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刚柔耦合动力学的地铁车辆车体振动疲劳研究

来源 :机械强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y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体是铁道车辆重要的承载结构,承受来自乘客和转向架动态载荷,其结构的可靠性直接关系车辆服役安全性。首先基于现有车体标准EN12663对车体静强度及疲劳强度进行研究,识别了标准载荷下车体的静态薄弱位置。为了进一步识别车体在服役条件下薄弱位置,基于刚柔耦合动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考虑车体柔性的地铁车辆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利用模态应力恢复法,对各种服役模式下的动态薄弱位置进行了识别,分析了对各个薄弱位置贡献较大的车体模态。最后,基于地铁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车辆在各种服役工况下车体薄弱位置特征动应力,并基于蒙特卡洛抽样及Miner线性累计损伤理论对车体结构关键焊缝的服役寿命进行预测。
其他文献
让学生爱上学习,参与学习活动是现代教学追求的新目标。新课程教学思想中对语文阅读活动提出了自读教学的要求,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掀起了改革热潮。中学时期学生正处于叛逆阶段,其个人意识不断增强,如果对其强加教育反而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感。而兴趣作为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助手,在中学时期语文课堂的自读课文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兴趣的激活。所以老师应该依照教学的内容设计多样的教学活
针对壳聚糖产量多、可再生和性能优良的性质,但因只溶于酸性溶液而应用范围受限的不足,综述壳聚糖的改性方法和亲水改性壳聚糖、疏水改性壳聚糖的应用,包括酰基化改性、羧基化改性、季铵化改性、羟基化改性和烷基化改性;根据改性壳聚糖的特点和性质,介绍亲水改性壳聚糖和疏水改性壳聚糖在食品添加和包装、药品包装、活性成分包载与释放、皮革涂饰和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研究和成果,指出壳聚糖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多糖,未来的
面向电子封装设备等的精密运动平台的磨损对其定位精度有显著影响. 在本文中研究了刚柔耦合运动平台中滚动直线导轨副的刚度与磨损,建立了滚珠与滚道接触的有限元模型,根据Hertz接触模型获得了滚珠的法向接触刚度解析模型并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 采用Archard磨损理论建立了刚柔耦合运动平台中滚动直线导轨副的磨损预测模型,并与传统的刚性运动平台进行有限元仿真对比. 根据仿真结果,刚柔耦合运动平台在定
食品模拟物(水、3%乙酸、10%乙醇、50%乙醇、95%乙醇)可以模拟各类食品特性,广泛用于研究包装材料中活性成分向食品中的迁移情况。抗菌包装材料是未来食品保鲜领域的发展趋势之一,以壳聚糖和植物精油制备的复合膜有着良好的抗菌性能,但精油从复合膜向食品中的迁移特性和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以百里香、肉桂、柠檬三种精油制备的壳聚糖复合膜为研究对象,探究复合膜在食品模拟物中的精油迁移特性,分析精油迁移与复合
经济独立逐渐成为女性生育的前提,而劳动参与率是衡量女性经济是否独立的重要依据,因此,平衡女性“就业—生育”之间的关系是“全面三孩”时代面临的重要议题。我国正面临超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挑战,为应对当前人口生育问题,应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的家庭生育支持政策。研究发现,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瑞典等国家实施的促进“两性”平等、支持女性就业的家庭政策可为我国提供经验借鉴。基于此,应从促进女性“就业—生育”平衡
首先调研了地铁线路不同轨道类型轮轨耦合振动特性,以及不同曲线半径、不同轨道类型下钢轨波磨波长的分布状态,进一步结合构架固有模态信息对车辆轨道系统模态静态匹配展开研究;然后基于刚柔耦合理论和模态综合法建立了考虑构架柔性的地铁车辆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扫频法对车辆轨道系统模态动态匹配展开研究;最后分析构架结构阻尼比和转向架一系悬挂垂向刚度对构架振动传递的影响。针对以上研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地铁转向架
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小说整本书阅读属于重要环节,它主要考验的是学生的整合阅读能力、集合性思维能力、综合性概括能力,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引导和指示作用。因此,文章将以高中小说整本书阅读为例,分析具体的阅读教学方法。
目的 分析北京市“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孕期妇女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卫生政策和社会干预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7—8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接受产前检查的正常孕中期妇女601名为研究对象,开展个人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0.0和R 3.5.0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和随机森林分析。结果 愿意生育二孩的研究对象共316名,占52.58%
文章使用CGSS2010-2018六年调查数据,从生育观念转变和教育正向同质婚配探讨了初婚年龄对青年群体生育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初婚年龄推迟显著降低了青年男女的生育行为,未发现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且对青年男性生育行为的负向影响显著大于青年女性,使用人口性别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2)青年男女初婚年龄推迟通过弱化传统生育观念和提高教育正向同质婚配概率是导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