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家男人任达华:一个太太二十多处家

来源 :莫愁·天下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che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买房,送给为搬家落泪的母亲
  
  1973年,18岁的任达华每天都穿梭在香港的大街小巷,挨家挨户地推销地毡,他的业绩并不好,但他很努力。作为贫寒家庭里的懂事孩子,维持他满腔工作热情的,除了对家和母亲的责任,还有从每幢房子里泄露出的温暖。经年和房主打交道,他扫几眼,就能准确地把房子的各种信息印在脑海里,遇到中意的,他就想:等我有了钱,就把它买下来给妈妈住。任达华父亲原本是一名警察,在任达华11岁时被精神病同事打死,从此家境一落千丈,母亲靠做钟点工养家。从小到大,他经历最多的,就是母亲带着他和哥哥、妹妹,像难民一样,从这间廉租屋搬到那家廉租屋。1975年的一个夏天,母亲在又一次搬家时,忍不住痛哭失声,“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有自己的家呀?”任达华默默地转过了身,心里在流泪:母亲老了,以前的她乐观豁达,每次搬家,任达华舍不得离开熟悉的玩伴和街坊,她都安慰他说:“别难过,我们每搬一次家,你就多几个朋友呀。”现在,她有的只是疲惫和忧伤。
  任达华暗暗下决心,要加快赚钱的速度。1976年,任达华参加了香港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毕业后,他像上了弦的发条一样,穿梭在各大片场做配角演员,哪怕一个没几句台词的群众演员,他也非常卖力地表演。有时忙着赶场,实在太累了,他回到家,只是和衣躺一会儿,叫母亲按他说的时间叫醒自己,怕母亲不忍心,他特意叮嘱她:“叫不醒,你就使劲打我。”母亲心疼他,落泪说:“华仔,不要这么拼命。”他总是轻松地冲母亲做个鬼脸:“妈,放心吧,我一想到多拍戏,就能多买几平米,就一点也不累。”
  任达华逐渐走红,终于赚足了买房的钱。1980年,任达华在上环附近买了一套公寓房送给母亲,搬家那天,深知任达华不容易的母亲一会儿为儿子的孝心笑得合不拢嘴,一会儿为儿子吃过的苦暗暗抹眼泪。任达华看在眼里,当着街坊的面和母亲开玩笑说:“你要多多适应呀,以后我会买更多房子送给你,今天这个表现可不合格。”和所有穷人家的孩子一样,任达华爱虚荣,爱面子,也爱给母亲挣面子,他的第一套房子就这样让他历尽千辛万苦“挣”回来了。
  此后的任达华,十足是一个赚钱的机器,片酬和出道时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他还是像一个拼命捞钱的吝啬鬼,更像一个守财奴。他每天开工准时出现在片场,收工后第一时间赶回家吃妈妈做的饭菜,很少和其他明星一起在外面玩。除了陪妈妈,他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开支,圈里好多朋友都取笑他说:“华仔,要是真能从嘴里省出豪宅来,我就不吃饭了。”可他总是嘿嘿憨笑,从不放在心上,坚持自己的守财之道。
  1992年,已经积累下雄厚资金的任达华在上海、香港购置了几处房产。同年,英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房价暴跌,任达华意识到这是投资的好时机,于是他在伦敦的哈尔斯顿买了两套公寓房。面对他接二连三的大手笔,好友曾志伟提醒说:“华仔,要当心风险呀!”任达华自嘲地说:“放心,我可是出了名的胆小鬼。”
  原来,为了降低风险,任达华投资的每套房子首付都超过70%,有的甚至是全额付款。这样,在买房这个“特殊爱好”的驱使下,胆小谨慎的任达华只有拼命拍片。1994年,他一年接拍了12部电影,每天只休息几个小时,累得实在受不了了,他就眯起眼睛想自己的房子,想母亲从他的一处房产走到另一处房产时的高兴神色,他就会重新打起精神,劲头十足地投入到拍摄当中去了。香港导演杜琪峰和任达华是好友,他对任达华很不理解,多次劝说:“你喜欢买房投资,我双手赞成,可你找银行贷款啊,干吗非要拼死拼活攒够了钱再买?”任达华老实地回答,“那我还不如不投资呢,心里没底的事我不干。”他那时并没有想到,他的这种脚踏实地,在别人看来是傻干的投资方式,使他幸运地度过了1997年的金融危机。
  
  买房,打动岳父挑剔的眼神
  
  1990年,任达华在杂志封面上看到了一个“惊为天人”的美女模特,她叫琦琦,任达华一眼看去,就认定了她是自己一直等待的意中人。
  辗转结识了琦琦后,琦琦对他爱答不理的。琦琦祖籍上海,13岁移民奥地利,父亲是奥地利有名的公路投资商。原来琦琦虽然很欣赏任达华的演技,但对于他接拍三级片却颇有微词。任达华这才恍然大悟,他意识到琦琦以为自己为了钱,不惜真刀实枪地出卖肉体。要知道,他可是出了名的老实,从不借拍片揩女星的油,正因为这点,好多女星才愿意和他合作。
  找到了症结,任达华对症下药,不但很快让琦琦消除了误会,对他的好感也日益增加。1993年夏天,任达华利用拍片的空档,邀请琦琦一起去英国旅行。他提前找人把自己的房子布置一新,不但房间的布置完全按照琦琦的喜好,在琦琦的卧室里还摆满了她最喜欢的莲花。琦琦一看,果然欣喜若狂,对房子的位置更是赞不绝口。任达华适时地说:“如果你喜欢,我就送给你。”琦琦不敢相信,“你不是开玩笑吧?”任达华之前一直对她说房子是自己朋友的,这才对她说了实话,而且还不止这一处,他深情地对琦琦表白,“我愿意在世界上任何你喜欢的地方构建我们的爱情港湾。”这次琦琦虽然没有对任达华做出任何承诺,她家境殷实,又是家里的独女,对财富看得很淡,做模特也纯粹出于个人喜好。但她信奉男人理财有道才有安全感,伦敦之行让她对这个男人有了全新的认识,他的经营之道更是让她由衷地欣赏。
  让琦琦没有料到的是,一向对她百依百顺的父母对任达华却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琦琦的父亲甚至很不屑地说:“男人做戏子有什么出息?除了拍戏,别的本事没有,而且个个骄奢挥霍,赚的那点钱不够折腾的!”尽管琦琦一再为任达华辩解,告诉父亲任达华投资房产很成功,琦琦的父亲还是坚持认为任达华是瞎撞,证明不了他有真本事。任达华得知后,并不生气,相反,他从中看到了希望,他乐观地认为这是未来的岳父给了他机会。
  1993年,任达华与琦琦父亲同时看中了纽约的房子,但不同的是,琦琦父亲看中的是纽约郊区别墅,任达华却坚持投资纽约市中心的小套房,不听劝阻,任达华买了一套,这彻底惹恼了琦琦父亲。固执的任达华不但“不知悔改”,反而在随后的几年里,先后在纽约市中心的居民区投资房产4处。他的这些举措被琦琦父亲当成了愚蠢无知的表现,所以,他更加极力阻止琦琦跟任达华交往。
  四年后,纽约市中心的房价突然高涨,任达华投资的房产几乎翻了一番,而琦琦父亲在郊区买的别墅比起几年前反而降了不少,市场证明了任达华的独特眼光,琦琦的父亲也终于认可了任达华。
  1998年,爱情长跑达8年之久的任达华和琦琦有情人终成眷属,携手走进了婚姻殿堂。对这份来之不易的婚姻,任达华倍感珍惜,而他疼老婆的方式就是更加卖力地赚钱,然后投资更多的房子,先后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上海置业6处。任达华承认自己怕老婆,而这种怕是源于爱,他表达爱情的方式和他孝顺母亲一样直接而现实:琦琦喜欢逛街,喜欢到世界各地购物,他就在她常去的城市买房,让她逛完了,舒服地躺在自家的床上休息。
  
  买房,让女儿快乐成长
  
  2004年10月,任达华生命中又一个重要女人来到他身边,那就是女儿任佳晴。从她出生的第一天起,任达华就称她为“小魔女”,因为从那天起,任达华和琦琦就完全顺从于她了,这当然也包括任达华的收藏———房产。
  2006年,任达华凭借《黑社会》获得金紫荆最佳男主角奖,打破与奖无缘的宿命,而他的事业也凭借这部影片赢来了第二春,片约骤增的任达华有了“小魔女”的动力,更成了名副其实的“抢钱”机器。为了让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任达华又有了一个新目标:到北京买房。
  可琦琦一听就急了,饮食习惯的不同,气候的不适应,让她从没有产生过到北京居住的打算,而一旦任达华决定让女儿在北京接受教育,她就得照顾女儿,从而必须在北京长期居住,这是她绝不能容忍的,于是她先是千方百计阻挠,最后带着女儿去了奥地利的娘家,以示警戒。
  任达华放下手头的工作,追到了奥地利,还特意为琦琦举办了一个家庭聚会,琦琦以为他让步了,所以很快就笑逐颜开,任达华很合时宜地对琦琦说:“佳晴是我们的女儿,你要相信一个父亲的眼光。”琦琦一听他还是老调重弹,一下就翻脸了:“你再坚持,我就不跟你回香港。”任达华见说不通,就将她的军说:“那你再找个城市,如果有能超过北京的,我就顺从你。”他交给了琦琦一份详细的教育标准,涉及外语、绘画、舞蹈……琦琦只瞟了几眼,就不服气地扔给任达华说:“你的这些条件,香港都具备,我们都想让女儿接受地道的中国式教育,那在香港念书有什么不好?”
  任达华用一贯对妻子的温柔态度,苦口婆心地劝说:“那在香港,你能保证女儿的隐私吗?你能让她躲开狗仔队吗?” 琦琦一下愣住了,作为明星,她何尝不知道香港狗仔队的厉害,她也深知好多明星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闪光灯下,毫无快乐可言。和她关系很不错的钟镇涛,就常常对她倒苦水,说狗仔队经常骚扰他的一对儿女。任达华见她动摇了,柔声说:“老婆,我们在全世界有二十几处房子,你在北京住的不开心,我们随时可以去别的地方散心。”
  为了让琦琦消除对北京的偏见,从奥地利回来后,任达华专门陪妻子在北京玩了一个星期,返回香港后,琦琦轻声对任达华说:“北京是不错,买房的事你决定吧!”
  2006年9月,任达华在北京朝阳门附近以每平米2万元的价格一口气买了两套100平米的房子,他把两套房子打通,装修完毕后,当作他们在北京的新居。让琦琦没想到的是,为了女儿,任达华的内地“野心”远远超过了她的预料,今年,他计划在成都、重庆等地买房,对他来说,任何一个可以让女儿快乐成长的地方,他都有心为她构建一个快乐舒适的家。
  和无数精明的房产投资家相比,甚至和一些老道的炒房明星相比,任达华对房子的“收藏”之道无疑显得率性、随意了许多。但他的举止,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买下你喜欢的房子,送给最爱的人,构建一个幸福的家?我以为是!
  图片由CFP提供编辑刘建淑jianshu33@163.com
其他文献
“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在我们村,你会看到家家户户的院子外种着一棵棵一搂粗的大桑树。村里的这些树,每一棵我都爬过,都偷过桑葚,可我最害怕二奶奶家的树。  说怕树,倒不如说怕人。每到桑葚成熟的季节,村里的娃们就会偷偷来到桑树下,窃取桑树的果实。这时,二奶奶就会拄着拐杖,迈着看起来比马铃薯块头大不了多少的小脚,颤颤巍巍地走过来,厉声骂道:“小兔崽子们给我下来,偷东西都偷到我家里来了,看我不告诉你们大人
期刊
蚂蚁大力士昂首挺胸地从家里走出来,到外面去寻找吃的。家门口横卧着一块大石头,石头下有个细缝,像一条小隧道。蚂蚁懒得走弯路,就钻进这条小隧道抄近路。走到隧道中途,一根豌豆芽直立着,拦住了去路。蚂蚁命令道:“豌豆芽,快让路!老爷我要过去!”  豌豆芽纹丝不动:“对不起,蚂蚁先生,我挪不动窝。”  “挪不动也要挪,你也不瞧瞧我是谁?我是比大象还厉害的蚂蚁大力士。大象只能扛起比它身体轻的东西,而我却能用嘴
期刊
2010年1月6日早上,两名神色焦急的男子来到成都市锦江区公安分局报警:成都科程教育培训中心老板杨家炳神秘失踪,他们怀疑他卷走培训费逃跑了。  社会培训机构人间蒸发,并非个例。几个月前,拥有1400多名学员、在国内号称有百年权威的“灵格风”上海英语培训中心两个教学点关闭;去年9月,上海市经贸专修学院松江校区突然宣布停招;自称毕业生超过17万人的凯恩英语投资人突然失踪……一连串关门事件形成多米诺骨牌
期刊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特别是随着党的百年诞辰到来,浙江嘉兴南湖作为我们党的“根脉之地”备受关注:一条诞生一个伟大政党的普通小船,一段被迫中断而又成功延续的曲折旅程,一位并非会议代表却为之做出特殊贡献的非凡女性,栩栩如生呈现了如董必武同志所赞颂的“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的沧桑往事,给纷至沓来的瞻仰者以巨大的激励与深刻的启迪。而我更是深深沉浸于二十年前赴嘉兴和上海采访党的“一大”诞生,并有
期刊
在别人眼中,刚从苏州科技学院毕业的唐国顺总是做着“傻事”,大家都觉得他“傻”,可就是这样一个傻小子,如今已是两家公司的老总。最牛的是,在他尚未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让武汉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等知名院校的毕业生为他打工。    甘做嫁衣,赚来第一桶金    唐国顺今年26岁,是连云港市灌云县一个农家孩子。2004年9月,他凭借着美术特长,考进了苏州科技学院学平面设计专业。  唐国顺脑子灵活,
期刊
因为太太羊梅子的影响,外行张涵予开始玩翡翠,在经历了受骗上当的惨败后,夫妻俩从珠宝城的小门面起步,终于拥有了京城最上档次的翡翠内购店,张涵予也因此获得了“玉郎”的雅号。  黄金有价玉无价,让我们来看看张涵予和太太羊梅子的生财之道吧……  1  张涵予是中戏表演系毕业生,但他毕业后从事的却是配音演员工作,俗称“棚虫”。 他先后配了《阿信》、《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西游记》、《米老鼠唐老鸭》……  有
期刊
自从结识穆苏,张磊就和跳槽结了缘。  三年前张磊大学毕业,在一家小公司工作。一次,公司领导请朋友吃饭,带上酒量不俗的张磊“保驾护航”,张磊遭遇了同样酒量惊人的穆苏。两人你来我往,竟喝出了“英雄惜英雄”般的好感。  几天后,穆苏打电话给张磊,直截了当地劝他跳槽。穆苏是一家广告公司的部门经理,他许诺:“如果你到我手下,薪金肯定是现在的两倍。”张磊开玩笑地问:“您不会是看上了我的酒量吧?”穆苏说:“我是
期刊
2010年1月12日下午,海地共和国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遇难人数达20万人,其中包括钟荐勤等8名中国维和人员。年仅35岁的钟荐勤生前任云南边防总队政治部正营职宣传干事,武警少校警衔,曾荣获联合国“和平勋章”、公安部“维和勋章”……    维和英雄钟荐勤,在女儿满月的时候,买了三只小熊玩具,准备回国时带给她,还兴奋地给女儿取了个乳名“小熊宝”……    驻守边防,铁血男儿奋战在缉毒前沿    
期刊
1    2008年是顺风顺水的一年。这一年,我从普通员工升职到主管,又从主管升职到部门经理;年底,我已经升至总经理助理的位置。  在别人的眼里,连升三级的我是幸运的———谁都知道总经理助理就是升迁副总经理的过渡期。然而,只有我自己知道,在家族企业打工是多么艰辛与委屈。虽然老板吴总对我十分信任,然而员工多与吴总沾亲带故,这无疑让我格外的小心谨慎。加上办公室里大量琐碎的工作也都由我来完成,仅仅两个月
期刊
每个家庭都会为孩子准备成长金,应对孩子未来急速增加的教育费用。中国的子女教育费在居民总消费中一直被排在第一位,超过养老和住房,百姓储蓄的首要目的也是“攒教育费”。  养孩子是如此费钱,如果钱放错了地方,做了不适当的计划和安排,到时候就会出现措手不及的麻烦,这恐怕是所有做父母的都担心的事情。  所以,有些误区,必须认识清楚。  误区一:要给孩子最好的    这是一句我们最常听到的父母宣言。从怀孕开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