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海洋活性磷埋藏记录及其在氧气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中的运用

来源 :地学前缘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wlj190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综合现代大洋活性磷循环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大洋中活性磷主要来源于有CO2 参与的地表岩石的化学风化,输入通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与构造等因素的控制;进入大洋之后的活性磷经光合作用而进入有机物,并通过一系列的转化环节而最终埋藏下来;从而可以根据古海洋活性磷埋藏记录,推断地质历史中不同时间尺度的全球变化情况。对比160 Ma以来的古海洋总磷和100 Ma活性磷埋藏记录可以发现:(1)总磷和活性磷的埋藏速率与长期的海平面变化明显关联,在温室气候条件下,两者基本呈正相关关系;在冰室气候条件下则为反相关关系;
其他文献
由于图书馆的社会宣传缺位且基层公众利用图书馆的意识普遍薄弱,新生代农民工的阅读现状令人堪忧.本文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阅读特征,提出了公共图书馆面向该群体开展阅读推
本文通过对天津图书馆与文献供货商合作编目方式的实践,就现阶段文献供货商全面介入图书馆文献编目工作,及加强文献编目质量控制的方法与手段进行了探讨。 In this paper, t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迈进,公共图书馆的危机管理已成为全新的课题。本文对公共图书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妥善处理危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With t
通过调整注射用替加环素在冻干过程中加入的冻干保护剂和溶液pH值,及预冻阶段和升华阶段导热油的温度,达到缩短冻干周期并提高制品稳定性的目的。所得最佳冻干工艺是在样品溶
Schmidsippl剖面位于奥地利北钙质阿尔卑斯构造带内Gosau群典型地区.剖面出露的Bibereck组记录了一个海侵和沉积区海水变深过程.Bibereck组之下是Santonian晚期Hochmoos组 (S
充填钻孔是充填料浆从地表输送到井下采场的咽喉工程,是矿山正常运转的保障,因此对矿山充填钻孔使用寿命进行预测十分重要。通过建立支持向量机(SVM)和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
地球固体内核(SIC)和地球其余部分之间的引力和压力的耦合作用引起了一个力矩,从而对地球的章动运动产生影响.由于SIC的转动惯量和整体地球转动惯量相比是非常小的,因此可以认为SIC的动力学效应只是导致一个新的章动本征模,其频率与自由核章动(FCN)相差不太远,且对地球章动产生了一个微弱的共振影响.本文在文献〔1〕理论的基础上,对内核地球自转动力学理论进行了更加深入和详细的研究,顾及到高阶引潮力位的
针对大规模风电机组连续脱网事故,在简要分析风电基地故障演化过程的基础上,引入风险概念,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无功补偿投资及运行成本、有功备用成本和切负荷成本的风电基地
勘察加半岛位于欧洲板块、北美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汇的过渡带上,是世界火山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其众多的热液系统不断的向地表释放地热气体和流体.以N2和CO2为主的地热气体
转企改制中的所谓“不变”,是指出版社的基本属性;所谓“变”,是指国家对出版社的管理方式,这是转企改制中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变与不变不是绝对的.改革需要深化,更需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