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财经话题提高我国电视新闻的国际传播力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113106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电视财经报道的国际传播力还非常有限,为此,我国媒体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获得了巨大的突破,形成了提升我国电视财经新闻国际传播力的一系列有益经验。本文以央视《直击华尔街风暴》为例探讨如何借助此类财经话题提高我国电视新闻的国际传播力。
  
  促进媒介技术与资源优化配置。
  提高内容覆盖率
  
  (1)合理配置媒介资源,形成国际新闻网络
  在《直击华尔街风暴》相关报道中,央视记者站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发生的第一时间,中央电视台就通过驻美国的记者站获得一手消息并通过线人采访到纽约证交所的CEO、美国财政部的副部长等核心人物。随着金融风暴影响进一步扩大,央视又与世界各地记者站记者连线,关注美国以外的信息。
  (2)创新应用媒介技术,构建国际性新闻平台
  中央电视台凭借视频与网络技术建立了国际视频发稿平台,目前自采新闻日产量已经达到800条,其中首播率接近50%。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报道领域方面,都已经能够满足国际视频发稿的需要。
  此外,央视还通过提高全球性报道有效时长占用率以配置媒介资源,即将华尔街金融危机等相关报道植入已有的栏目中,以谋求更为宽泛的报道范围与更为持续的报道时间。同时,在《直击华尔街风暴》的报道中,央视应用了卫星技术实时直播华尔街风暴中心情况,实现了全球连线。
  
  构建创新形态与媒体品牌,
  提高他国受众接受度
  
  (1)整合新闻报道形态,实现财经新闻生动化
  《直击华尔街风暴》将电视的各种元素与包括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在内的各种技术手段融会贯通,形成了丰富的新闻报道形态。比如:记者在华尔街上与演播室主持人之间进行实时连线,即时传递最新信息;权威专家坐镇演播室,随时解读新闻;外国嘉宾参与访谈,提供更广阔视角;记者根据金融危机下美国发生的新闻事件在国内找到落点进行调查并报道。这些报道形态不仅丰富了节目内容,更使得关于金融风暴这一事件长期、持续的报道生动起来,吸引受众长期关注。
  (2)塑造媒体品牌形象,增强财经新闻亲和力
  在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的第二天,央视经济频道打乱正常编排,将黄金时段的两档最权威的龙头热播节目暂时放下,转而在这个时段开辟了一档新的节目《直击华尔街风暴》。节目包含“纯直击内容”、“直击加重特大新闻”、“坚定信心促发展”三个部分,内容涵盖报道新闻事件、解读新闻现象、挖掘事件内幕、落点国内现状及趋势等各方各面。三个部分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使得《直击华尔街风暴》这一电视财经新闻品牌成为一个较为立体丰满的整体。其中,“坚定信心促发展”作为《直击华尔街风暴》一个组成部分的同时,也自成一个品牌。这一部分将华尔街金融危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关注我国本土事件,弘扬坚定信心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促进语态创新与信息加工,
  达到良性传播目的
  
  (1)创新新闻报道语态,增强媒介话语权
  新闻报道的语态,即以何种活语方式对新闻进行报道与解读。
  《直击华尔街风暴》实现了新闻报道的语态创新。从将当天发生的重要事件客观地播报出来的“我播报”,与专家一起从新闻事件中发现全球金融风暴走向的“我寻找”,到汇聚几方观点一起讨论、探寻、探求的“我探寻”,再到展示主持人、评论员、嘉宾在演播室思考过程的“我思考”,最后到立足于公众利益就金融危机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采访相关主管部门的“我介入”,这种语态方式实现了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和评论,在其他对外报道中多有应用。这样的话语权直接导致中央电视台信号在全球财经领域内的引用度不断提升。
  (2)进行信息深度加工,扩大正面影响
  将新闻信息由浅入深地进行报道,有助于体现媒体自身对于新闻事件的评价和态度,由此扩大媒体影响。根据央视索福瑞的统计,《直击华尔街风暴》最高到达率达39.6%。包括布鲁伯格、CNBC在内的全球诸多财经传媒争相转播。
  
  责编:贺潇潇
其他文献
建党90周年的宣传报道是新华网今年报道任务的重中之重,向海外受众展示好我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探索完善的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需要的发展模式,成为新华网在建党90周年对外宣传报道中肩负的光荣使命。    一、通过鲜活事例讲好    “中国故事”    新华网建党90周年报道注重政策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坚持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突出新闻性,突出人文色彩,用事实说话,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吸引人、打动人。
期刊
微博便捷多样的参与渠道,使得人们可以更容易实现信息的及时分享与交流。微博的传播特性也使其成为网络问政的“利器”。一方面,政务微博构建了一个信息发布、舆论引导、政民互动的新平台,扩大了民众的政治参与。但另一方面,发展不均衡、形式大于内容等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面对微博问政的热潮,我们不妨做一些冷静的思考。    一、宏观方面:政务微博的发展呈现不均衡的特点    根据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发
期刊
1963年,作为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的首届毕业生,张振华被分配到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开始了37年的对外传播生涯。从记者、编辑到台长、总编辑,他以对事业的赤诚之心,一路前行,一路求索。    两个起点    1985年张振华任国际台副台长,1993年至2000年任台长、总编辑。这段时间正是国家与传媒迅速发展的一个历史黄金期。为了适应国家对外传播的需要,他和台领导及全
期刊
拥有7800万左右党员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从1921年7月建党至今已经有90年的历史。海外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非常关心中共能够连续执政60年,到底奥秘何在?其未来的发展道路又是如何?  5月中下旬,由笔者带队的新华社对外部建党小分队,沿着中共诞生、发展、壮大的足迹,深入革命圣地,通过采访党史专家、老红军和红军后代,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试图回答西方国家最关切的问题。其中就有这条《中共更
期刊
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是以广播影视为媒介和载体,通过各种途径,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以提升我国的“软实力”,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2002年上半年,宜宾市电视台由原宜宾有线电视台与原宜宾电视台合并、组建而成以后,即把“走出去工程”提上了议事日程,对其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以进一步拓展海外传播领域和播出渠道,努力开创一个“走出去”面向世界的“大外宣”新局面。  首先,宜宾台成立了一个以台长
期刊
如何在我国的“走出去”战略中有所作为,这是每一家城市电视台都亟待破解的课题。作为中国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广西正在经历全面快速变革,这将长期成为东盟国家关注的焦点,也给媒体提出了新的要求。    合办综艺晚会    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更为有效的跨国文化交流和更为有效的对外宣传?2006年起,我们开始尝试与东盟国家广电媒体合作开办大型综艺晚会,探索这一课题。  2006年10月,南宁电视台与越南
期刊
安德烈·基里洛夫,历史学博士,俄罗斯资深媒体人,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生于1955年,大学时期开始专注于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1978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俄通社一塔斯社(以下简称“俄塔社”)工作。1986年到中国人民大学留学,继续研究中共党史。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1988年,回到俄塔社工作。1998年至今,一直担任俄塔社驻北京分社社长。  基里洛夫在中国生活和工作
期刊
今年2月,法国《世界报》主编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EricIzraelewicz)出版新著《中国的傲慢》(Arrogance Chinoise)。该书在法国舆论界引起了较大反响,社会各界围绕如何看待“中国崛起”展开了一场讨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是该书作者与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问的一场对话。对话全文发表在2011年3月的法国《新观察者》杂志上。从这场总统与主编的对话中,我们可以了解
期刊
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全球新闻和信息的传播框架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Michael Schudson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Leonard Downie在一份题为《美国新闻业重组》的报告中认为,传统媒体在“已经出现和依然快速发展的数字新闻业中”的作用将逐渐减弱。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媒体的采集方法、传播方式、经营模式等方面。全球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采取各种措施适应这种变化。中国的
期刊
诸有钧是我国对外宣传战线的老党员。他1960年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之后到中新社工作,在对外宣传战线上工作了近40个年头。他在中新社从编辑、记者做起,以后成为中新社的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他在不同岗位上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做记者要善于交朋友    在几十年的记者生涯中,诸有钧发表过大量优秀的新闻作品和成功的独家报道,他认为采访工作成败的关键是和被采访对象打交道。如果被采访对象接纳了记者,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