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材,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k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语文课程标准的四大理念之一,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历史的必然回归。自从承担了语文自主探究式课题研究后,笔者就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以教材为载体,从课文迈向祖国灿烂的文化,引着学生们自主去探究。学生遨游在大语文的海洋里,感受大语文的无穷魅力。
  
  一、立足课本,放眼课外,拓展语文学习之前的空间
  
  学生生活在知识信息时代,对于任何一篇课文的学习,都不是零的起点,也不应是零的起点。作者描述的事物,表达的感情,总能唤起他们在生活中似曾相识之感。有限的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教师应该立足课本,放眼课外,引导学生以自主态势在课前广泛涉猎相关的语文资料,分析处理信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搜集资料,要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从多方面让学生学会搜集。如学习《草船借箭》,对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等人物,学生不必一一搜集相关资料,可以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对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个人物进行资料搜集。课上借助于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对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就会有一个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了,其余部分可以听取其他同学的介绍,采取“资源共享”的方式进行学习,省时高效。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累延伸
  
  根据新的课程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地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重组教材。比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可及时引进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故事。建议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草船借箭》,引进《三国演义》;学习《猴王出世》,引进《西游记》。所以本学期我班学生有看《三国演义》的,有看《西游记》的,有看《水浒传》的,有看《鲁滨逊漂流记》的。还利用晨会或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交流所获,达到资源共享,引领学生走进名著,了解名著。
  
  三、鼓励学生去深挖教材,解决疑点,印证教材或挑战教材
  
  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的质疑,最能反映学生对哪些问题比较关心,哪些问题最不容易理解。质疑是开放的前提,应鼓励学生去深挖教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大量阅读去解决问题。先谈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在我教学《草船借箭》顺利接近尾声时,学生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对诸葛亮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赞叹不已,正在这时一位学生举手迫不急待地发言说:“我在《小学生天地》上看的是孙权草船借箭,而不是诸葛亮草船借箭。”一下子连我也不知其所以然了。不过,我还是立即将这个“绣球”抛给了学生。“是啊,到底是谁草船借箭呢?看谁先知道答案。”于是我给了四天时间,让学生去查阅,结果我班学生写出了查阅报告。查阅的结果并不重要,查阅的过程更是可喜。不少学生这样写着“我翻遍了《三国演义》的每一章,所有涉及到草船借箭的事,明明白白写的是诸葛亮。而《小学生天地》并非不正规刊物,白纸黑字,写的是孙权草船借箭,并说《三国演义》的作者为了使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更鲜明,专门把草船借箭张冠李戴给了诸葛亮,历史也这样的不公平!百思不得其解,反复品读,仔细揣摩每字每行,终于发现了《小学生天地》上的这段文字选自《三国志》,而课本上的教材是选自《三国演义》,于是便开始去查《三国志》的有关资料,明白了《三国志》早于《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小说,小说是可以加工的,《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加工而来。”学生顺藤摸瓜,便知道孫权草船借箭只是偶然,绝非像诸葛亮那样的“巧安排。”
  另外在学习《将相和》一文,我为了达到使教学游刃有余,便和学生赛跑,认真阅读了战国时期的历史,熟悉三国鼎立的局面,因为我的学生已学会了在文中找疑问。学生在文中找了这样几个疑点:廉颇之所以与蔺相如闹不和是因为“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蔺相如就凭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了。”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故事,廉颇确实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生气是人之常情的,所以不致于学完课文之后,学生只是赞扬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而单纯地认为廉颇是小心眼。而明白廉颇“负荆请罪”更是胸怀宽阔顾大局和崇高的爱国之情的表现。在这一课,学生印证课文的另一个闪光点是:一个和氏璧价值连城,和氏璧到底是个什么宝物呢?通过查阅了解了和氏璧有一段卞和哭玉的动人故事,而且和氏璧色泽光润,纯洁无瑕,夜间生光,冬季温暖,近旁可以不生火炉,夏季凉爽,百步之内不近蚊蝇。疑点无处不有,查阅资料,解决疑点,印证教材或挑战教材。
  开放了教材,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创设综合开放的学习环境,增加实践活动机会,打破了语文教学时空和教学内容的封闭,解放了学生的手脚,让学生的思维和个性不再受到禁锢,使得语文教学真正融入生活之中,以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地让学生爱上语文,才能真正培养出更多的具有扎实语言功底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英语课程教学中写作教学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也是目前在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重点关注的一部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初中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有
随着国家对武术教学的重视,加大武术教学在中小学生的推广.通过教学情况发现,不同学生在接受同等武术教育情况的前提下,存在学生武术成绩差异较大的问题.本文通过查阅书籍、
摘要: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同时,着力教材的合理使用和教法的优化组合,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创新教育真正得到落实,是教育工作者探讨的一个课题。本文就如何激活数学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课堂 教材 创新 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指出:创造力是人生的一种基本财富,我们大家一出生就具有了,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大部分却不同程度丧失了。创造力的火花潜伏在我
本研究以纯化的犬瘟热病毒(CDV)F蛋白免疫BALB/c小鼠,运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并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筛选,用IFA、Western-blot对各株抗CDVF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生物
摘要: 目前学生作文内容空泛,思维单一,思想幼稚,我们的作文教学陷入了困境。以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作文教学,改变学生的写作观念,挖掘出鲜活的生活之源,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难题,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使作文成为学生自身的强烈需要,是作文教学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  关键词: 作文困境 新课标新理念 教学策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但是我们看到在
高三是高中生进行物理复习的关键时期,影响学生们的高考情况.在传统的高三物理复习教学实施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机械地引导学生们背诵基础知识,大量做练习题,导致学生们的复习
遵守客观教学规律并依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和新兴的教育思想转变教学工作理念和方针政策是实现教育行业永葆青春、永葆活力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高中是学生求学之路上一个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