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船居渔村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8521843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西坠的夕阳把碎金撒满湖面时,返巢的湖鸟也往回飞,啾鸣着盘旋在百余条错落有致地停靠在一起的渔船上空。远远望去,这些渔船有的并排停靠;有的呈“一字长蛇”排列;也有的是孤舟惬意漂摆,绵延一二公里。
  这就是湖兴村,鲁西南微山湖上仅存的一个“船居渔村”。该村地处微山湖和南阳湖交界处的湖面上,隶属于微山湖西岸的微山县张楼镇,住有渔民580户,人口1920人。渔村坐船相对集中在北海、湖兴庄台,或四面环水,或三面环水,像一颗颗大宝石镶嵌在碧波荡漾的微山湖上。随着南水北调工程湖面治理,渔民渔业范围也在不断变化,已有部分渔民转移到昭阳湖、微山湖、独山湖、南阳湖等地。
  过去渔村是以船帮而分的,船帮又是以捕鱼工具的不同而自然分成。湖上主要有三大帮:拉网捕鱼虾的大网船组成的船帮,称“网帮”,这个帮,船大网大,家大业大,在湖里称为“富帮”;下箔逮鱼的帮,称“箔帮”,又称“枪帮”,春、夏、秋三季下箔捕鱼,冬天封湖后,不能下箔,就靠鸭枪猎鸭糊口;湖里最穷苦的要算“罱帮”,他们唯一的家当,就是一条小船一把罱,成年累月,不停罱鱼,一天不罱,就没吃的。这些船帮,白天,一块儿捕鱼劳作;晚上,一起泊船晚炊。地道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湖兴村就是由微山湖渔帮演变而来的。
  如今的湖兴村渔民尽管还居住在船上,但船上已经有了客厅、卧室、厨房等设施,也用上了洗衣机、冰箱和彩电。但因渔村位于大湖之中,暂时没有接通电缆,还主要靠风力发电或者电瓶发电,有的还使用太阳能板发电。喝的水是在庄台上打的深水井水,上级已拨款,计划在庄台上建公共卫生间。
  年长的渔民常年在湖里作业,风吹日晒,脸呈油亮的古铜色,眼神犀利而有神韵,春夏秋三季在船上大多光脚不穿鞋子,加之长期生活在船上,上身略长而下身稍短,臀部稍大,腿部少许弯曲。渔村的孩子们一般都在乡镇建设的庄台寄宿学校学习,也有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到城里学校就读。
  渔村周边是布满渔网的养殖区,不少渔民摇着小船劳作。捕鱼不是乱捕,每户都有自家的湖面,用竹竿固定住渔网,插在湖底围成一圈,就像陆地上农民的田地,只能在自家湖面上捕鱼。
  春天,小荷才露尖尖角,各种水生植物生根发芽,渔民摇着小船捕鱼劳作;夏天,百荷争艳,渔村在夕阳荷花的映衬下就像一幅水墨画;深秋,残荷,芦花,百鸟争鸣,结对的迁徙鸟来微山湖过冬;冬天,雪后的渔村更是微山湖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傍晚的湖兴村,景色雅致,恍如天上的街市。点点渔火若隐若现,与散入湖中眨眼的星星交相辉映;扁舟的咿呀声和着击碎沉璧倩影的波声,讲述着夜市的繁华,但却难以淹没隐隐的幽愁。
  原来五百多户的渔村,现在实有三百多户。大部分渔民要么在外搞运输,要么外出打工,在家留守的大都是儿童和老人。由于湖上生活不方便,众多的渔民也陆续上岸,有的在陆地买地盖房定居,有的租房营生,还有的买了商品房做起城里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微山湖渔村也即将消失!
  最后的船居湖兴渔村,不知你能坚守到何时!
其他文献
近期,由于山东省普降暴雨和特大暴雨,德州市防汛抗旱指挥启动了漳卫南运河IV级预警。7月24日,上游行洪河水通过德州四女寺水利枢纽分别进入南运河、岔河、减河,古有大禹治水“禹疏九河”,今有“三河行洪保安澜”。行洪景观吸引着周边的群众争相观看,行洪给河水带来了大量的大鱼,因此不少村民不顾危险在行洪河水中“浪里求鱼”。7月27日下午,现场有三人因捕鱼掉进水里,不幸溺水身亡。  7月28日下午3时许,在酿
期刊
感谢抱着黄继光铜像痛哭流涕的李继德老人,把我们带回到那个战火炽烈的残酷年代;感谢因失独而高龄孕产的母亲,让我们体会到了生死的无常和生命的勇敢;感谢忍受240针皮下注射的萌仔妈妈,让我们体会到新生命的来之不易;感谢为夫换肾的孙固芳女士,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亲情似金……感谢这些作品背后的摄影记者们,他们将现实生活中这些饱含深情的瞬间一个个定格,让我们感受到了直指人心的情感力量。  纵观2015年度山东
期刊
有人说,每个小孩心中都有个机器人的梦想,而机器人什么时候会来到我们身边?  一个是“60后”“老帅哥”,一个是“90后”“小鲜肉”,两位机器人的“爸爸”相遇,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中央电视台《开讲啦》节目的录制现场,来了一个特别的嘉宾。  撒贝宁:“您这长相很标致啊!”  机器人:“我是主持人撒贝宁。”  撒贝宁:“啊,还有人抢饭碗。如果你是撒贝宁,那我是谁?”  机器人:“你是新郎官。”  
期刊
7月25日,《永恒之城——古罗马的辉煌》在山东博物馆开展。作为中西文明对比展的《山东地区两汉文明展》也同时开展。两个展览通过展示山东与古罗马——丝绸之路两端的文化瑰宝,展现出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质和彼此的交流融汇,体现出两大文明对人类的杰出贡献和对东西方文明的深远影响。  《永恒之城——古罗马的辉煌》文物展选取了来自罗马斗兽场、黄金宫殿、罗马国家博物馆、佛罗伦萨考古博物馆等单位馆藏的233件(套)文物
期刊
丈夫患尿毒症,妻子瞒着丈夫做配型,在2月14日情人节的前夕,她收到了捐肾给丈夫的审批。这是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镇梁王村村民孙国芳和丈夫李方东之间的真情故事。3月10日是手术的日子,两个人的故事也进行了一个月了。历时6个小时,手术顺利完成,两个人也获得了“重生”。  一个平凡的女人用不平凡的举动,感动了所有人。
期刊
暑假已过半,城里孩子们的暑假生活究竟是何种状况呢?参加培训班、补课、夏令营、旅游……除此之外,济南市还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他们的暑假生活是否也跟城里的孩子一样呢?  作者用镜头探访孩子们的学习“课桌”,显然不一样,他们或帮父母卖菜、或打工体验生活、或承担起家里的家务……他们的自立、成熟也许能给城里的孩子们和家长以启迪和反思。
期刊
刘桂兰、何敬运夫妻是山东济宁的一对失独父母,2013年12月,他们已经成家的儿子因车祸去世,夫妻两人几乎崩溃。为了能让自己的后半生有依靠,也为了能让自己的生活重新开始,夫妻两人决意再生一个孩子。在齐鲁公益联盟和山东红十字会医院的免费救助下,2014年8月,刘桂兰成功怀孕。2015年5月13日,刘桂兰成功剖腹产下一子。
期刊
2007年9月,一只代号为“E7”的斑尾塍鹬以56公里/小时的速度,用8.2天的时间,不吃不喝不睡,连续飞行了11587公里,斜跨太平洋,从美国阿拉斯加直飞到了新西兰,创造了鸟类不间断飞行的最长纪录。一架波音747-400满载的续航能力大约是13000公里。而这只小鸟以其不足1市斤的体重连续飞行如此距离,真是一个奇迹!  鹬鸟以善飞著称,它们身体修长、轻巧,双翼尖而细长,它们有着自己的飞行秘诀。一
期刊
对很多济南人来说,提到动物园,首先会想到市内的金牛公园和南部山区的跑马岭野生动物园,如今,又到了万物繁荣的夏季,市区内的出游又多了一个好去处——济南野生动物世界。  济南野生动物世界为2015年济南市政府确定的东部旅游发展新业态重点工程,位于章丘市埠村镇。在经历7个月的试营业之后,目前园内软硬件设施完善,各场馆、部门处于稳定、持续、高效的运行状态。如果还没看够前段时间全球热映的《疯狂动物城》,来到
期刊
烈日炎炎,东营市垦利县垦利街道办事处红旗滩片区却一片荫凉:白蜡、国槐、榆树、柳树、怪柳……一株株身姿挺拔。一株笔挺的槐树下巍然站着一位粗线条的北方汉子。他虽然没有魁梧的身材,却有着坚实宽厚的臂膀,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就像是用红铜铸成似的,宽宽的额角上,深深地刻着几条岁月的痕迹。他望着远方,坚毅的眼神里透着对未来的期许。  他就是苟水民,一位怀揣着“绿色梦”的农民企业家。  自幼家境贫寒的苟水民一心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