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级管理中的积极心理学智慧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ersonKK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階段是学生心理发育成熟的过渡时期,也是积极自我形成的关键阶段。班级管理不仅是维持课堂纪律、促进学科成绩提升的抓手,也是进行培养担当意识、实践精神的重要途径。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进行优势教育管理,有助于拓宽学生成长路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注重学生心理体验。增强学生社会情感。当前,高中生的情绪识别、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不仅要理性处理学生发生的问题,更要注重观察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先处理学生情绪,再处理实际问题。例如,班主任在面对两名同学争吵闹矛盾的时候,要注意分析争吵双方当时的情绪体验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处罚。可以从情绪识别、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三方面提高学生社会情感。一是激发情绪识别能力,拓宽积极体验来源。如当自己感觉快乐的时候,可给自己一个赞赏的笑脸;当坏心情来临时,我们要帮助学生思考丢掉坏心情、清除消极情绪的积极意义。二是增强情绪表达的技能,更好地展示自己。如两人一组,双方约定当抽出用来表示喜怒哀乐心情的不同卡片时,自己要作出相应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三是提高情绪管理技能,增加主观幸福感。如通过ABCDE情绪疗法的五个步骤来练习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技能。
  2.营造和谐班级氛围,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人格。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力,从而使其更具有发展性。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积极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学生以愉悦的状态组织学习。如课堂讨论时不预设答案,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日常测试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分析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进步有哪些;在课外实践中,不以牺牲学生休息时间来开展低效学习,让学生多参加兴趣活动。
  3.共同制订班级规则。建立积极型班级组织。班主任管理学生的过程,也是与学生建立关系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给师生带来愉悦的情绪体验,也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人格。班级不仅是班级建设者的班级,更是班级组成者的班级。在班级规则制订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发挥引导作用,以班干部为核心,全体班级成员共同参与制订班级规则。在民主协商氛围中制订的班级规则,更能获得班级成员的认可遵循。民主、和谐的班级议事规则有助于形成积极的班级组织。
  4.打造家校共同体。培养德才兼备好学生。高中生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更是各方面综合教育的结果。因此要想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仅靠学校是不够的。对于学生的成长,班主任应当积极借助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资源,形成教育管理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如通过召开家长会,让家长更加深入了解孩子在校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美德,从而促进学生品格优势的发挥和积极心理意识的提升。
  总之,积极心理学渗透在班级建设的全过程,在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等积极心理实践中,班级管理已经成为促进学生幸福成长的重要途径,促进了高中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养成和全面的发展。
其他文献
1  暑假在家的时候,我和母亲一起去学校接弟弟放学,路过隔壁李阿姨家时,我们顺路过去串串门。我们刚进门,李阿姨就连忙招呼七八岁的儿子去沏茶,那孩子双手奉茶,规规矩矩的。我妈接过茶,笑容和蔼地夸起了眼前这个乖巧的小朋友。  之后,我就坐在一旁听着她和李阿姨闲聊,弟弟在一旁拿着手机打游戏。中年女人之间聊得最多的话题无非就是孩子,她们从我聊到我弟弟和李阿姨家的“皓皓”,这时候,李阿姨让“皓皓”给我们表演
林让问我有没有看过海的时候,班级正在上自习课,虽表面上说是自习,实际上是让我们补试卷的课。  我偷偷瞅了一眼台上的老班,压低声音回复道:“抽风啦?突然看什么海。”  林让半天递过来一张纸条:我迟早有一天要去看海的。  林让的身体不好,别说看海了,就连体育课他爸妈都不让他上,作为他的同桌兼死党,我权当他学习压力大了的胡思乱想,笑了笑让他快点儿写试卷。  我记得林让走之前的最后一节课,老师讲完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