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为什么会火?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y90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火了,朋友圈呈现刷屏之势。这是一个文博探索和普及性节目,由张国立担任主持人,每一期节目都会邀请几个明星来担任国宝守护人,负责介绍该国宝,并在小剧场中扮演某个角色,还原该国宝的前尘往事。
  第一期节目的三个国宝守护人分别是李晨、王凯、梁家辉,他们守护的国宝分别是《千里江山图》、各种釉彩大瓶和石鼓。一向苛刻的豆瓣上,《国家宝藏》的评分9.5分,与《见字如面第二季》一并成为2017年国产最高分的综艺节目。
  公众对文物仍很隔膜
  这首先得了解一下节目外的现实背景。虽然每个省份都有省级博物馆,大部分城市也有博物馆,但总体而言,公众离文物的距离还是很遥远,大部分人对文物也非常隔膜。
  为什么与文物隔膜?
  一是博物馆建设不足。从总量上看,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人均博物馆拥有量也仍居世界后位。像美国有35000家博物馆,数字远超星巴克和麦当劳,博物馆自然就成了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博物馆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但总数只有5000余家,而人均年参观次数不足1次。
  另外是博物馆的服务能力不足。比如不少博物馆陈展缺乏新意、創意不够,观众所能做的只是看看实物、读读说明;不少博物馆常年不更新展品,不搞新展……公众自然对博物馆和文物兴味索然。甚至有的博物馆最后沦为一种摆设,轰轰烈烈“建”、热热闹闹“开”、冷冷清清“守”、无声无息地“关”。
  那博物馆的意义何在?有一年的世界博物馆日的主题说得好,“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博物馆的意义在于“藏品”,也在于“沟通”——让公众经由它实现与文物的沟通,并经由文物,实现与历史的对话、与先人的情感交流。
  《国家宝藏》以新形式达成公众
  与文物“沟通”
  《国家宝藏》火了,就在于它成功完成了“沟通”这一使命,让文物抵达公众,让公众了解文物。
  看了节目,一个感觉就是燃。不得不承认,无论是舞美效果、配乐还是节目编排,再挑剔的观众都会心服口服。《国家宝藏》在这些外在形式方面做得足够精致、大气、动人。
  但更具巧思的是其推介文物的方式。明星守护人的设定,让严肃的节目有了娱乐的外壳,公众更容易亲近;小剧场的演出,轻松、有趣、形象,有效传递出了文物的历史背景;最后通过漫山遍地采矿的颜料传承人、故宫志愿者、战火中辗转护送文物的家族等素人故事,严肃科普文物的技艺和其他历史信息,并传递一种向匠人礼敬并求索国魂的虔诚精神。
  由文物抵达历史和文明,并转化为一种滋养现在和未来的“甘泉”,《国家宝藏》成功激起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潜在热情,以及一种文化自豪感。
  《国家宝藏》的走红在于“慢”
  不过,《国家宝藏》的走红也不是孤立现象。一段时间以来,文化类综艺节目成为荧屏新现象。在这之前,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湖南卫视的《百心百匠》,浙江卫视的《中华好故事》等,都有不俗口碑。
  这归功于节目制作的“慢”。慢,对应的是快。曾几何时,“快”才是电视综艺节目的主要特色,竞技类户外真人秀是荧屏上最热门的综艺节目类型,其节目形式都是明星拿着任务卡组团闯关做游戏。
  类型扎推,久而久之观众就审美疲劳了,收视率也开始疲软。在这一背景下,以感悟文化、关注生活、体验人情冷暖等为主题的慢综艺应运而生。何况当前整个社会都在倡导传统文化复兴,《见字如面》《国家宝藏》等小众题材得到大量关注,也就不意外了。
  如何让文化影响更多人,还任重道远
  《国家宝藏》火了,不过火到什么程度?事实是,相较于以往寂寂无闻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在互联网的话题多,讨论多,但如果跟大热的户外真人秀综艺相比,还不是一个量级的。
  讨论多,其实只是议程设置的结果,并不代表着这档节目具有全国热度。《国家宝藏》的收视群体以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刚好也是社交媒体上掌握着主要话语权的群体,这就造成了《国家宝藏》在社交媒体上非常热闹的场景。
  加之《国家宝藏》采用了明星策略,像王凯、李晨都属于流量特别大的明星,粉丝效应下很容易就应者云集。
  但它在其他收视群体中的反响并不亮眼,收视率和点击率是最直观的反映。《国家宝藏》首期收视率仅有0.515%,而当日的综艺收视冠军是挑战类综艺节目《挑战不可能》,其收视率是1.63%,这是前者的3倍。
  我们只是想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国家宝藏》的确是精品,但很遗憾,普通观众更青睐的依旧是不用费脑费力、娱乐休闲的综艺节目;快综艺即便声势不如之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这对文化类综艺节目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该如何在保证文化品位的前提下,让普罗大众喜欢并接受,让文化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国家宝藏》的明星策略和小剧场形式是不错的尝试,后期看涨;但如何让文化影响更多人,还任重道远着呢。
  摘自沸腾
其他文献
<正>"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人世不思灵卉异、竟将红缬染轻纱"。唐代女诗人薛涛的《海棠缬》七绝把扎染描写得惟妙惟肖,成为了千古绝唱。中国的扎染源远流长。早在
期刊
2018年,如约而至。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二0一八年新年贺词中写道:“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想这也许是对所有国人2018最好的祝愿。  筚路蓝缕,胼手胝足。2017年的日历翻过最后一页,每一页都是满满的中国故事,每一页都是美丽动人的传说。也就是在这奋斗的一年里,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迈上80万亿元人民币的台阶,城乡新增就业1300多万人,社会养老保险已经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13.5亿
期刊
“打铁必须自身硬”  2017年12月2日,美国参议院以51票对49票通过了税改法案,让特朗普竞选承诺再次兑现。“税改将是美国人今年收到的最大的圣诞礼物。”特朗普这样告诉老百姓。美国税改让世界震动,在中国更是媒体刷屏,众说纷纭。有人说美国税改是“针对中国的阴谋”,有人说美国税改是“真正的供给侧改革”,还有人说美国税改是“不负责任的表现”。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待美国税改呢?  美国的税改是“阴谋”吗
期刊
2002年夏天,大学毕业前的某次宿舍夜谈会上,一哥们雄心勃勃地说,他的人生梦想是10年内赚到一百万资产。当时我就差点笑出声来,想什么呢,一百万,吹牛也要讲点职业道德不是?那时,我和大多数同学的职业梦想无非是买部新款手机,最好是翻盖的。而房子,在我们那时的观念中,一结婚肯定就有了,哪里还值得当作梦想。  10年后,托中国房价狂飙突进的福,哥们有了一百万,我也有了一百万,可能所有的同学都有了一百万。 
期刊
2018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或许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年份。没有波澜壮阔的大事情发生。但所谓岁月静好,是在无数大事件演绎之后的沉静。这些大事件,现在已经成为历史,但影响并未因此停滞。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2018年之所以值得铭记,正是因为40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改革开放壮举。  40年前开始的、在当时风骚独具、引领了世界潮流的改革开放,将中国带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正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正是十一届三中全
期刊
近日,一部反映当代农村生活的纪实小说《村党支部书记》由北京开明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rn这部小说的作者叫张治宇,今年54岁,山西省河曲县人,多年从事农村基层工作,2009年~2014
期刊
严歌苓的小说,一直沉迷于讲述部队大院、文工团、红色往事,对于她来说,那是她的青春时代,是她生命中印迹最深的岁月,因此,青春是她小说里永远书写不完的主题。这种沉迷限制了她在文学深度和自我广度上的进一步探索,但某种程度上也让她在书写特殊年代的青春主题上,成為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家。  她的特别之处是从始至终贯彻的女性特质。这种女性特质并不仅仅是文本里的女性视角,而是其中原始的、不加筛选的女性意识。她笔下
期刊
近年来,我国电视节目的低俗化一直受到业内外人士的批评,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一系列规章致力于对低俗电视节目的整治。在不断总结国内监管低俗电视节目经验的基础之上,探析国
2016年,我和男朋友离开北京到达四川青城山。  这一年,除了过年回家的半个月,其他的350天里,我们俩有99%的时间都黏在一起,相距不会超过5米。也就是说,我们这一年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了8300小时。  这8300个小时里,粗略统计,两人聊天大约1000小时,对看大约800小时,拥抱大约500小时,亲吻大约3000次,出门散步大约300次,一起逛超市大约100次,一起去菜市场大约100次,在路上拉
期刊
Dear editor,Slender-set differential cryptanalysis,which is proposed by Borghoff et al.[1,2],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recovering the secret S-boxes of PRE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