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牛顿与薛定谔猫共舞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erdxm7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印象中,化学研究总是跟瓶瓶罐罐打交道;此外,最多再来点小球、小棍之类所谓的模型。的确,仪器和实物模型历来是化学家施展身手必不可少的“道具”。不过,得益于电脑,化学家手上又多了一种“道具”,那就是计算模型。如今的化学家,一手拿试管、烧杯,另一手玩电脑(你可别以为他们像你一样,一边做实验,一边玩游戏或者上微博),化学研究已步入“电脑时代”。而促成这一切的是今年获诺贝尔化学奖的三位科学家: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赖韦特、阿列·沃什尔。
  捕捉化学反应电光火石般的一瞬
  所谓的计算模型,说起来其实是挺枯燥的,无非是电脑上的一些程序,化学家用它们来模拟现实中的化学反应。
  为什么化学家不满足于用瓶瓶罐罐做实验,还要用电脑来模拟呢?这种非实物的模型如何保证是可靠的呢?这真是说来话长。
  我们知道,化学反应本质上就是电子的转移。譬如说,这个原子失去电子,那个原子得到电子,或者两者共享电子等等,诸如此类。这些反应是极为迅速的。在化学课上,老师喜欢用“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来形容化学反应之快,可是“眼睛一眨”还是不够恰当,真该用“电光火石般的一瞬”来形容。你也许可以用慢镜头拍摄下一团物质是如何变成另一团物质的,但你永远无法拍摄下单个的化学反应是如何进行的,因为单个的反应转瞬之间就完成了。所以,传统的化学实验中,反应发生时,我们看到的已经是反应结果。
  当化学家们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最外层电子的转移时,他们就可以通过计算来了解这些电子是如何在一瞬间完成转移的。化学现象的背后无非是物理学规律。比如,要想知道电子是如何在这个或那个原子之间转移的,只要计算出电子在力的作用下如何运动即可,而涉及的力,也不过是大家熟悉的静电力。只是对于大多数反应而言,情况复杂,需要用电脑来处理。这样的一套计算程序,就是化学反应的计算模型。
  看来化学的基础研究真是一步都离不开物理啊。在量子力学出现之前,人们只知道经典物理学。所以涉及电子的计算,只要用一用牛顿定律就够了。可是,等量子力学出来之后,事情就变复杂起来。
  一个杂合理论的诞生
  量子力学有着完全迥异于经典物理学的许多特征,而像分子、原子和电子这些微观粒子,本质上又必须遵循量子力学的规律。比如说,根据量子力学的描述:电子好像有分身术,在同一时间既可在这个原子上,又可在那个原子上;电子在核外的运动是量子化的,能量状态有基态、激发态之分;电子在自身能量不够,越不过障碍的情况下,竟然可以“投机取巧”,通过“隧道”钻过去,使得本来不能发生的反应得以发生……这些现象都是经典物理学难以理解的。当然,最能形象地说明量子力学怪异之处的还是那只著名的薛定谔猫,这只猫可以处于既死又活的状态。
  早在1930年代,美国化学家鲍林就开始借助量子力学来解释化学键的形成,由此开创了一门叫“量子化学”的新学科。所以,要想真实地模拟化学反应,化学家的计算模型也必须用量子化学来构建。
  可是计算一旦涉及量子力学,计算量就几乎成倍增加。有时候,单模拟一个简单的反应都要耗时几个月甚至数年。所以经典模型和量子模型各有缺陷:前者简单实用,但不准确;后者复杂准确,但不实用。
  美国化学家马丁·卡普拉斯是鲍林的关门弟子,如今是计算化学领域祖师爷级别的人物。早在1970年代,他在哈佛大学就开始建立量子模型,在电脑上模拟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与此同时,以色列魏茨曼研究院的两名博士,迈克尔·赖韦特和阿列·沃什尔当时正用经典模型模拟像酶这一类生物大分子的反应。
  两个小组的研究手段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当沃什尔到哈佛之后,他跟卡普拉斯一拍即合。在此后的岁月里,三人发展了一套计算复杂化学体系的“多尺度模型”。
  牛顿与薛定谔猫共舞
  说穿了其基本思想倒也简单。这是一套融合了经典模型和量子模型各自优点的杂合模型。形象地说,在该模型里,就是让牛顿与薛定谔猫共舞。
  首先,他们注意到,很多反应虽看似很复杂,动辄有百万个原子参加,但发生反应的关键部位原子数量却并不多。举个例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步骤是把水分解成氢和氧,这个步骤涉及一种分子量高达数十万的酶。倘若用量子化学处理数十万个原子以及它们的最外层电子,哪怕只想一想都要让人出一身汗。但幸运的是,反应并没有把酶上的所有原子都卷进去,只发生在称作反应中心的一个很小区域。比如说,在反应中心你只看到4个锰离子、一个钙离子和数个氧原子,正是在这里水分子被分解。
  那么在做电脑模拟的时候,只要对反应中心的原子、电子运用量子力学来计算即可,其余的则留给经典模型处理。这样一来,既没有遗失关键的信息,又能极大地简化计算。这就好比处理一张照片,感兴趣的地方保留高像素,对不感兴趣的做模糊处理,这样既保留了有用信息,又不至于让文件太占内存空间。
  这套方法很快显出它的威力。1972年,卡普拉斯和沃什尔成功建立了视网膜结构的模型。1976年,沃什尔和赖韦特又发表了首个酶类反应的计算模型。正是三人的工作,促成了一门叫“计算化学”的新学科的诞生。
  不过,计算化学真正大展宏图还是1990年之后。归功于电脑速度的飞速提升,如今计算化学已成了科学家的得力助手,从模拟光合作用,到新型药物的研制,再到太阳能的开发,几乎在各个领域都留下了身影,甚至有一天还会被用来在分子层面模拟有机生命呢。
  最后再说上几句。今年让三位化学家获奖的成果,与其说是一项重大发现,不如说是思想方法上的一项重要创新。虽然这种成果不够具象,但其意义远比个别的发现重要,因为有了新思想和新方法,新发现自然就会源源而来。不妨这么说,这是一次已经催生了很多诺贝尔奖,还将继续催生更多诺贝尔奖的诺贝尔奖。
其他文献
球形闪电一直都保持着它那神秘而诡异的面孔:一个闪亮的、柚子大小的蓝色火球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有时钻入居室,有时会出现在飞机周围,甚至还会从飞机那封闭的玻璃窗户钻入!有的持续几秒种,有的则持续几分钟之久,有的球形闪电还会发出嘶嘶的声音。谁第一次见到这怪火球,都会被吓倒。  它们的出现和行为都如此诡异,因此长期以来,科学家都拿它没办法,无法对它做出合理的解释。虽然以前的科学家曾提出了很多猜测,有的
期刊
在我们的太阳系,各大行星井然有序地排列着,但奇怪的是,它们也有小小不守规矩的地方:它们的公转轨道平面并不完全与太阳的赤道平面重合,而是有一点偏离,最大的可达6度角。  在天文学上,恒星被认为是由气体尘埃云坍缩而成的。在恒星形成后,剩余的物质绕着恒星转,形成一张扁平的行星盘。这张行星盘像老式唱片一样,围在太阳的腰部。也就是说,行星盘那个时候正好与太阳的赤道平面重合。因为行星都诞生于这种“老式唱片”,
期刊
在我们银河系的中心,潜藏着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2013年年底,它将会有一个大的动作。  这个质量高达太阳400万倍的黑洞,被称为人马座A*。这头巨兽在过去的年代里曾经野性大发,正是它的剧烈活动,才塑造了我们今天的银河系。但如今,它早已将周围能“吃”到的东西全部扫荡一空,然后呼呼大睡,偶尔发出暗弱的射电波。  不过,它很快将苏醒。2013年年底,一团被称为G2的气体云将飘近它的边缘,到时,这个巨兽将
期刊
忧劳可以兴邦,逸豫可以亡身——这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对帝王统治经验与教训的政治格言。科学家发现,如果把这句话改成“忧劳可以强身,逸豫可以亡身”,就成了很精彩的养生格言。  这个观点来自于一项长期的跟踪调查。从1993年开始,德国科学家请4万名志愿者预测他们未来5年的生活与健康满意度情况,并给予1到5分的预测打分。5年后,这些志愿者们接受了生活和健康状况调查,并被要求继续对未来5年的满意度情况再次预
期刊
对于地球人来说,握手几乎成了通用的交际礼节。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曾对握手谈过这样的体会:有些人的手充满阳光,你会感到很温暖……那么握手为什么会成为世界性的礼节了呢?它为什么会让人感到很温暖呢?  古人类文化学者认为,握手礼节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项成果,它像其他许多礼节一样,来自于古希腊。那时,如果两位武士不期而遇,发现对方是敌人自然会拔刀相向。但如果认为双方不怀敌意,双方就会摊开双手,
期刊
科学家认为,如果来自于父母的基因是人生的金种子,那么从胎儿到人7岁前,就是这颗金种子的黄金萌芽期。而萌芽期具有很大的魔力,它的情况,往往决定了人此后一生的发展。因此“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很有科学道理。  事实真是这样吗?  7岁前,我们拥有了什么?  研究证实,儿童在4岁前就已经获得了50%的智力,其余的20%是在4~7岁间获得的,剩余的30%则在7~17岁间获得。不仅智力如此,身体的发育
期刊
我们的世界是由什么基本物质组成的?为什么各种物质具有质量?  质量产生之谜  这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大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曾经提出过类似的问题,来追问世界的本质。对于第一个问题,现代物理学家用各种粒子来做回答,宇宙存在着一些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正是这些基本粒子构成了宇宙万物。物理学家甚至还建立了一个“标准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一共有62种基本粒子。它们彼此之间可以通过三种基本的作用力,也就是强力
期刊
我们正处在一个包装的时代。人们吃的零食基本上都是从商店里买来的,而不是自己加工制作的,商店里的零食都装在大大小小的包装袋里。你也许没有太在意包装的学问,但食品商可是对此大有研究,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我们的嘴巴在吃零食的时候欲罢不能。  为什么爆米花桶那么大?  电影院里的大号爆米花桶看起来体积非常大,在电影放映前,许多人面对一大桶爆米花,会觉得自己一天都吃不完。然而电影才放了一半,桶里的爆米花居
期刊
有些漩涡星系的中心往往有根棒子,这棒子有长有短,整个星系看上去就像是做化学实验时,独立的搅棒在搅拌液体,随着它的旋转,水流正在“哗哗”旋转着。整个星系被那根中心的棒子搅得不得安宁。  对于星系中心的这根棒子,科学家可是知之甚少,可以说这还是个没有解开的谜团。整个天空,漩涡星系并不少,但并不是每个漩涡中心都有个“搅棒”,很多漩涡中心是扁球形的。  为什么有的漩涡有棒子,有的却没有?这是一个未解的问题
期刊
当你正和别人面对面交谈的时候,对方突然低头看手机或平板电脑,你会有什么感觉呢?  这种现象如今越来越普遍了,随着移动设备比如手机、掌上游戏机、手提电脑、平板电脑越来越普及,人们习惯于时不时地查看一下有什么新信息,于是面对面交谈时目光的交流就会经常被打断。  沟通分析专家告诉我们,在一般交谈中,成年人的眼神交流时间占到交谈时间的50%至60%。而且只有人们的眼神接触占讲话时间的60%至70%,彼此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