习惯、考试习惯、复习习惯等进行反思,思考是否需要改进的地方,有无提升效率的可能,总结学习经验,提炼学习方法,优化学习过程,逐步改变不良学习习惯,逐步强化反思意识,提升思维品质,为下阶段的学习提供思维和能力的保障,提升学习效率。
  反思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反思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学生进行反思的时机的把握和引导策略运用就显得非常关键,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要注意的问题。
  适时性,在引导学生反思一定掌握好时间,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或遇到学习困难时,或是学习了一个阶段之,在学生的悱愤之时,适时给学生以点拨与引导,以达到最佳的效果,这时的反思最有效,也是最深入的。
  经常性,学习反思不可能一蹴而就,反思会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能够自觉地进行反思,逐步养成一种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渐进性,无论是知识的掌握、方法的理解,还是科学思想的熏陶,能力的提高,都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逐步积累过程。拔苗助长,不但长不起来,往往欲速则不达。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反思的难易程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反思的难度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因此,在反思内容和方法要求上都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反思引导要有一个系统而周密的计划,做到内容由简单到复杂,方法要求由易到难,能力要求由低到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螺旋上升。
  自主性,在引导学生反思过程中,要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经常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能优化认知结构,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成为创新型人才。学生通过这一艰辛的探究过程,自己找到了解题的规律,这与教师直接给予的结论相比,更具有自主发现的价值和学习喜悦,才能更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
  总之,要激发学生反思,真正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成的,它需要我们教师的耐心培养,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会反思。还是G·波利亚说得好:“当你找到第一个蘑菇后,要环顾四周,因为它们总是成堆生长的”,这正是反思的奥妙所在。
  【参考文献】
  [1]费宏.谈中学物理的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J].物理教师,2005(12)
  [2]苏化青.中学物理教学中反思学习模式初探[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
  [3]丁洪芳,郭振平.物理实验中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
  (台州市宁溪中学,浙江 台州 318023)
其他文献
竞争性情报研究于80年代初首先在美国出现。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一份文件对此作下列描述:对一个企业来说,外部环境中的任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中非共和国遇到了首先是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长期干旱所造成的巨大的经济困难。按可比价格计算,该国国内生产总值在1978年增长2.3%以后,1979
黄俊三十岁,个高,眼神锐利.因为当过兵,走路速度很快,一般人都跟不上.在百信,他可是个风云人物.他的做法与很多老做法都很不相同.有人骂他,有人捧他,也有人担心他.他的从军经
【摘 要】本文从平衡常数入手,计算证明碳酸氢钙纯净的固体不存在,且给出溶液中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理论最大浓度,以此解释溶洞的形成原因。  【關键词】碳酸氢钙;溶解度;平衡常数  在初、高中教材中,多次提及溶洞的形成。在介绍溶洞的有关内容中,都指出:碳酸氢钙是可溶的。而且在一些有关离子共存的习题中也都认为,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是能够大量共存的。这似乎是正确的: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观察到先
如果你能快速、准确地审时度势,并能当机立断,别人就会对你的领导能力深信不疑。 作决定时,最佳的办法是事先经过周密考
期刊
目的观察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HV)行丹参酮ⅡA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焦作市同仁医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LHV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
目的探讨干细胞相关基因Oct-4在多种人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方法体外培养人胰腺癌、宫颈癌、肝癌、乳腺癌、结肠癌细胞系,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Oct-4mRNA和蛋
目的探究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胎膜早破孕妇宫内感染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
近年来,原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为在民主的基础上改造国际经济关系,为争取其正的经济和政治独立而进行的斗争,明显地加强了。在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增长和已解放国家在国际舞
2003年岁末之际,广州金康大药房又陆续开出两家平价药房。11月18日,金康东圃店开业,这是广州金康在广州开出的第4家平价药房。12月7日,金康的第5家平价药房在佛山开业,使用面积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