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中晚期食管癌放疗技术进展浅谈

来源 :实用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xu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癌属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严重影响人群的生存质量。手术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手段,而对于已失去手术时机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放疗已成为此类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精准医疗理念的不断深入,食管癌的放疗技术如调强放疗、螺旋断层放疗、质子放疗和体部立体定向放疗等,在靶区照射范围、体位控制、剂量校准、组织保护及操作便捷性等方面不断革新,特别是螺旋断层放疗等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放疗技术靶区剂量不足和正常组织器官损害等缺陷,在精准放疗层面取得长足发展,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疲乏缓解方案。方法2020年8—10月参考疲乏缓解方面的文献及结合临床经验,构建了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疲乏缓解方案初稿,邀请国内21名乳腺外科医生、护理专家、心理学家、外科护理教师等进行了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通过分析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程度评价专家的可靠性,通过分析变异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评价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结果第1轮、第2轮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
目的总结原发部位在盆腔/骶尾部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并随访远期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诊治的原发于盆腔或骶尾部NB患儿16例(男8例,女8例)的初诊年龄、原发瘤灶部位、瘤灶大小、临床分期、危险度分组等临床特征。对规律治疗随访的患儿进行临床特征分析,总结患儿术后并发症,并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
指纹缺失是化疗过程中1种罕见的临床症状,也称皮纹病,国外多为个案报道[1],国内尚未有报道。现将天津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化疗导致患者指纹缺失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病例报道患者女性,47岁。因发现右乳肿物半月余于2018年8月17日收治天津市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入院后完善各项生化及影像学检查,2018年8月23日在全麻下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目的了解急诊医护人员对抢救室护理质量评价的认知及建议,为构建抢救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0年8—10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对上海市4所医院15名医生、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个人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与抢救室结构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相关的3个主题,即护理管理制度、护理人力资源、环境与设施;提炼出与抢救室
目的系统评价脑机接口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EBSCO、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JBI、MEDLINE、RNAO、Nursing Consult、CINAHL、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脑机接口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干预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后,采用RevMan5.3软件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随
目的探讨关注与阐释疗法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患儿父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知觉压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手术的96例DDH患儿父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DDH术后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8周的关注与阐释疗法。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平民版(PCL-C)和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
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MPMNs)是指人体内单个或多个器官同时或先后发生≥2个原发癌。多原发癌可出现三重癌、四重癌甚至六重癌,其发病率依次呈逐渐降低趋势,二重癌最常见[1]。本文报道1例外耳道癌、鼻咽癌和背部皮肤纤维肉瘤三重癌患者经综合治疗后取得满意疗效的经过,并讨论多重癌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标准。
目的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实用的基于三维质量模式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科学地评价溶栓期护理质量。方法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基础,阅读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相关文献,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构建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轮专家咨询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程度第1轮0.881、第2轮0.879。10项二级指标及5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microRNA-21(miR-21)表达及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数在结肠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3例结肠癌患者(结肠癌组)和53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浆中miR-21的表达,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miR-21早期诊断结肠癌的临床价值。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
甲磺酸艾日布林(eribulin mesylate,以下简称艾日布林)是一种软海绵素类微管动力学抑制剂,通过阻止细胞分裂的微管动力学发挥作用。艾日布林对肿瘤微环境具有独特的作用,增加肿瘤核心的血管灌注和通透性,降低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1]。法国一项多中心观察研究显示,艾日布林与其他化疗比较可提高乳腺癌患者三线和四线化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