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散文教学模式浅探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Z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归根结底,是“生本意识”的落实。也就是说,新课标的语文教学,要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故都的秋》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也是传统的散文名篇。郁达夫在对故都北平的秋景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体现出这位文人当时的处境和浓重的“主观色彩”。作者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了“秋”独特的风姿,独特的色彩,独特的音响,独特的韵味,独特的意境。怎样才能讲出新意,并且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呢?教师必须成为课堂的组织引领者和服务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自主探究”中强化对文本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焰,使语文课堂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因此我把体味诗意秋景图,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把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进而提高自身文学素奍做为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我设计了五个板块,包括积累字词(字音、词义、自己认为没掌握的字词),记忆常识(作者及写作背景、自己搜集的资料),阅读思考,拓展延伸(积累秋天的诗文),能力迁移(写冬景)。
  (二)课堂交流
  (师)通过预习,你想在本课的学习中获得哪些知识和能力?或有什么疑问吗?
  (生1)我感觉这篇文章写得很美,我想学习怎么写。
  (生2)我从题目中感受到了作者对故都的热爱赞美之情。
  (生3)作者在结尾写南国的秋,后面又写“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是什么意思?
  (师)同学们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全体)热爱。
  (师)运用了什么手法?
  (全体)对比。
  为了能够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这个环节,学生刚开始有些吃惊,可能是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都是老师主导课堂方式的大转变让学生有些不适应,但马上有几位学生回应,可见学生自我探究的意愿是需要培养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了对全文的整体感知,也让我非常欣慰,为后面探究教学的重难点做好了铺垫,指明了教学的方向。
  (三)自主探究
  (师)既然同学们已经把握了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那我们就重点来欣赏故都的秋的美景吧,体味景中寓含的情。听视频朗读1、2段,将学生带入情境,并用几个字概括故都的秋的特点。
  (生)清,静,悲凉。(师)板书。
  (师)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这个特点的?
  (生)小院、天空、槐树的落蕊……
  (师)都是平常的景物,可见作者对故乡景物的熟悉、热爱。这些景物组成了五幅故都秋景图,请你们分别拟标题,好吗?谈理由。或者你喜欢哪个题目?谈理由。
  学生4人一组交流探究预习成果,5分钟后展示并阐释理由。教师把学生拟的标题全部按顺序写到黑板上。如没陈述详备,其他人马上补充修正,甚至反驳,课堂气氛热烈而民主。
  拟标题在以往的教学中是常见的,教师想尽办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自己设置好的题目上来,步步引诱学生说出与自己一致的答案,似乎只有这样的课才算成功。以板书为例,要是学生与老师意见相左,说不出老师想要的那个词,老师就会反复诱导,来回纠缠。但我并没有循规蹈矩,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挖掘,把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独立思考又合作交流,将集体的智慧展现在课堂上,真可谓丰富多彩,各有千秋。
  (师)哪个题目更能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呢?你感受到了作家的心境了吗?请谈理由。
  学生找出“庭院静观”“落蕊雨花”“秋蝉殘鸣”“秋雨话凉”等题目结合文句品析,其他学生随时质疑,教师相机点拨。如:
  (生1)在“胜日佳果”图中,写了枣子颜色的变化,是热烈的色彩。
  (生2)淡绿微黄,强调的是淡、微,应该是暗淡的色彩,正体现了秋的特点。
  (师)观察很细心,那么,这是从什么角度写的?(颜色)文中还有类似的写法吗?(生3)第一幅图中就有,如写牵牛花的颜色,“我以为蓝色或白色为佳”,其中的蓝、白是冷色调体现了秋的特点。
  (师)写颜色的还有什么景物?
  学生补充。
  (师)其实,还有些景物作者虽未明写它的颜色,但我们却能主观感受得到,如驯鸽是白色或瓦灰色的,秋草是枯黄色的,都是冷色调。会引起什么感受?
  (全体)冷清,冷静,凄凉……
  (师)作者的心境正是如此,同时也有一种深沉、宁静之感。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家把主观感受和客观描绘,即“物”“我”完美融合起来,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你还喜欢哪幅图,请从这点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的感知虽然丰富,但还肤浅,大多停留在写景表层,不能深味“以情驭景,以景显情”之妙。虽然学生能读懂作家用冷色为主调,以声响衬寂静的手法,可是,对作家纯以主观感觉摄取景物的写作特色,还不能体会到,我让女生以纯净缓慢的语调,轻声朗读“晨观秋院”一段,然后再让学生呈现景物的本色,学生豁然开朗。
  (师)为什么会有“悲凉”之感?
  学生结合背景谈看法。
  (师)其实悲秋之意自古有之,作者也是深受中国文化浸润的读书人呀!请你们默读12段,找到秋传达给人们的感受之句。
  学生共同找出关键句:“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沈,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描写秋的诗文?
  学生回答并简析。
  (师)古往今来,文人骚客悲秋颂秋,但郁达夫笔下的秋却让我情有独钟,难怪作者在文末抑制不住内心涌动的情感写到“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同学们让我们饱含感情的齐声朗读一遍吧!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国产动画的发展,动画也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而动画场景作为动画的一个部分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对于场景中造型和色调的变化可以反应出创作者的动画风格和情感。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本文对于动画场景对于动画整体风格的作用展开了讨论,首先,对于动画场景色彩和造型进行称述,然后分析动画场景对于动画整体风格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动画场景;动画风格;作用  一、绪论  在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大环境
期刊
摘要:动画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一门艺术,他汇集了诸如绘画、音乐、摄影、文学等诸多艺术手法为一体。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动画的发展不过一个多世纪,动画能够直观的表现出作者天马行空的想法,奇幻炫彩的世界。这是电影所无法比拟的,随着动画制作技术的发展创新,各类题材的动画层次不穷,使得动画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受众极为广泛各个年龄层次都有其爱好者。对于二维动画来讲,在制作中镜头语言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镜头语言是
期刊
今天的内容,是关于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论同情”这一节,不少句子是原文改写。  我们先来搞明白,什么是“同情”?  一个人总是存在这种本性:把别人的幸福看成自己的幸福,虽然除了高兴之外,一无所得;为他人的悲伤而伤感,尽管我们并未受到真正的直接伤害。简而言之,“同情”就是“感受别人的感受”(我们日常的语境可能会让我们把“同情”等同于“怜悯”,但其实“同情”不是只指同情别人的不幸,还有同情别人
期刊
摘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异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而翻译作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沟通的桥梁,其重要性与必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语言文化的差异给翻译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笔者作为一名日语翻译学习者,在翻译实践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翻译问题,本文以永井荷风的《隅田川》第一节10~15段的翻译实践为例,指出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具体例句,分析了日汉翻译问题的影响因素,并总结出了相应的日汉翻译策略.
期刊
摘要:黑色旅游作为目前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其劳动者作为服务业人员具有情绪劳动这一非典型劳动形式,但同时黑色旅游的特殊性使其劳动者情绪劳动更加复杂。本文以汶川大地震映秀镇遗址导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深度访谈法,得出以下结论。黑色旅游导游的情绪劳动具有多重扮演特质,和一般服务业劳动者情绪劳动扮演层次完全相反。  关键词:黑色旅游;情绪劳动;映秀镇;汶川大地震;深层扮演  一、提出问题  与自然或人为有关
期刊
摘要:优秀的动画短片不能依赖于这部动画短片曲折的故事情节、形象生动的人物角色、搭配的场景风格,反而更倾向于动画分镜头镜头组接的成功与否。镜头组接是动画片中塑造场景氛围、深化故事情节的方法,它有着强烈独视觉冲击和绝无仅有的感官体验,在动画片创作的过程中的地位不可忽视。镜头组接一方面可以提升作品的观影效果,另一方面也符合我们的生活逻辑,按照事件时间顺序的发展、空间方面以及事物之间的相对性的特点,可以在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哈萨克族神话故事中的诸神,浅析哈萨克族民族信仰中的自然崇拜。  关键词:哈萨克族;神话;诸神;自然崇拜  神话是一个民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一个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任何一个民族的神话故事,都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创性与特殊性,它反映了這个民族自古以来,自成一体的世界观以及人生观。一般来说一个民族的神话故事不仅包含了该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烙印,也同样涵盖了这个民族对世界的理解
期刊
摘要:随着移动创意技术继续占领市场,矢量插画是一种受文化、城市和时尚影响颇深的艺术形式,已然发展成为一种潮流与趋势。矢量插画是一种数字化的插画形式,将矢量图形与纸质图画直接而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模糊了手绘与数字之间的界限。矢量插画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使它的应用领域不断延伸,并体现出了越来越强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矢量;数字化;界限;潮流  插画是将文字通过视觉语言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期刊
摘要:丁戊奇荒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这次大旱灾对于晚清后期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它不仅造成了清朝后期社会经济的凋敝,使得人丁骤减,社会经济发展受到极大损害,而且它还具有独有的时代特色的影响,就是传教士的救助活动以及晚清义赈的兴起与发展。同时,在当时的国际社会大环境中,它给帝国主义经济的进一步侵略提供了机会,加剧了列强在华的进一步渗透。丁戊奇荒,这场发生在近代历史上的一次大的旱灾,给予我国近代的人
期刊
摘要:茶的历史文化外宣翻译是人类交流思想感情,传播文化,促进社会文明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是民族之间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本实践以《中国名茶志》“凌云白毛茶”(节选)作为翻译研究对象,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据,结合音译、意译的翻译策略,指出白毫茶简介的翻译应以中华文化为取向,依托文化背景进行翻译,译本应达到既突出文化本质,又能使读者理解的目的。  关键词:白毫茶 目的论 音译 意译  1.目的论下的茶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