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世界中的基因技术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ijizhid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电影屏幕上出现“基因”两个字时,相信你的第一感觉一定是“科幻片”,第二感觉则是“灾难片”。“基因”与“科幻”和“灾难”联系在一起,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势,甚至影响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基因的观感。如今,对基因改造科技的质疑和对转基因食物甚嚣尘上的恐慌,也有相当一大部分来自科幻大片的影响。在这些大片中,凡是试图利用人工对基因所进行的改造,最后几乎都以灾难,甚至是“亡国灭种”告终,而解决这一切灾难的方式,则是某位意识到基因危机的小人物,和他同样崇尚自然的异性伴侣一起对抗科技强权,永远终止对自然的干涉,使人类复归吃着非转基因粮食蔬菜的美好自然状态当中。
  其实,如果我们起身离开影院,来到现实世界中,就会发现,现实与电影中的世界迥异,现实世界是一个乐于享受科技进步,甚至对科学顶礼膜拜的世界,基因技术,正是我们享受的科技成果之一。由于有了基因技术,粮食的产量才大幅提高,世界的饥荒现象才逐步减少;残疾人可以通过基因技术再造肢体,重获健全身躯;罹患重病的人可以在基因技术的治疗下,再度恢复健康;甚至怕疼的小孩儿,都可以通过吃经过基因改造的食物来获取免疫力,从而使屁股上免挨一针。这还仅仅是基因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众多好处中的一隅。
  那为何电影世界中的基因技术如此“穷凶极恶”?原因只有一个词——“伦理道德”。正是这个古老的词语,引发了电影世界中对基因技术的质疑。世人皆知,基因乃是纪录生物遗传信息的密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的一切正是保存在这条基因的密码之中,它就是我们的本源,甚至可以说是人类的本质。在西洋的观念当中,世界上万事万物,乃是神所创造,如果用不那么宗教性的词语,也可以说是自然之造物。人类,作为造物中的一员,应当对神,或者说是自然的造物主心怀一种谦卑,一种尊敬。任何试图通过人工手段改造基因的企图,都无疑是一种高傲的亵渎。人类对自然的高傲和亵渎,当然会受到自然的报应,这是最基本的因果轮回之道,也是人类最基本的伦理道德。
  一说到伦理道德,这个话题就一下儿变得沉重起来了。但是,如果要想明白电影世界中基因大战的来由,我们就必须追根溯源,看一看它的鼻祖究竟是谁?
  “邪恶新世界”
  我们都知道“乌托邦”,所谓“乌托邦”,就是指想象中的美好世界。人类对未来美好世界的想象其源久矣。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18世纪启蒙时代的那个“永远的梦想”2440年,再到19世纪纷纷建立起的乌托邦社团,“乌托邦”中“美丽新世界”的畅想可谓贯穿于人类思想的主题。但到了20世纪,却出现了与乌托邦相对的一个词,叫“歹托邦”,在“歹托邦”中,人类的未来乃是一个“邪恶新世界”,不仅遭受苦难压迫,甚至失去最宝贵的人性,成为一群行尸走肉。
  “歹托邦”最著名的三本书被称为“歹托邦三部曲”,分别是扎米亚京的《我们》、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和乔治·奥威尔的《1984》。其中,《美丽新世界》可以被认为是最早的基因技术科幻小说,在赫胥黎的笔下,福特纪元632,即公元2532年,由于社会与生物控制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沦为政治人物操控下的垄断基因公司的傀儡和试验品,从胚胎开始,人一生的命运就已经被决定,基因决定一切。人类不是诞生于母亲的腹中,而是像机器一样,经基因控制,通过流水线成批地生产出来。这样批量生产的人,也和机器人一样,失去了一切感觉,甚至失去了思考和创造力。
  1997年的电影《变种异煞》就是一部向《美丽新世界》中那个“邪恶新世界”致敬的电影。在这部电影中,只有通过基因技术孕育而成的人类,才是“菁英”,而自然诞生的人则被视为“病人”,“菁英”和“病人”之间的命运轨迹在基因孕育的那一刻就被完全决定。片中的男主角文森特正是这样一个病人,他一出生就因为低劣的基因被判定为“病人”,只能在碌碌无为中等着三十岁时大限到来。尽管最后文森特终于达成梦想,飞上太空,但相信更多的观众,比起为文森特的美梦成真而感到欣幸,更会为那个基因控制下的社会感到汗毛倒竖——那确实是一个高科技、理性、美好的世界,但绝不是一个人性的世界。基因诚然在人类的原初之时,就剔除了不完美的,而留下了所谓的“完美”,但当人类试图用“完美”的科学来取代“不完美”的命运时,便注定了其灾难的结局。
  “完美基因”
  正是由于人类对“完美”近乎偏执的追求,释放出了潘多拉魔盒中的邪恶怪兽。最长命的恐怖电影之一《异形》的第四部,就展现了一种异形与人类基因结合的完美生物——雷普莉,她(或者说是它)确实因为带有异形的基因而非常“完美”。她异常地聪明、强壮,但含有异形完美基因的她却阴晴不定,成了“双面人”。她人类基因中与生俱来的“人性”的一面与异形完美基因中“非人性”的一面不断斗争,使她成了双面人。在最后,雷普莉看到了实验室中无数异形与人类基因合成的失败品,她终于决定毁灭这些通向完美之途的怪物,而她自己,不过是这些完美怪物中最完美的一个而已。
  而在《星河战队》第三部中,按照被俘获的异形虫族首领的说法,人类之所以屡屡战败,是因为人类基因不完美,太有人性,不懂得用优胜劣汰的办法来牺牲那些劣等基因者,从而提高种族基因的数量,换言之,基因的优劣与否,取决于人性的多寡。在虫族首领的蛊惑下,长官派出一队又一队士兵去进行优胜劣汰的进化之战,甚至在最后甘愿将自己的身体献出,使自己和虫族的完美基因合二为一,融为一体。人性越少,基因就越完美。只有丧失人性的基因,才是最完美的基因。
  如果问人类历史上有什么东西最能够最大程度地摧毁人性的话,那答案一定是战争。《星河战队》中在战争中不断输给虫族的人类,之所以在影片的最后能够一举大败虫族,正是因为他们对虫族不带有任何人性的怜悯。换言之,只有灭绝人性的战士,才是最完美的战士。2008年根据同名游戏改编的惊悚科幻片《孤岛惊魂》正展现了这种培植完美战争机器的野心,为了使自己在未来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美国军方竟与一个秘密实验室合作,在一座孤岛上建立起秘密实验基地,以活人为试验品,专门培植转基因战士。当具有完美基因的转基因战士像工厂产品一样出炉时,人性中的痛苦、懦弱与温情、怜悯一道消失了,你所看到的只是一具眼里泛着寒光的人形杀戮机器——它是一个完美的军工产品,但却完全不是一个人。   基因是否带有人与生俱来的“人性”?按照美国科学家蓝田博士的说法,确实有一种被称为“人性基因”的基因主宰“人性”,而这种基因很有可能与农耕、语言、文字等人类文明活动成果存在着因果关系。蓝田博士的研究还表明,这种“人性基因”在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进化极快,这恰与近一百多年来的科技进步成正比。但这种基因究竟会引导人走向何种“人性”,实际上尚未确定。因为就在这两种基因飞速进化的一个世纪当中,世界爆发了两次最大规模的大战,人类屠戮同类的手段也在这两场大战中登峰造极。如果按照某些进化论学者的说法,将战争视为人类进化的一种方式的话,那么这种“人性基因”的进化,也许给人类指明的,正是一条逐渐丧失人性的“完美”之路。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宁愿它只是科幻电影中的完美剧情,人类本就应当不“完美”。
  逃出“围城”
  “不完美”的人反抗“完美的世界”,是进入21世纪的电影中最常表达的主题。也许是出于人类一种天生的忧虑,相信“完美”终究不是一种宽容的物种,会按照自己的意志将善意强加到“不完美”的身上,甚至将它们成批地控制起来,甚至消灭掉。在2005年的科幻大片《逃出克隆岛》中,从人类毁灭性的危机中存活下来的最后一批人类,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完美社区中。为了让他们一切完美,他们每天早上都要经过体能测试,他们吃着明显是基因改造工程改良出的完美蔬菜,听完美的音乐,而他们最大的理想,就是前往那个人类地球上唯一一块乐土——“梦幻岛”。但主人公林肯却不是一个这样甘于“完美”的人,他开始质疑这一切完美的背后究竟是什么,直到他们发现自己不过是这个封闭社区外那些不完美的人的完美克隆版,为这些不完美的人可能发生的意外提供活体器官移植。
  林肯带着他的女朋友乔丹最终逃出了这个完美的围城,来到了围城外那个不完美的世界。在那里,生活在最底层的人,反而充满人性,甚至看似冷血的杀手,也在最后一刻决定帮助林肯从围城中解救他的同胞。但与之相对的,是享受着高科技文明的上层人士,正是他们为了自己得以长生不老,所以克隆了这些生活在完美谎言中的活体器官仓库。
  这部电影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恰恰是那个完美谎言中的完美之地——“梦幻岛”。这座岛屿并不是一座高科技制造的人工岛屿,而是一座未受到科技侵蚀的人间净土,那里的植物、动物显然没有经过基因改造,它们自然如此。也许,在人类心中,自然,才是完美真正的造物主。
  未来,究竟应当是什么样子?
  电影世界似乎为基因技术描绘了一个恐怖的未来,但人类的完美之旅最后通向的难道只是噩梦吗?科幻电影毕竟是科幻,它意味着一切尚未发生。但过去也许正是未来的镜子。如果我们去回溯历史,会发现,为了使自己以及后代趋于完美,人类费尽心机。从中国求取长生升仙之道的炼丹术,再到西洋追寻永生不死的炼金术,再到现代的基因技术和生物工艺。追寻完美似乎是人类长期以来孜孜不倦的渴求。但,纵观史籍,就会发现,每一次人类寻求改造自我的完美征途,最终都是败多胜少。人类号称征服了自然,但自然却似乎总在不断地以自己的方式对人类发出警告——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乃是自然之理。
  那,未来,又会如何呢?
  80、90后的一代应该都知道机器猫哆啦A梦吧?在他的秘密道具库中,就有很多基因技术的产物:通过改造海藻基因生成的人工肉;可以在一个月内迅速生长出的水稻;只消在树上打一针,就能结出牛排饭果实的转基因针剂,还有可以将鹿、蛇、鹰、狮子等基因拼在一起,合成龙和鹰头狮身兽的基因蛋……卡通童话正代表着人类童年对未来世界的希望和想象。
  基因技术究竟会将我们带向何方,直到现在,仍在进程当中,就像《哆啦A梦:大雄与绿巨人传》说的一样:
  我们的希望,将改变未来。
  图:
  电影《星河战队》的剧照。
  《异形4:浴火重生》
  静静的宇宙,一艘名叫“贝蒂”的太空船正在飞向“御夫座”星球。船上躺着数十个被麻醉冻僵了的地球人,他们全然不知即将到来的灾难。原来,丧尽天良的军方和商人将这些人诱拐过来,要送到“御夫座”上孵化异形女皇两百年前生下的蛋。
  雷普莉(西格妮·韦弗 Sigourney Weaver 饰)是不幸的“复活者”之一。她的基因里带上了异形的基因,变得特别强壮、忽明忽暗,成了“双面人”。“贝蒂”上有个叫考尔(维诺娜·赖德 Winona Ryder 饰)的年轻女人,正在设法破坏孵化异形蛋计划。当“贝蒂”来到“御夫座”,意想不到的情形发生了!
  《变种异煞》
  未来的世界,科技的力量胜过一切,基因决定命运,几乎成为金科玉律。不幸文森特(伊桑·霍克 Ethan Hawke 饰)是一个基因不良的人,一出生就有近视和心脏病的缺陷,他只能活到30岁。于是父母为文森特增添了一个有着优良基因的弟弟。
  文森特的梦想是漫游太空,然而恶劣的基因令他无法圆梦,直到他遇到了太空中心的杰罗姆(裘德·洛 Jude Law 饰)。杰罗姆有优秀的基因,却在一次意外中半身瘫痪。二人决定调换身份,文森特千方百计隐藏自己的基因信息,每天都认真清洗掉自己的皮屑毛发,不暴露任何蛛丝马迹。另一方面,杰罗姆帮他筹备进入太空前需要检查的基因物品。事情进展得非常顺利,然而一桩谋杀案和一根睫毛,让事情节外生枝。
  《星河战队3:掠夺者》
  一晃十年过去,地球人和虫族的战争如火如荼,愈演愈烈。某日,空军元帅奥玛·阿诺克(斯蒂芬·霍根 Stephen Hogan 饰)来地球人的远方农场罗库山视察,时任上校的强尼·瑞克(加斯帕·范·迪恩 Casper Van Dien 饰)也一同前来。在此期间,阿诺克的心智被虫王操控,他切断了隔离区的电力,使基地完全失去保护。是夜,虫族对隔离区发动总攻,地球军虽顽强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而告败,基地陷落。阿诺克则和一干心腹逃离,飞船迫降在OM-1行星。   瑞克因失职被军事法庭判处绞刑,行刑之际被政府秘密部门救下。阿诺克知晓联邦舰队基地所在地的秘密,一旦被虫族得知将不堪设想。因此政府高层要求瑞克带上一队人马,前去营救受困的阿诺克……
  《孤岛惊魂》
  美国军方正在跟某秘密实验室合作培植转基因战士。这类非法战士被封闭在一个秘密的小岛上,由专人看管。女记者瓦拉瑞(埃曼妞·沃吉亚 Emmanuelle Vaugier 饰)的丈夫曾经是优等兵,因此成为实验的对象。她为了寻找爱人,孤身潜入小岛。为了上岛,她搭乘了一个小游艇,并和出租游艇的男人杰克(蒂尔·施威格 Til Schweiger 饰)产生了一段微妙的感情。而杰克是拥有神秘过去的退伍老兵。上岛之后,他们发现了军方的秘密,并遭到追杀,快艇被炸毁。逃跑中,杰克受了伤,外面下了很大的雨,他们浑身湿透,躲在一个冷僻的小木屋中。他们相互取暖、共享体温。在枪林弹雨中,两个人产生了爱情。为了营救丈夫、揭开事实真相,这对落难的恋人与恐怖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逃出克隆岛》
  林肯(伊万·麦克格雷格 Ewan McGregor饰)和乔丹(斯嘉丽·约翰逊 Scarlett Johansson饰)以为他们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社区里。据科学家说,他们是地球最后一批存活的人类。而在他们这个群体里面,将会抽签决定人选,派去一个世外桃源的小岛上面生活。然而在没选中之前,他们得忍受没有自由、备受监管的生活。
  当林肯和乔丹“幸运”当选后,他们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原来所谓的世外桃源岛根本不存在,而他们本身,也只是岛上居民克隆版本;他们前往小岛,迎接来的不是美丽生活,而是掏出他们的鲜活的器官,用以拯救人类。而林肯亲眼目睹了他的朋友,如何在手术刀下被解剖。
  于是,二人的这次当选,也成为逃出克隆岛的绝好机会。
  《哆啦A梦:大雄与绿巨人传》
  大雄在学校的后山捡到一株被人抛弃的树苗,通过哆啦A梦的植物自由化生长叶,树苗一夜之间变成了蹦蹦跳跳的小家伙,大雄为其取名木木。木木聪明伶俐,热爱学习,不仅得到了野比家所有人的喜爱,也成为胖虎、小夫、静香他们的好朋友。某天,小伙伴们去后山玩耍,结果被吸入到外星飞船之中。由于人类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一群具有高智慧的植物宇宙人决定将地球上的植物劫持,以挽救它们濒临灭绝的命运。然而,失去植物,地球上的氧气将会减少,人类乃至所有动物都将灭亡。大雄他们能否阻止宇宙人的计划?
其他文献
◆ 时间:2013年10月20日  ◆ 地点:北京字里行间书店(德胜门店)  ◆ 人物:艾恺、许章润、梁钦宁  10月20日,梁漱溟诞辰纪念日刚刚过去两天,在北京德胜门字里行间书店,腾讯文化和外研社联合举办了纪念梁漱溟的读书沙龙,著名汉学家艾恺、清华法学教授许章润、梁钦宁(梁漱溟之孙)共同回忆梁漱溟。  艾恺:梁漱溟是个活动家  “我要稍微改一下原来对梁漱溟先生的鉴定。”71岁的历史学家艾恺手持话
期刊
餐桌上的老大不是那个吃得最多的人,而是吃得最少的,他不仅掌握着餐桌,还掌握着用餐的话语权和节奏。布里亚-萨瓦兰认为,“一个民族的命运取决于它怎么吃饭”。诚然,今天,虽然大多数国家已经告别了往昔的物质匿乏,但是食品和权力的问题却从来没有这样尖锐。  当人们想找一种最管用的方法确认自己的权力,想说清楚这种权力的大小、多寡和由来时,吃就成了重要的历史记录。  ——让·路易·弗朗德兰  餐桌的艺术是统治的
期刊
曾经信赖的技术突然出现问题,看似微不足道的瑕疵最终酿成社会灾难。本文介绍的案例并非耳熟能详,也并非切尔诺贝利和“泰坦尼克”号一般惊心动魄,它们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起因都各不相同,但背景和原因却惊人地相似:验证得不够深入;对新技术的盲信;当然,还有纠缠在商业斗争背后那错综复杂的利益。新技术带给人类希望和光明的同时,也带来隐秘的危险。这些惨痛的失败有时比辉煌的成功更能给人以教益,也在提醒人们在崇拜的技术
期刊
那回,我到“鹿耕讲堂”讲座,聊起了刘邦。座中,有听众强烈质疑了我。  话说,我到鹿港“鹿耕讲堂”的前一天,刚刚于台北书院开讲了《史记·高祖本纪》,兴致犹高,便在“鹿耕讲堂”又提起了刘邦。我兀自讲得高兴,却没留心底下有位女士已然变脸变色;我越讲,她脸色就越沉得难看。结果,到了讨论时间,她终于忍不住以低沉而嫌恶的口吻问道,“你似乎对刘邦很有好感?”  她的嫌恶,不单针对我,更是冲着刘邦。质言之,“恨乌
期刊
食用转基因食品安全吗?它们是否会危害地球环境?  这些问题,主宰了当今所有关于基因工程食品的讨论。它们以简单的客观现实问题的面目示人。而实际上,它们全然不是这样,这也正是我为什么一直回避,直到现在才直面这些问题的一个原因。这些问题固然非常重要。但围绕着它们,真正让人兴味无穷的还是人们所持的态度,后者挫败了一次次给出完满答案的企图。  拿基因工程安全性的问题为例。如果它是一个客观现实问题,答案就应当
期刊
历史,现在的将来过去时  马尔克斯在4月17日去世之后,全世界的人,想必都更加熟悉了《百年孤独》开头的那句话:“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下午。”  这句话,可以是可取的历史观。如果,还不是每日等待寿终正寝的人,就不会只在过去里面寻找未来,而是于现在于此刻,在场,创造未来与过去,投入热的历史。  慎终追远,固然是一种情怀。但,父母活着的时候,
期刊
文艺复兴时期,亲王和教士们用罗马的废墟装点他们的宫殿,在讨价还价声中,神与皇帝的雕像被移走,离开沉睡1500年的土地。当红衣主教埃斯特在蒂沃利兴建别墅时,也请建筑师黎戈里奥进行搜索,因为他被吸引来之前,早有一位贵人出于同样的原因在这里定居。蒂沃利是一个环山的峡谷,离罗马城区不远,却也有几分幽静。300英亩的土地上曾分布着花园、会客厅、浴场和柱廊,成百上千的雕刻藏匿在淤积的池塘里,塌落的台阶下,以及
期刊
清末多奇人,日后成为“党国要人”、“当代草圣”的于右任(1879-1964),便是其中之一。1907年起,于先后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及“三民”系列报纸——“民呼”、“民吁”、“民立”,因其不屈不挠,屡败屡战,在业界声名显赫。论及此,后人多以《民立报》为代表,因其存在时间最长,影响也最大。其实,1909年5月15日创办于上海租界的《民呼日报》同样值得关注。以“大声疾呼,为民请命”相号召,《民呼日报
期刊
1998年,一位英国植物科学家研究指出用转基因土豆喂养大鼠出现毒性反应,引发了学术界和公共媒体的激烈论战,事件在后来被英国皇家学会指出具有严重错误和缺陷。此后,又发生数起有关转基因生物技术的争议,真相到底是什么?  1994年,巴西坚果与转基因大豆事件  美国先锋种子公司的科研人员在对大豆做品质改良时,发现巴西坚果中有一种蛋白质(2S albumin)富含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并将这一基因转到大豆中
期刊
罗马人的制度建设与人际关系,今天看来仍可圈可点。比如罗马人开放的性格,罗马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关系,罗马对待战败国的态度……这些都为文明贡献了“绵薄”之力。两千年前罗马人做到的,今天很多我们仍然做不到。  调节夫妻矛盾的保护神  生活在公元前后交界时期的希腊历史学家狄厄尼索斯在其著作《古罗马史》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使罗马强大起来的要因在于他们对宗教的见解之中。  罗马人认为神无处不在,他们祈求的是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