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清代理学家马时芳《挑灯诗话》里的“情”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00690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起马时芳,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他作为理学家的这一身份特征,然而观其《挑灯诗话》九卷,我们从中可以窥见他除此身份外的另一面。本文更多关注的是马时芳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文人外至真至情的人格特征,为的是尽量多角度地还原一个立体而又全面的马时芳。
  关键词:马时芳;《挑灯诗话》;“情”
  1 马时芳和他的《挑灯诗话》
  马时芳(1762 ~ 1837),字诚之,号平泉,禹州城南三峰山北观耜园村人,清代理学家。乾隆四十六年(1781),他对李绂写的《陆子学谱》和孙夏峰的门徒赵御众的亲笔遗稿产生了兴趣,潜心研读。此时,马时芳的主张和理论已与邵康节、程明道、周濂溪,陆象山、王阳明等大家如出一辙,深相契合,属于理学的唯心主义流派。他22岁即中乾隆四十八年(1783)乡试副榜,但以后屡试不中。嘉庆十二年(1807)试卷被房官横抹,乃作归来诗,绝意进取;十九年(1814)授封丘教谕;道光七年(1827)任巩县教谕。马时芳任教谕期间,除执教外,仍专心致志地从事理学研究。他的《挑灯诗话》的创作时间始于1805年,此书由撰写到脱稿凡二十二年,皆是其随意挥毫,畅谈风雅。又观其书后的自跋,可知本书先起八卷,后另撰一卷以结尾,合为九卷,凡四六一则,卷首著有目录,而目录均取两字以概括每则之旨要所在。
  2 关于《挑灯诗话》里的“情”
  2.1 交游唱和,难能可贵之友情
  纵观马时芳的《挑灯诗话》九卷,目录中有大部分是以人名直接作为每则诗话的题目,可见作者重人、重情。在这么多以人名为题目的诗话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与作者有过交往的友人,作者追及与友人之间的交游唱和,用饱含深情的笔调回忆与这些友人之间的往事,可谓情深意切,让读者也不禁为之感动、唏嘘。
  在《景南》一则中,作者感情真挚,回忆了与景南先生的交往细节,“时而敛襟静坐,循循雅饬;时而放生高歌,慷慨悲壮。旁若无人,声震街衢”。在两人就要分别时,景南先生“执余手,含泪曰:‘眼中之人吾老矣’,既去,回顾数回,余亦目送之,黯然立道旁……”从如此感伤的分别场景和交往细节中,可见作者的至情至性以及与景南先生的深厚感情。后来景南先生殁去,作者还担心“先生只一子,今不知成立否。闻先生有遗书数种,当为校雠而行之,亦不知得遂此愿否也”,字里行间处处可见作者对景南先生的深厚感情。在《檠云》中,作者回忆与陈心田、岳育正、蔡正夫、王化新“订交檠云塔”,五人“情好日笃,历二十载”,但是此四人都先于作者殁去,令作者感伤不已。作者曾就此赋诗一首:“昔日相逢是五人,到今零落独余存。不堪风雨回头处,古塔凌霄有断云。”作者感慨自己风烛残年、形单影只,不胜哀戚,在文末也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期他日与诸友相见,握手一笑”。
  此外,在诗歌写作方面对作者有过提点或者建议的,作者也从心里感激、尊敬对方。在《东川》中,作者回忆自己与夏邑李东川先生相遇于大梁,拿出自己的诗集求问于东川先生,后听其言而有所悟,遂“删其稿十之六七,诗格遂变”,此后8年来,作者又作有百余首诗歌,但可惜东川先生已离世,作者也为失去这一良友而哀伤得不能自已。
  与作者性情相投、相谈交游甚欢的友人,作者忆之感之;与作者有争论而不欢而散的,作者也“尤不能忘”。在《挂剑》中,作者提到正夫到访,但是与其“议论多不相入,临别论学,乃復大违,正夫怒遂去”,两人可谓是不欢而散。但是,不久作者便赋诗一首:“留郎不住挽郎衣,手挽郎衣气力微。只好任郎南北去,回头又问几时归。”作者摒弃前嫌,主动写信给友人表达自己的思念,可谓大度,由此也可见作者的重情重义。
  如此饱含着深情回忆与友人深情厚谊的,在作者的《挑灯诗话》中可谓不胜枚举,除了这些同时代的友人,作者在诗话中也提到了很多其他作者所仰慕的先贤们,也同样用一腔情意表达过对他们的赞赏之情。
  2.2 追忆往昔,凝望历史之深情
  文人在不得意时,往往喜欢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马时芳22岁中乡试副榜后屡试不中,嘉庆十二年(1807)试卷又被房官横抹,后来乃作归来诗,绝意进取。但是,一些历史人物的遭遇难免会不时地触动作者的内心,在作者众多为人名的诗话中,也有不少是古圣先贤以及爱国英雄们。
  《太公》中,作者认为“英豪者,天地之精气也”“险阻艰难以困庸众而不足以困英豪”“观于太公益信”,可见作者对老当益壮的太公的赞赏之情。
  作者在《温公》一则中写道:“司马文公无姬妾,裴夫人既亡,每忽忽不乐时,至独乐园读书堂危坐终日,尝作小诗云‘暂来还似客,归去不成家’,公持己最为清严,人情难忘如此。平泉子曰‘余闻之圣人,缘情制礼,王道本乎人情,人人各得其情,而无所逾。天德在此,王道在此。’”作者在此慨叹王道本乎人情,也从另一个侧面让我们了解了一个对妻子充满情意的多情的司马温公。
  在《西亭》中,作者慨叹有超世之学的西亭先生在不到200年的光阴里便“落寞无人道”,担心千秋万岁之后更无人知晓有灌甫者。作者在游大梁时,路过故墟,“望美人而不见”,赋诗一首:“寒风瑟瑟雨泠泠,漂泊梁园迹似萍。极目藩宫秋草遍,傷心无处吊西亭。”其中既有对自己“迹似萍”的感伤,也有对人事变迁、物非人也非的慨叹。在《史公》中,作者对名将史可法进行了高度的赞扬,认为“大厦将倾,故非一木之所能支”。此外,作者还几次提到文天祥、辛弃疾等爱国英雄,也著有专门慨叹英雄的诗话,由此也可见作者的英雄情结。
  2.3 往事如烟,无法割舍之亲情、师生情
  除了友人、历史名人,作者的诗话中也多次出现先考、先祖,以及自己的老师,字里行间可见作者对他们的深厚感情。另外,作者也偶有提及自己的孩子以及学生,其爱之深也让读者为之动容。
  在《河岳》中,作者回忆曾与森圃对饮,酒酣时森圃乘兴昂首高歌诗歌一首,作者听罢悲从中来,伏案而泣。原来,森圃所歌乃是其先考携友人登八景台时所和的章先生的诗,作者因此悲不自胜,由此可见其对自己父亲的深厚感情。在《重阳》中,作者回忆先考的诗歌有两首,讲到先考赴安福任职,船行至九江时遭遇大风浪,船上的人都“号泣哭天”,而父亲却镇定地把凭书放入怀中,对随从说“此君命也,吾当抱此而死”,由此可见先考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险境时所表现出来的镇定以及忠君之情。   在《陶谢》一则中,作者写自己喜欢陶诗,尤其喜欢读其《山海经》,由此便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老师王省洊先生,作者记道:“余从学豫章王省洊先生,先生时时喜诵此诗,彼时不甚能领会,今每忆之先生俯仰吟哦,声音态度,犹在耳目,间时先生年七十余,家贫如洗,一子留滞万里外,先生绝不介意,而银须鬖鬖垂胸,面如红玉,襟怀浩落,望之飘飘然有神仙之度,盖其得力于此诗也深矣。”作者在此回忆先生的声音态度,宛若就在读者的眼前,可见作者与老师之间的深厚情谊非同一般。
  作者不仅多次提及自己的老师,也在诗话中提到自己的学生,如在《岳生》中,作者提到乙酉秋,郑州董岳生徒步来受学,临走之前,作者亲自为之作序并赋诗一首,由此可见作者对学生的厚爱。
  此外,作者在诗话中也偶提及自己的孩子。其在《负喧》中写道:“三人同坐,鲜衣者孤;三人同事,多能者劳;三人同舁,有力者困。两儿性皆椎鲁不嗜书,往以为恨,今颇不然,适与先生负喧檐前,记之以诗,‘积雪寒光逼岁余,蒙头熟睡起徐徐。朝喧好共先生负,莫嗔尔曹不好书’。又‘人家生子喜才能,我久无心置爱憎。只有东坡诗句好,还多两字是公卿。’”由此可见,作者能够非常坦然地面对自己儿孙的愚拙,并且认为这也是一件幸事,作者自己深受科举考试之害,但并没有要求儿孙汲汲于功名,可见作者作为父亲对孩子的爱之深远,让读者也不禁为之动容。
  2.4 人生百态,慨叹唏嘘之多情
  马时芳一生交游甚广,难免会有不少萍水相逢之客,这在《挑灯诗话》中多有记载。在《乞者》中,作者记载的李公驭是一个“倜傥不羁,落魄他乡,持竹板算命,乞食村墟间”的人,曾拿着他的《浴鸾》集来见作者,其中一首《自笑》诗让作者印象深刻:“平生自笑还自叹,竹板轻敲晓露残。闭户几同高士卧,赠袍谁念故人寒。人情渐以深心得,世事仍须冷眼看。又向前村寻径去,愁听小犬吠成团。”作者在最后还慨叹此人“今又不知漂泊何处矣”,其伤感之情溢于笔端。
  此外,作者也多有记载有才学的女子。例如,一则无题诗话中,作者记载了一名如皋的石氏女子和一位名“绮阑”的秋亭女子,在听到了她们的诗歌后,作者觉得“诗才清妙”“急录之”,并写道:“俾知彤管多才,不独谢家道韫能赋‘柳絮因风起’也。”其对有才女子的赞赏之情可见一斑。
  作者除了敬佩这些有才学的女子,对于那些命运由不得自己的女子也十分同情。例如,在《飞鸾》中,作者对苏州女子飞鸾作为妾身而被正妻不容,最终被发配为家奴的悲惨遭遇感到唏嘘,并记载了飞鸾所作的几首自伤诗。在《河阳》中,也记载了一名和飞鸾命运相似的女子。在《奇女》中,作者用详尽的语言记载了青州的一名丐妇因被富家主人相中,行乞的丈夫被富人杀害,她忍着巨大的悲痛,先假意逢迎,在安葬了丈夫的尸骨后,遂自刎于墓旁的事情。作者对此评价“尝读《三国志》,见孙翊妻为夫报仇,叹其智略,然犹不及丐妇之轻妙”,“采西山之薇,侑以廉让之水供之莲花座上,然后濯蔷薇露,抽毫而为之赋矣”,由此可见其对丐妇的尊敬和赞赏。
  除上述分类阐述外,作者在论诗时也非常重“情”。例如,在《九日》一则中,他称赞王摩诘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认为此诗“婉转多情”;在《洙泗》中,作者开头便道:“天下一情所融结”。在他的多篇诗论中,他都认为作诗要发乎其心,要有真性情。
  的确,作者也是一位性情中人。在《仙佛》中,他写道:“当其不知,则真不知也,强使其知,岂得为知乎;当其不是,则真不是也,强使其是,岂得为是乎?”在《斥口》中,作者“饮酒既酣”,“欲作诗,酩酊未能也”,又“忽然而喜,忽然而悲,莫知其由”,都可見其真性情。此外,他的多篇诗话都表达了“为人子,要重孝”的观念。例如,在《神仙》中,他认为应重孝甚至连神仙都不例外……读起来如此情真意切的文字,在作者的诗话中不胜枚举。
  3 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马时芳《挑灯诗话》里所蕴含的“情”,并具体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由此我们也更加全面而真实地看到了一个有人情味的理学家。本文的写作目的主要就是通过对《挑灯诗话》里“情”的关注,多角度、全面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态度。
  参考文献:
  [1] 马时芳.挑灯诗话(九卷·民国四年禹县存古学社石印平泉遗书本)[M].上海图书馆.
  [2] 吴宏一.清代诗话考述[M].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6.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外骨架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选取32例严重骨缺损植骨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通过外固定支架或辅以克氏针手段进行治疗后临床观察疗效。结果经治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方式,旨在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126例,分为重症肝炎组和非重症肝炎组,通过对肝炎程度的分级采取具有
目的:分析肝硬化败血症患者的病原特点及预后,为有效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肝硬化住院患者中有败血症临床征象并血培养阳性的病例资料,进一步分析其感染病原特点及预后
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大学生科技社团的建设,合理利用学校科研资源,加强创新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拓展大学生科技活动领域,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大学生科研指导教师队伍,引领正确的活动导向,是加强创新素质培养力度的有效手段;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协调机构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和完善科技活动的硬件、软件的建设,加强科技活动激励机制,完善大学生科技活动体系,强化创新素质教育功能。
基于EH-4大地电磁成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现场探测方法以及后期数据处理优势,对某强风化边坡进行了现场探测,掌握了其低电阻层在空间上的分布,并结合钻孔数据和地质分析,对地层岩性进行了解译,查明了软弱结构层的分布。工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对强风化边坡内赋存的软弱结构层进行超前的宏观预测,值得在相关领域推广运用。
目的:探讨天津市1992-2010年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的效果和经济效益。方法以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年计划免疫报告资料和血清学监测结果为基础,借助社区大规模乙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广博高深,这不仅体现在文学文化中,也体现在从古到今的人们的服装服饰的变化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国服装在设计手法上也在不断地调整着风
摘 要:在高职的美术教育教学当中,色彩教学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教师应在明晰高职美术色彩教学意义的基础上把握美术教育的目的性及特殊性,在教学当中对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道德品质等进行培育。本文简要分析了高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意义,并对色彩教学的措施进行了研究及探索。  关键词:高职;美术教育;色彩教学  0 引言  色彩是美术的表现形式之一,不同的色彩搭配具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力,能够呈
以中东地区某金属矿山巷道掘进中中深孔爆破为研究对象,针对巷道断面设计、炸药性能、凿岩设备等的不同特点,进行了炮孔布置、装药技术、连线及起爆方式等技术参数的优化。生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并购对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企业是否采取并购措施 ,应有一定的衡量标准。同时 ,在实施并购时 ,要有审慎的自我评估 ,使并购行动处于一种理智的战略决策指导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