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颗粒污泥处理低碳源酸性含硒、镉废水的效果及微生物群落特征

来源 :环境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x19810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在低碳源条件下,酸性硒、镉废水生物同步处理的可行性,采用厌氧颗粒污泥间歇反应器(SBR)对含硒(7.9 mg·L-1)、镉(11.2 mg·L-1)酸性废水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100 mg·L-1的第I阶段(1~40周期),镉平均去除率为(96.67±2.70)%,在第I阶段的前16个周期,总硒和四价硒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7.07±3.17)%和(98.86±1.84)%,自第17周期起,总硒和四价硒的去除率逐渐下
其他文献
作为全程自养脱氮(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over nitrite,CANON)工艺中间产物,羟氨(hydroxylamine,NH2OH)可能对CANON工艺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NH2OH对于CAN
基于吸附的一体式超滤工艺因其占地面积小等优势逐渐受到关注。然而,已有研究多采用粉末活性炭、纳米铁、甚至砂砾石等颗粒型吸附剂,不仅运行过程中存在刮伤膜表面的风险,且缺乏实际运行参数。混凝剂水解絮体松散且吸附效能强,为此,以江苏常州某河流水样为原水,考察了基于絮体吸附的一体式超滤工艺中试运行效能。结果表明,运行过程中滤饼层是引起超滤膜污染的主要原因;相比粉末活性炭(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PAC)和铁盐絮体,一体式铝盐絮体-超滤工艺运行效果较差;与PAC相比,松散的絮体使得一体式铁
土壤Cd污染对水稻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发育都具有毒害作用,最终可能导致稻谷产量下降及Cd含量超标.本文采用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来源于大蒜提取物的天然含硫有机化合物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C)缓解水稻种子幼根和幼芽Cd2+胁迫的潜在机制.本试验过程中选用我国南方稻区主栽水稻品种“中早35”种子作为试验材料,首先研究了SAC对水稻种子幼根和幼芽Cd2+胁迫的缓解效应;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SAC对种子幼根和幼芽生理生化系统及Cd含量影响,探索了SAC缓解水稻种子
为满足汽车国六排放标准,以木屑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制备了碳罐用高丁烷工作容量成型活性炭。在制备过程中通过烘焙提质、粒度调控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并采用了真空捏合、模孔设计、高温活化等工艺。考察了烘焙温度、原料粒度、浸渍比、真空捏合时间、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制备条件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经250℃烘焙、破碎至粒度小于0.2 mm及使用孔径为2.5 mm的模具成型,可明显提高制备活性炭的性能;当磷酸与原料浸渍比为1.5∶1,真空捏合为60 min、活化温度为500℃、活化时间为120 min时,制备
硝酸盐污染是饮用水行业面临的一大问题.为此,利用小试实验研究了不同树脂类型对硝酸盐的去除效果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及生物膜系统对树脂再生废水的处理效能,建立了使用离子
为探究热等离子体处理飞灰工艺工业应用的潜力,分析处理前后飞灰中9种重金属浸出浓度变化及二恶英的分布特性,基于处理量为5 t·d-1的中试规模的热等离子体熔融系统,在1550℃的处理温度下进行了飞灰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不宜使用硫酸硝酸法检测玻璃态渣中As浸出浓度,硫酸根离子会与As在熔融过程中形成的砷酸钙和亚砷酸钙中的钙离子结合,导致As的浸出浓度增加;熔融处理后,除As外的其他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均降至国家标准浓度限值以下;就太原地区而言,其垃圾飞灰中PCDFs的含量高于PCDDs,且低
当前我国地表臭氧(O3)污染日趋严重,对植物生产力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综述了粮食作物产量和木本植物生物量与O3暴露水平指标M7(7 h平均O3浓度,09:00~16:00)、SUM06(每小时O3浓度大于60 nmol·mol-1的累积值)、W126(每小时O3浓度在特定时段内用Sigmoidal函数加权求和值)、PODY[每小时气孔O3
酮连氮法制水合肼会产生大量的副产废盐,这些副产盐因其中所含杂质有机物较多而无法直接回用于离子膜电解过程.采用水洗法处理此类废盐,可基本去除废盐中的杂质有机物,使废盐
针对斯里兰卡CKDu病区饮用水安全保障的需求,分别在雨季和旱季调查了斯里兰卡CKDu病区北中省Anuradhapura地区的地下水水质。结果表明,地下水中硬度和F-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超过250.0 mg·L-1和1.49 mg·L-1,均高于斯里兰卡饮用水标准(SLS 614-2013),且溶解性有机物(DOC)平均质量浓度大于4.0 mg·L-1。在斯里兰卡Anuradhapura地区Sirimapura村援建以纳滤(NF)膜技术为核心的
为高效回收抗生素菌渣中的蛋白质,采用不同沉淀法分离青霉素菌渣中的蛋白质。首先,考察不同沉淀法对蛋白质的沉淀效果,选出最优蛋白质沉淀方法;然后,开展单因素实验并基于响应曲面法选择分离青霉素菌渣中蛋白质的最优工艺参数;最后,利用最优工艺条件对青霉素菌渣进行蛋白质分离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三氯乙酸(TCA)沉淀法沉淀效果最好,其分离青霉素菌渣中蛋白质的最优工艺条件为:TCA的质量分数为20%、水解液pH为3.0、沉淀时间为10 h和离心转速为10000 r·min-1;此条件下的预测蛋白质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