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与徽茶

来源 :中外烟酒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曾为徽商经营的四大行业之一。
  其实安徽早在唐代已成为全国著名的产茶区。862年,歙州司马张途在《祁门县新修阎门溪记》一文中记载,当时祁门县山上遍植茶叶,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靠业茶为生,每年二三月新茶上市时,茶商云集。
  宋代徽商朱元经营茶业,遇蔡京改茶法,说其私贩茶叶有罪,因而下狱。元代敏人毕仁16岁便在庐州开设茶叶店,充当坐贾。其父毕天祥则每年运茶数百引,充当行商。坐贾与行商结合,获得商额利润,知名于时。
  明清是徽州茶商的鼎盛时期。清乾隆年间,徽商在北京设有茶行七处,茶庄百家以上,在津、沪开茶庄也不下百家。徽商经营茶叶,有茶号、茶行、茶庄、茶栈等多种类型,“茶号”犹如当前的茶叶精制厂,从农民手中收购毛茶,进行精制后运销,“茶行”代茶号进行买卖,从中收取佣金,“茶庄”为茶叶零售商店,以经营内销茶为主, “茶栈”一般设在外销口岸,如上海、广州等地.
  几百年后的今天,已辨不清是到底是徽商成就了徽茶,还是徽茶成就了徽商,也或许本就无需分辨,徽商与徽茶本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徽商曾经营的著名茶行
  张一元茶庄
  张一元茶庄的创始人姓张,名昌翼,字文卿。徽州歙县定潭村人。1900年在花市开办了第一家店,取名“张玉元”。 1906年在前门大栅栏观音寺开设了第二家店,取名“张一元”,取其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
  吴裕泰
  徽州歙县的吴老先生随从一位举人进京会试,开始摆摊经营茶叶,经过数年努力,1887年(光绪十三年),茶栈正式悬匾开张,取名吴裕泰,距今已有百年历史。
  汪裕泰
  据史料载,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祖籍徽州绩溪、年仅十二岁的汪立政随族人赴上海滩从商。咸丰元年(1851年)始做茶叶小本生意,其后经祖孙三代的努力,在上海、 杭州、苏州等地创办茶庄20余家。
  谢裕大茶行
  谢裕大茶行,创于1875年。谢正安,在黄山云雾茶的基础上创制黄山毛峰。上海漕溪路,就是因谢裕大茶行的原址在此而命名的。
其他文献
在美丽的动物王国里,每个动物公民都特别善良、勤劳。有一只小猪,它特别勤奋,就是为了能有一个温暖的家。它实在太穷了,根本买不起家具,于是,它决定在森林里捡废品——别人不用的旧东西。  这天早晨,小猪推着它的手推车,进了大森林,去捡别人用旧而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小猪推着手推车走了不远,就看到地上放着一个小闹钟和一块肥皂、一条毛巾。小猪特别想要这些东西,但不知是主人丢了还是不要了?于是,小猪就站在原地喊:
期刊
在街上林林总总挤满年轻人的咖啡屋里,传统正在一点点被遗忘。有很多在我们看来习以为常的东西,却是旁人眼中珍贵的文化遗产。  几百年前,武夷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筏子上的茶叶正在转运交易。没有人知道这些茶最终会以多高的价格成交,也没有人知道它们又会成为谁杯中摇曳的佳茗。但那些撑着竹筏的最朴实的乡下人都模糊地知道,这些茶叶将踏上漫漫长路,翻山越岭,一路向北、向北,再向北,那里有着同他们一样对茶叶痴迷的品茗
期刊
中国茶叶在交通史上的历史事实以及由此形成的丰富而多样的线路遗产则举世公认。在欧洲,茶叶成了西方人看待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媒介。更有甚者,中国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习惯也有案可稽。  在绝大多数人的认识里,CHINA(中国)的称谓来自西方对陶瓷(China)的别称、指代和转义,理由是陶瓷为中国的“原乡”—发明最早且最有代表性。其实此说并不周圆,感觉似是而非;如果我们键入搜索器查询,会发现C
期刊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将雅安这个地名推到了众人的面前。其实,对茶人来说,雅安并不陌生。  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雅安的茶叶就经四川茶马古道运到大渡河以西。雅安,既是茶马古道川藏线的起点,也是最早向西藏输入茶叶的原产地。“冰崖雪岭插云霄,骑马西来共说劳”,雅安的背茶夫,一副背架,一根丁拐,徒步翻越崇山峻岭与深谷绝壑,为人类的顽强谱一曲壮丽乐章。  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  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缘
期刊
@古今茶事—黄光辉  世上许多事,只要肯动手做,并不难。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人皆有懒惰之心,因为怕麻烦而不去开这个头,久而久之,便真觉得事情太难而自己太无能了。于是,懒汉也就变成了弱者。  点评:当然,勤奋固然重要,但也要有头脑,会思考。勤奋当然是成功的条件之一,但也并不是只要勤奋就能成功。  @普洱茶庄  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年老,不是年龄,而是心境;人生,不是岁
期刊
我们家的宝宝可乖了,从不在家大小便……
期刊
和茶有了情感,生命也觉得丰盈了。这时候会欣然,孤独是一种属于自己的享受,我真的希望自己去掉浮华,应如一片茶叶,从不求世间名誉,以清净心布施,不求功德,不求福报,只是尽心尽意贡献自己的芬芳。  在云淡风轻的午后,或是月色溶溶的夜里,我常常泡一杯茶,茶雾升腾,暖意温心,放下白日的纷繁,端起茶杯,感怀生命。茶,不是饥寒日子不可或缺,却是温饱之后最让人心怀感激的。  我忘记什么时候开始喜爱吃茶了,虽无“宁
期刊
七律·茶忆  邵问津  年少也曾强说愁,爱随明月上层楼。  半窗孤影写寒意,几叶闲茶书暖流。  把盏临风堪放浪,与天对话才抬头。  而今品尽茶滋味,还做少年茶肆游。  顾志珊  1970年生人,莆田人氏,自幼喜画,主攻中国画人物。作品多次参加各种展览,2011年,作品《雄镇海西》获福建省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书画作品展一等奖。
期刊
1982年,狗牯脑茶被评为江西省名茶,1985年被评为江西省优质名茶,并选送中国名茶展评会。2004年1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批准对狗牯脑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从此,狗牯脑茶这一遂川特产走上了一条快速、健康的发展之路。  茶品名称:狗牯脑(烘青绿茶)  狗牯脑又名“狗牯脑石山茶”,也曾一度称为“玉山茶”,产于江西省遂川县汤湖乡的狗牯脑山,该山形似狗,取名“狗牯脑”,所产之茶即从名之。 
期刊
梅州山间,十里溪水沟头梅花开落。或许久居城市中的你根本不能想象那种场景,大片的梅树,长在了山间水乡。花飘飞于山间路中,在每年的早春,和着柔风,酿出梅雨的滋味。在细雨梅花中,竹屋小舍,一杯清茶,是永远的休闲和慢适。  而今一路风景,梅州的街道、山路都记录着“客都”的故事,为了纪念,也为了放松。在这里,所有的曾经都会留下痕迹,每一个曾经都是美丽的,正如居住在此间的客家人的历史一般。浓郁的客家民俗风情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