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患者血小板CD41及CD61的表达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iany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血小板活化对银屑病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1]。我们采用流式细胞仪和特异的抗体,对银屑病患者血小板CD41及CD61的表达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血小板活化与银屑病的关系。

其他文献
银屑病是受遗传、环境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共同影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在心理因素方面,国内外学者已做了多方面探讨[1-3],近年来杨雪琴等[4]对银屑病的心身疾病属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发现银屑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增多并抑制淋巴细胞转化,还发现银屑病患者自主神经调节功能降低[5]。Brooks的研究资料表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可影响交感神经的兴奋性[6]。为进一步探讨银屑病患者是否存在血管紧张素Ⅱ的异常情况
目的 了解内皮素-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瘢痕疙瘩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 组织活检标本分为3组,瘢痕疙瘩、萎缩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用地高辛标记的cDNA探针,采取冰冻切片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内皮素-1和bFGF mRNA的表达。结果 瘢痕疙瘩真皮组织内内皮素-1 mRNA的表达明显强于萎缩性瘢痕和对照组。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真皮浅层血管和部分真皮成纤维细胞。瘢痕疙瘩组6/8例真皮成纤维细胞内
我们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4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期刊
1994年2月至1999年10月我院共收治23例乳癌根治术后引起复发性丹毒患者,现分析如下。
期刊
目的 了解我国青少年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我国不同地区6~20岁年龄段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共涉及11个省市的22个调查点,人口总数78586人。发现特应性皮炎患者548例,其中男347例,女201例,总标化患病率为0.69%,男性标化患病率为0.84%,女性标化患病率为0.51%,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城市标化患病率为1.10%,农村为0.73%,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
期刊
近来有学者认为银屑病是一种由T淋巴细胞免疫异常而导致表皮细胞异常增殖的疾病[1]。为了探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对有丝分裂原刺激应答反应,我们采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分析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增殖情况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被有丝分裂原刺激后增殖活性变化,探讨有丝分裂原受体功能意义。
期刊
目的 通过对基底细胞癌Bcl-2、Bax、Bcl-xl蛋白表达的研究,探讨3种蛋白在基底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按病理亚型将46例基底细胞癌分为非侵袭组(21例)和侵袭组(25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Bax、Bcl-xl蛋白在石蜡切片上的表达,并对组化结果进行图像分析以获得平均光密度和Bcl-2/Bax的比值。结果 非侵袭性基底细胞癌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和Bcl-2/B
为了探讨用中草药治疗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我们选用具有抗炎、脱敏、止痒作用的中草药,配制成乳膏及清洗液联合应用,观察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