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茶馆文化研究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di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问题是如何使其被人们广泛认可和接受,做到“习而不察”,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本文就由此着手,结合相关调研活动,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落地生根,与民同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茶馆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从内容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武器
  1.国际意识形态斗争深刻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是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西方国家通过多种媒介手段,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腐蚀,进而宣扬其“普世价值”,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崇拜西方、迷恋西方。然而,西方社会并非我们想象得那么完美,它也有不公、贫穷、落后以及素质低下。就好比著名电影《泰坦尼克号》,观看电影时我们会感叹西方国家人性的美好,即使在生死关头,仍然品格高尚,让老人、女人、小孩优先坐上为数不多的救生艇。可是,真实的泰坦尼克号并非如此,所谓的生存率是和权力、金钱、舱位挂钩的,头等舱客人的生还机会远远高于三等舱。这就是西方意识形态宣传中存在的迷惑性、欺骗性。
  2.国内思想文化建设出现问题。在国际意识形态斗争呈现长期性、复杂性、残酷性的局面之下,国内的思想文化建设也出现了问题。首先,对历史不了解。由于对党史、国史、军史缺乏必要的认识,导致思想道德出现偏差。例如,社会上频繁出现对英雄人物的诋毁言论,使得不少革命先烈的后代不得不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先辈的尊严和荣誉。其次,对文化不自信。正是由于对历史的不了解,导致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必要的认知,不能认识到祖国的伟大和历史的悠久。因此,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有必要,它可以增强人们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继而产生文化自信,迸发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依附感、自豪感。
  (二)从形式上看,茶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近几年来,各地纷纷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最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一是标语宣传。许多街道、社区、单位等都在显眼的位置上悬挂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标语。二是案例宣传。“最美系列”“十佳人物”等各种评选层出不穷,从老百姓身边挖掘优秀人物和案例进行巡回宣讲。这些活动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聚集了大量人气,让老百姓津津乐道。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喊在嘴上的口号,它必须接地气、连民心、有互动,才能真真正正地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从高高在上的教条变成实实在在的素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活起来。泡茶馆是四川群众最典型的休闲方式之一。成都的茶馆更是深具巴蜀特色,有休闲、聚会、谈生意、调处纠纷等多重社会功能。在成都有近万家茶馆,其中有近800家在锦江区,区内的“茶客大军”每天约达3.3万人。针对这一特有的文化现象,成都市锦江区制定了《在群众茶馆开展“五进四建六有”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方案》,相继打造了以川剧、创新创业、志愿服务、传统曲艺、居民自治等为主题的7家试点茶馆,让文明新风、民俗活动、公共服务等内容走进茶馆,贴近群众。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在基层、根基在文化、关键在实践。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茶馆文化相结合是好事,要紧扣茶馆的功能展开工作、精心策划,通过对應活动的具体化、日常化、生活化,将茶馆打造成开展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茶馆文化的做法
  (一)内容多样
  茶馆类型多样,要针对其类型差异设置活动,避免刻板划一。一是公共文化茶馆。主要安排大型的文化演出,如川剧、评书、相声小品以及公益宣讲活动等。在氤氲的茶香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风化雨般沁入人心。此外,还以故事会的形式开展活动,如展现爱国精神的“抗战老兵讲述战斗经历”故事会、展现邻里间互帮互助的“成都好人”故事会。二是商务茶馆。这类茶馆主要分布在商业楼宇中,通过周末的各种免费创业培训吸引大批青年到来。在浓郁茶香里,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精神始终激励着大家。三是社区茶馆。一方面,按照群众需求清单,将民生服务、廉政教育、社会调解、信访维稳、法律咨询等延伸到社区茶馆,组织宣传、组织、文化、司法等部门同志,深入茶馆为居民解疑答惑,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另一方面,邻里之间可以就小区改造、物业更换等问题纠纷坦诚布公、协调推进,共建和谐家园。
  (二)管理严格
  首先,政府引导,确保“一突出”。无论是民俗活动还是文化表演、品茶论道还是议事说理,最终都要聚焦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文化体系中来。其次,群众参与,做到“两覆盖”。一是覆盖在籍居民。面向作为茶馆消费主体的辖区登记住户,让基层群众走进茶馆就能享受文化服务,参与社区治理。二是覆盖在蓉客商。运用茶馆的开放性,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教打破地域限制,延伸到来蓉商务、旅游、文化交流的客商,使受众群体覆盖面不断扩展。最后,社会推动,实现“三走进”。一是干部走进茶馆。通过举行“百姓听音”活动,让领导定期到茶馆去与群众面对面进行座谈。二是公益组织走进茶馆。通过开展帮困助学、孝老敬贤、爱心捐赠等公益活动,使公益组织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生力量。三是志愿者走进茶馆。让文艺、文学、环保、司法、党员等志愿者团队加入核心价值观进茶馆活动,用每位志愿者的鲜活事迹诠释“24字”精神。
  (三)品牌塑造
  群众茶馆活动要想持续不断地开展,就必须进行品牌打造。首先,搞好宣传推广,扩大影响。其次,做好评价反馈。采取“六有”标准对茶馆实行不间断的抽查测评,要求每个茶馆都有宣传阵地、志愿服务、干部联系、标准标牌、活动记录、特色项目,然后根据实际结果进行打分,以此来判断活动成效;此外,群众也可以通过现场谈话、问卷调查、微信打分等多种形式对活动的主题、方式、人员、效果进行评价。最后,实现后续发展。在载体建设上,着力实现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体”转变;在宣传吸引上,着力实现从“闲散茶客”向“团体茶客”转变;在群众角色上,着力实现从“受众主体”向“传播主体”转变。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的对策建议
  (一)以来源生活为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真正落地,归根结底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首先,与市井生活联系。四川人不仅喜欢泡茶馆,还喜欢吃火锅、踏青,这些衣食住行中都可以切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如春天组织晒太阳放风筝,夏天组织看电影品美食,秋天组织强体魄登高山,冬天组织爱摄影赏雪花,不仅老百姓乐于参与,还可以从中挖掘出深刻内涵:春天的活动教育大家保护环境,人走不留垃圾;夏天的活动鼓励大家分享观影感受,凝聚人心;秋天的活动呼吁大家互相帮助,永攀高峰;冬天的活动引导大家感受大自然之美,热爱生命。这些活动绝不只是吃喝玩乐,还蕴含着生活的智慧,只要合理安排,就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其中。以此类推,每个地方都可以将自身的地域特色利用起来,从而让老百姓真正参与其中。其次,与文化艺术生活联系。人们除了简单的衣食住行需求外,还有精神需求。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生活,但也可以通过高于生活的艺术方式表达出来。如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剧,老年人在公园里集体高唱的歌曲,都可以通过剧本、表演、歌曲等形式来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只要不脱离生活,就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最后,与经济生活联系。在经济生活中调整人们的观念,从一切向钱看转变成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如在国家公职人员中开展警示教育,在企业家中举办风险防范讲座,在退休人群中宣传非法保健品的危害,让大家感受到生命中除了物质,还有很多值得追寻的美好,从而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
  (二)以分类处理为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的过程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从人员、时间、场所三方面展开。第一,人员方面。针对学生群体以开展学校教育为主,再辅以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三观;针对上班族,除了通过各种媒介宣传之外,还可以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单位的工会活动、下班的娱乐场所、周末的休闲地点见缝插针地灌输理念;针对老年人则以咨询活动为主,他们时间宽裕、愿意倾听,频繁开展活动完全不成问题。第二,时间方面。一方面可以通过传统节日开展教育活动,如重阳节孝老爱亲、国庆节热爱祖国,不同节日要有不同主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特定的宣传日开展教育活动,如在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塑造诚实守信的品格,在全国国防教育日走进部队,感受祖国的强大。第三,场所方面。既可以在大型公共场所精心组织,又可以在院坝里自发聚集。有人的地方就有互动,有互动就能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以群眾参与为中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的关键在于参与,而参与的主体理应是人民群众。首先,受众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愿不愿意参与、有没有收获,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第一步,通过各种奖励集聚人气。人们每参加一次活动就可以得到一枚印章,集齐一定数量的印章就可以享受社区街道的一次福利,如免费家政服务一次等。第二步,通过活动使人们有所收获。每分享一次感悟、形成一篇简报,都要给予表彰鼓励。以上这些只是通过人为手段召集群众参与,真正重要的是号召人民群众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宣传者、教育者,通过主动参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从被动地“送”到自发地“种”。可以依托小区的业主委员会,各种各样的运动群、旅游群等,选出其中的活跃分子为带头人,通过他们组织活动,最终取得效果。
  总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不断地调研群众的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做到入脑入心。
  (作者单位分别系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重庆市巴南区委党校)
其他文献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2019年1月14日-20日,在全省亿万人民的热切关注中,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河南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郑州胜利召开。  这次会议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部署,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工作报告,顺利完成了选举任务,举行了庄严的宪法宣
期刊
使命在肩,不负重托。7天来,代表委员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奋发的精神状态履职尽责,献良策、论发展,话收获、谈体会,他们秉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对河南的热爱之情、忠诚之心,转化为积极履职、认真审议、踊跃发言的实际行动,讲好河南故事、“两会”故事,发挥他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特点,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努力发出群众的“好声音”,写下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新篇章,在建设河南的新征程上团结
期刊
2019年1月16日,河南省政協十二届二次会议中共组认真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室外寒风凛凛、滴水成冰,却挡不住委员们为推动河南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的高涨热情。委员们围绕《报告》畅所欲言。大家一致认为,《报告》文风朴实,内容丰富,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十届八次会议精神,站位很高,思路很清,目标很
期刊
2019年1月15日上午,一个普通的冬日,寒风凛冽,郑州市的中小学生们正在进行期末考试,而在河南省政协委员住地的宾馆内,出席政协第十二届河南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委员们围绕头一天河南省政协主席刘伟所作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副主席钱国玉所作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期刊
千紅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河南“两会”的胜利召开,不仅是关乎河南的大事,也是基层干部群众每年热切期盼的盛会。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虽身份各不相同,关注点也各有侧重,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期待“两会”能给百姓生活带来更大改善。一字一句,既凝结祝愿,也凝聚信心。  2019年河南《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严格落实市县主体责任、部门协调责任、乡村包干责任、驻村帮扶责任,确保14个国定贫困县
期刊
2018年我们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40年里,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长期以来,广大民营企业家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组织带领千百万劳动者奋发努力、艰苦创业、不断创新。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2019年河南《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认真贯彻习近平
期刊
今年,河南“兩会”首次开设“代表委员通道”。  1月19日上午,河南省人民会堂北侧大厅,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开启。来自农业、教育、经济等领域的政协委员集中接受媒体采访,拉近了委员和群众的距离,让群众直观地感受到了人民政协“众人的事众人议,大家的事一起商量办”的协商民主氛围。  “这条通道通往民心,通达民意!”政协委员纷纷为这个创新点赞。  当天上午,本刊记者约见了其中两位走“委员
期刊
把最后一个箱子的物品整理完毕时,仿佛已掏空了所有气力,就这样,我瘫坐在新的办公室里,漫无目的地打量着窗外陌生的风景。这里有设计新颖、充满现代化感的写字楼,有静谧、潺潺的七里河,也有三三两两在河畔漫步的行人,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安静美好,但总觉得了少了些什么。当同事问起,新一期杂志的地址是否要更改时,我才意识到,原来这里少了“见证”。而那个见证了我成长的北林路16号,此刻,我要正式地与它告别了。  第一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河南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而不懈奋斗。  河南“两会”期间,本刊记者就校企合作、提升地方高职院校发展能力专访了河南省政协委员、商丘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合行。  《决策探索》:您好
期刊
【摘要】国家自2012年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后,目前全国已经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对义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本文基于提升师资队伍教学质量软实力的问题,提出了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措施  城乡一体化即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