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伯渝:截肢患癌 追梦不止

来源 :北京支部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然失去双腿,谁能阻挡他42年攀登珠峰的梦?!
  1975年,夏伯渝是中国登山队攀登珠峰的主力队员,登珠峰时因帮助丢失睡袋的队友,把自己的睡袋让给别人导致自己冻伤小腿截肢。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自己登頂珠峰的梦想。42年间,他历经截肢、癌症、多次大手术等磨难,却始终用独有的坚强、乐观与执着对抗着人生骤变和世事沧桑。42年后,尽管已不再年轻,但是为了再次攀登珠穆朗玛峰,他屡次挑战自我,不断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障碍,一次次走向巍峨的冰山雪岭,勇做生命强者。
  夏伯渝在失去双腿之后又不幸患上了癌症,但他没有向任何困难屈服,为战胜病魔,他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为了能再次登顶珠峰,他依然坚持每天训练。本来对未来陷入迷茫的夏伯渝,有了“再登珠峰”的信念后恰似有了罗盘的指引,他开始朝着目标奋斗。绑着牵引沙袋在腿部训练、俯卧撑、仰卧起坐,他从病床上就开始了训练,这一练就是40年。
  夏伯渝从不放弃,做生命的主宰,在圆梦的路上顽强前行。2011年,在意大利举行的攀岩世锦赛上,62岁的夏伯渝仅训练了两个月就夺得了双腿截肢项目男子组难度赛和速度赛两项世界冠军。为此,夏伯渝荣获了2011年度体坛风云人物残疾人体育精神奖。2014年,在截肢39年后,他认定体能和假肢具备了条件,再次到达珠峰大本营准备冲顶,但随后因严重山难登顶未成功。一年之后,在同样位置他又遇到了8.1级地震雪崩冰崩;2016年4月,因极端天气为了随行人员的生命,他遗憾地止步于距峰顶94米处。
  2018年5月14日,69岁的夏伯渝挑战生命极限,第5次冲击峰顶。这一次,他成功了!他终于成为世界上最年长的、成功登顶的双腿截肢登山者!
  (责任编辑:孙昶)
  夏伯渝,男,1951年7月出生,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居民。 2012年至今,年过花甲、没有双腿身又患癌症的夏伯渝,4次攀登珠峰都未能登顶,但他登顶珠峰的梦想始终不变。2018年5月14日,69岁的夏伯渝挑战生命极限,第5次冲击峰顶,终于成为世界上最年长的、成功登顶的双腿截肢登山者。2018年度“北京榜样”。
其他文献
安静的修版室里,脚步声显得格外刺耳。修版师傅并未抬眼,提笔缓缓落下,笔墨纹理清晰可见。一旁的李东方小声解释:“干这个活儿,必须要全神贯注地投入进去。”这种百分百专注的状态,李东方有着切身的体会。  1983年,日本画家平山郁夫访问中国,参观敦煌莫高窟后,提出以日本的方式复制敦煌壁画。消息见诸报刊后,这让当时还在国家文物局从事珂罗版临制文物工作的李东方热血沸腾,“我们中国人自己可以复制!”1984年
期刊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大势,深情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这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历史性文献,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市委常委会迅即召开扩大
期刊
在北京的西南有一条“孤独”的公交线路——313路,从晓月苑到大王庙,全长15公里,是卢沟桥农场家属院、北天堂村等地居民出行的唯一公交车。开通30年来,这条线路就只有一名司机和一辆公交车,这是北京公交系统内为数不多的“一人一车一线”,也是北京市有名的模范标兵公交线路。刘宝中是313路公交车的第六任驾驶员。  2010年,刘宝中被单位选中成为313路公交驾驶员,他激动地说:“313路公交线路是劳模线路
期刊
2018年11月,顺义海关“先锋+品牌、理念+氛围、特色+载体、制度+管理、监督+考评、镜子+杠杆”“六道加法”支部工作法被海关总署确定为全国海关基层党建示范品牌。“顺义海关通过党建品牌引领党支部建设,以党支部建设推动业务发展,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党和国家的重要部署、聚焦海关的职责使命、聚焦地方的经济发展,筑牢了‘国门防线’。”对此,顺义海关党支部书记、关长张继军说。  冲上一线打硬仗  
期刊
“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希望为亲人减轻疾病痛苦,让疑难杂症有药可治。”这是北京康立生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80后医药研究者程刚学习并进入医药行业的初衷和动力。正是这份动力,推动他走到今天。  质量标准偏低,杂质含量超标,与原研、进口药品存在差距……2010年创业初期,程刚就深深意识到国产药品总体质量不高这一现状。他决心,一定要提高国产药品质量,让中国人用上更安全更放心的药品。  为实现这个目标,程
期刊
周晔自己也没有想到,2017年10月18日这天,她突然成了“网红”。原来,在为党的十九大打手语的她被眼尖的网友认了出来:“那个阿姨好像从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手语翻译了。”  的确,作为央视同声手语翻译,周晔并不是“新面孔”。1995年,她就成了央视一名“不说话”的女主播。最初她负责《本周》栏目的手语翻译。后来这个栏目经过改版,成为如今的《共同关注》,时间也由原来的20分钟改为1小时,录播改为直播。
期刊
苑永萍前半辈子用了20多年做衣服。年过40的时候,她做了一个旁人无法理解的决定——自主创业。  1997年,苑永萍成立北京靓诺派时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靓诺”),随后她一头扎进服装工艺研究,把服装设计加工这项手艺活儿变成了一项技术活儿。通过对3000多名女性的人体数据研究,她创建了独特的时装人体结构比例数据库和版型精算公式,首创“立裁百号、量产定制”服装技术,先于美国、意大利等时尚大国完成了服装高
期刊
2018年底,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组织开展的“为榜样点赞”网络互动活动结束。在一个月里,网民为“北京榜样”点赞超过1.2亿人次,留言4万余条150多万字。  这次活动新增了“与榜样同框”功能,网民可选择与点赞的榜样“同框”分享至朋友圈,并邀請身边的朋友一起点赞留言,在“玩”中学榜样事迹,在“乐”中传榜样精神。  “北京榜样”工作组精心制作了40位候选人的小视频,扎根戈壁大半生复制国宝的李东方
期刊
读《北京支部生活》是一种启迪、一种撷取、一种熏陶。作为全市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党员教育刊物,《北京支部生活》内容生动,实用性强,既是开展组织工作必备的工具书,也是党建工作创新的前沿交流阵地,尤其每每读完 “党建创新”专栏,都会感知一番新意。  “党建+”引领“二次创业”新征程,“工匠精神”点亮党建品牌,“情景剧”中学党务,“量身问效”实现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每期“党建创新”栏目的报道宛如一幕幕生动
期刊
2017年4月,北京市东城区龙潭街道公开招募“小巷管家”参与街巷治理和环境建设,这在北京还是第一次。龙潭街道居民梁萍主动报名,成为第一批“小巷管家”,负责夕照寺西里主线区域。  小巷管家有个“巡、访、做、报、记、刷”的六字工作经,其中的“巡”,就是一天3次到小巷巡查,而梁萍一天要巡视4次,甚至5次。每次巡视,她都穿戴整齐小巷管家的专属制服,斜挎上装满卫生纸、塑料袋、手电、铲子、抹布、速效救心丸、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