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爆破掏槽形式的反应频谱综合分析

来源 :工程力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cj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相同的地质条件,采用相同的爆破耗材,分别设计了直眼掏槽、单楔形掏槽、双楔形掏槽共计三种掏槽方式。进一步实施了在不同掏槽方式情况下的光面爆破试验。依据爆破效果,发现直眼掏槽方式更有利于爆破硐室成型,而单楔形和双楔形掏槽更有利于岩石的破碎及岩渣抛掷。从加速度反应谱、速度反应谱和位移反应谱角度对爆破后体系的动力响应予以分析,发现直眼掏槽无论是加速度响应峰值,还是速度和位移响应峰值均为最大,而双楔形掏槽的上述对应响应峰值均为最小,并且直眼掏槽能量更多集中在低频部分,对于工程稳定性更为不利。反应谱特征充分说明在
其他文献
滇西陇川地区广泛分布着白垩纪至古近纪中酸性花岗岩,以邦棍尖山为代表的岩体花岗岩稀土含量较高,经复杂的风化淋滤作用,岩体中的稀土元素在风化壳中迁移、富集成矿,陇川营盘山稀土矿即为近年新发现的该类型矿产地之一。为研究新发现的营盘山稀土矿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富集规律及稀土配分特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成矿母岩及其风化壳不同风化程度样品稀土分量,结果表明:风化壳各层位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相比母岩具有明显的继承性,随风化程度升高,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升高,轻稀土在全风化层上部相对富集,且随风化程度升
云南镇康县放羊山矿床位于西南“三江”多金属成矿带保山地块的南部,昌宁-孟连缝合带与怒江断裂带之间,是芦子园矿集区内重要矿床之一。该矿床上寒武统沙河厂组地层中产出似层状、透镜状的矿体,呈近东西向产出,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通过在矿区系列工作,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结合矿床S、Pb同位素组成,探讨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矿床金属硫化物的δ34 S值均为正值,介于8.24‰~14.91‰,平均11.59‰(n=13),与周边的水头山矿床、芦子园矿床δ34 S值接近,S同位素组成分布与花岗岩极为相似。各成
滇西梁河县新发现的那俄铍矿是一含绿柱石岩浆热液伟晶岩脉型铍矿床,矿体产状多数为北东-南西向延伸,延伸走向长50~1220 m,厚度0.36~3.70 m,品位0.045%~1.79%,并伴生有铌钽铷等多种稀有金属。该矿床围岩主要为二长花岗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等。二长花岗岩类SiO 2=65.02%~73.65%,Al 2 O 3=13.27%~16.80%,K 2 O/Na 2 O=1.18~2.07,A/NCK=1.05~1.15,表现出高硅、富碱、低镁铁的特点;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类SiO 2=
云南普朗铜矿区是我国提高战略性金属矿产铜矿资源的主要潜力地段,该矿区位于多云多雨山地高原区,采用传统地面调查方法开展找矿勘查工作受限较大,而遥感技术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鉴于此,本研究选取ASTER和Sentinel-2A多光谱遥感数据,在光谱协同统一两种数据源的地表反射率基础上,采用高通滤波(High-Pass Filtering,HPF)的融合方法兼顾两种数据在短波红外波段和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优势,获取了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保真度的ASTER-Sentinel-2A融合数据集;进而利用“比值+主成
川中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群由于缺乏生物化石,岩性、电性变化小,利用传统的岩心和测井等资料很难精确地划分层序。自然伽马能谱测井Th、U、K曲线的突变点能指示层序界面和最大海泛面,其Th/U和Th/K曲线不仅能够反映沉积时的氧化还原环境,还可以反映沉积水体的变化,将沉积旋回记录下来。再通过小波变换技术进行多尺度分解,得到不同级数的小波曲线。以GT2井为主要研究对象,对Th/U曲线进行多波基分解,对比发现Dmeyer小波为最优选。结合碳同位素正漂移事件,对小波变换后得到的小波曲线Th/U-d8分析,总结出2种层序划
根据高分辨率岩心照片、全岩心CT扫描和测井资料,以加拿大麦凯Ⅲ油砂区块下白垩统McMurray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遗迹化石属种识别、定量表征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在划分目的
以交会图为代表的传统岩性识别图版无法适用于致密砂岩地层,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地层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相似度高,难以基于图版分析被有效识别。LightGBM较传统模式识别模型能更高效地解决问题,为此采用该模型识别致密砂岩地层岩性。由于LightGBM在建模时利用了较多的超参数,导致预测结果难以保证为最优,所以采用GS算法进行优化,进而提出GS-LightGBM。实验目的层为姬塬油田西部长4+5段致密砂岩地层。提出模型的预测能力通过设计两个实验来验证。为突出验证效果,实验中加入SVM和XGBoost作为对比模型。
滇西维西县铜厂箐铜矿床赋存于中侏罗统花开佐组二段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泥灰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产出。本次通过研究与该矿床铜矿化关系密切的石英及方解石C-H-O同位素组成特征,揭示其成矿流体来源,进而探讨该矿床成因。研究发现,该矿床中主成矿阶段与铜矿共生的方解石样品的δ13 C V-PDB值变化于-6.93‰~-6.16‰,均值为-6.69‰,δ18 O V-SMOW值变化于10.88‰~13.07‰,均值为11.98‰;与铜矿共生的石英样品的δ18 O V-SMOW值变化于14.22‰~16.88‰,
为探讨设置耗能壳板的新型高强钢圆管桥墩的受力机理,对4组共8个新型Q460高强钢圆管桥墩试件开展相应的轴压试验研究,获得各试件破坏的荷载-位移曲线、荷载-应变曲线。通过对比分析轴压作用下试件的破坏模式、承载能力、延性性能等力学特征,探讨设置耗能壳板后高强钢圆管桥墩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高强钢圆管桥墩试件的轴压破坏可分为根部“象脚式”破坏、高强螺栓被剪断、上下端部“压扁式”破坏三种类型。设置耗能部件后,轴向荷载作用下高强钢圆管桥墩的承载能力和延性性能均有提高,尤其是构件承载能力提高
本文以云南省盈江县新泡山及外围稀土矿找矿工作为例,通过大量硫酸铵浸出-草酸沉淀稀土实验与化验室分析结果对比研究后发现,实验结果与化验分析结果具有十分明显的正相关性。实验首先选取标样共91件验证实验现象和化学分析结果的对应性,并把实验现象分为未见悬浊液、略见悬浊液、悬浊液明显、絮状物明显、絮状物伴少量沉淀、絮状物伴大量沉淀等6种,其对应的化学分析结果多数分别位于<0.04%、0.04%~0.06%、0.06%~0.08%、0.08%~0.1%、0.1%~0.15%、>0.15%的区间范围内(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