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浯溪黑臭水体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技术

来源 :中国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gua87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消除水体黑臭的过程中,合流制溢流(CSO)污染不容忽视。如何实现溢流频次大幅度减少和削减入河污染量,是CSO污染控制的关键。详尽分析黑臭水体的现状问题和成因,制定合理的CSO控制目标和技术路线,比选多目标多阶段下的工程措施,才能给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以重度黑臭水体浯溪为例,梳理国内外CSO污染控制有效做法,根据浯溪特点和问题成因,以治理目标和技术思路为指引,统筹末端出口截流、调蓄池建设、污水处理和生态设施等工程,经模型优化比选得出最佳实施方案。结合合流改造工程开展动态评估,制定近远期工程措施,实
其他文献
以上海市某自来水厂滤后水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氯胺消毒过程中氮源种类、氯氮比、pH值、反应时间、温度、G值和氯投加速率等因素对一氯胺浓度及消毒副产物(DBPs)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源种类、Cl2/N质量比和p H值为主要影响因素,其他为次要影响因素。与氯化铵、碳酸铵、醋酸铵和氨水这4种氮源相比,以硫酸铵为氮源可生成较高浓度的一氯胺;当pH值由6.0增大到9.0时,一氯胺浓度(以Cl2计)由2
为了确定反硝化聚糖菌(DGAOs)的脱氮性能及N_2O释放特性,采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分别以乙酸钠和葡萄糖为碳源(反应器分别记作SBRAc和SBRGl),考察其脱氮过程中的碳源变化以及N_2O释放特性。结果表明,SBRAc和SBRGl的总氮去除率分别为(80.2±2.8)%和(63.4±3.5)%,N_2O产率分别为(7.16±1.43)%和(13.35±2.46)%。以乙酸钠为碳源时,聚糖菌厌氧
基于超滤膜技术经济指标,构建旨在进行膜组件选取的指标体系与中试框架,为用户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选择膜组件提供了参考。其中,膜组件选取指标体系分为四级,第一级指标包括经济性、安全与环保、质量保障三方面内容,由多项二、三级指标量化支撑,技术指标处于体系的第四级,可作为区分产品性能的具体指标参数。依据欧洲市场调查数据,对膜组件选取指标体系中涉及固定投资与运行费用的指标点进行了重点分析,明确中试需要注意的关
为了进一步探究污水厂尾水排放对受纳水体的潜在影响,选取巢湖流域采用3种典型处理工艺(氧化沟、SBR、A~2/O工艺)的7座污水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尾水中氮、磷的形态及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对TN、TP、COD等指标均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且无明显差异。尾水中颗粒态总氮(PN)占比在13.4%以下,主要以溶解态总氮(DTN)形式存在,其中溶解态无机氮(DIN)占比高于
以微污染河道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砾间接触氧化/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复合工艺对水质的净化效果。经过26 d改变进水配比、曝气方式等的调控运行,成功启动复合工艺模拟装置,砾间接触氧化区(简称砾石区)的COD、NH4+-N去除率均稳定在75%左右,TN去除率在45%~60%。为进一步强化净化效果,探讨了砾石区水力停留时间(HRT)和砾石曝气区与非曝气区(O/A)分段进水配比对砾石区及后置潜流人工湿地出水水质
从目标层、子目标层、方案层3个层面建立了深圳市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黑臭水体治理系统构架,以2020年底茅洲河流域基本做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为最终目标导向,过程中实现污水不入河、河水不入厂、污染清出河、清水补入河四项子目标,具体采取源头分离、迁移隔离、终端处理、闸门改造、管网改造、泵站改造、漂浮物清理、淤泥清理与处置及清水补给九项措施,从全局着手,做到流域统筹、系统治理。
磷资源不可替代又不能再生。现代工业攫取磷矿大多用于磷肥生产,通过作物收获的粮食、蔬菜以及饲养畜禽肉类进入人体,而随食物进入人体的大多数磷(90%)会随排泄物进入污水(无粪尿返田情况)。尽管最终进入污水中的磷占开采磷矿的比例很小(<5%),但这是人类除动物粪便与作物秸秆外唯一可能实现磷人工循环的位点,相对于转移进作物中的磷来说该比例超过1/4。因此,在废弃粪尿返田之原生态习惯的情况下,从污水处理过程
基于北方某水厂中试基地,采用新炭、2.5~3.5年炭、4.5~5.5年炭等不同炭龄的活性炭滤柱,进行为期1年的连续运行,对比研究炭龄对南水北调水源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运行稳定的活性炭滤柱,主要通过生物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 2.5~3.5年和4.5~5.5年炭龄滤柱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差异较小,但二者对三氯甲烷的去除效果优于生物膜不稳定的新炭滤柱;通过高通量测序解析发现,鞘氨醇单
为了改善纳滤膜的性能,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rGO/ZIF-8复合纳米材料,通过界面聚合法引入到纳滤膜的功能层中,制成新型改性聚酰胺复合纳滤膜,并研究了改性膜的表面形貌、结构及分盐性能。结果表明:改性膜的表面出现沟壑状聚酰胺簇突起,粗糙度有较大提升,负电性增强,接触角降至42.7°,亲水性能有所提高。改性膜对Na_2SO_4的截留率由原状膜的95.8%下降至85.6%,但纯水通量提升近一倍,达到39.
奇数碳挥发性脂肪酸(OCFA)作为厌氧消化过程的中间代谢产物,是合成聚羟基烷酸(PHAs)和生物脱氮除磷(BNR)的优质碳源。为了提高OCFA在泔脚废油脂厌氧发酵液中的占比,研究了含油量对其厌氧发酵定向生产OCFA的影响。以废弃肥肉代表的脂类为发酵底物,泔水浮油和煎炸废油为添加物,厌氧池末端的剩余污泥为接种物,探讨了在含油量为0~20 g/L的情况下挥发性脂肪酸(VFAs)浓度和OCFA占比(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