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形态研究理论与实践》出版

来源 :山地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何毓蓉、张丹编著的《土壤微形态研究理论与实践》是一本关于土壤微形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的专门著作,40万字,2015年8月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全书以土壤微形态学的创立和发展为开篇,介绍了土壤微形态学的基本概念和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根据目前收集到的国内外有关学者的文献和作者的长期工作经验,详细介绍了土壤微形态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包括野外样品的采集、土壤薄片的制备技术和方法等。
其他文献
巨龙舞燕赵,南水北调,长距调水头一遭。渠道倒虹兼渡槽,工程势浩。一泓清水绕,星汉灿耀,泽润京畿莫功邀。历经十载玉汝成,喜胜言表。注:上阙描写从空中俯瞰,南水北调总干渠如
10月27日,由四川省地理学会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承办的“纪念四川省地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18年学术年会”在四川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科院成都山地所
本文基于模型试验,对不同偏转角度(θ)作用下的碎屑流运动堆积特征进行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偏转作用下,碎屑流的运动经历了加速、持速和减速三个阶段。碎屑流的前缘速度
基于野外勘察与室内试验,拟以舟曲泄流坡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利用Monte Carlo法得到滑坡不同工况下的失稳概率,且引入条件概率分析不同诱因
青弋江是长江下游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北麓。野外考察发现青弋江在泾县段共发育了三级河流阶地,其中最高阶地(T3)存在两个天然剖面,即CB-T3剖面和SJ-T3剖面。运用
冀东地区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的中间地带,是游牧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过渡地带,在文化发展与传承中占有特殊地位。本文以冀东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聚落遗址为
山脊线是构成地形骨架的主要地形特征线之一,它与沟谷线共同控制着地形整体走势。山脊表现为与沟谷类似的层次分支结构,但却不具备沟谷线水流方向明确的特性。本文在借鉴沟谷线分级思想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DEM脊点跟踪的山脊线编码分级方法,通过修正流域边界线提取山脊线,找到各等级脊线起始点,搜索并编码出相应等级的完整山脊线。通过宜君和韭园沟两个小流域进行验证,并与流域边界最高级分级法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编码方
根据汉江上游洪水事件的地质沉积记录和历史文献记载,统计分析了北宋时期汉江上游地区的洪水发生频率及其影响,并对该历史时期气候变化进行分析。通过对汉江上游安康东段立石
近几十年来,气候变暖、大气CO2浓度升高和干旱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杨树是世界各国普遍种植的木本植物,研究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16年5月8日福建泰宁县开善乡金溪左岸的芦庵坑沟发生了特大规模的灾害性泥石流,导致36人死亡失踪。现场调查表明,本次灾害为稀遇低频、粘性、特大规模、灾害型沟道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