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力量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floodfor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文化滋养着人类的生存、文明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从宏观上,文化纵横千里,绵延古今,让人类告别蒙昧落后、走向开化,是人类文明得以存续、传播和绵延的动力;从微观上,甲骨钟鼎承载的神明,秦砖汉瓦蕴藏的沧桑,唐诗宋词凝结的情性,元明俚语表达的世俗,之所以能经久永恒、撼人魂魄,皆因文化力量之神奇。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文化繁荣昌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文化作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以其巨大的力量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罗马用武力征服了希腊,但希腊在文明上征服了罗马。”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罗马帝国通过战争消灭希腊后,认识到与希腊存在的差距,从政治、经济到文学、科学,从艺术、宗教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继承并发扬了希腊文明,最终形成了文化同化,古希腊和古罗马两大文明成为西方文化的摇篮。马克思深刻地指出:“野蛮民族通过武力征服先进民族,必然被先進民族的文化所俘虏。”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政权以武力征服了南宋,建立元朝后,蒙古人从马背上走下来,积极学习中原文化,学习农业、纺织、陶瓷等技术,设艺文监,专门负责将儒家典籍译成蒙古文字,令王臣子孙都要学习,以儒治国,推行“汉化政策”,逐渐形成了民族同化。
  文化孕育民族精神。每个成熟的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个性,这独特的个性,便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所在。美国人热爱自由,德国人追求严谨,英国人青睐绅士风范,日本人崇尚武士道精神。中华民族则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从伟大的中华文化的沃土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对实现共同理想动力之源的价值认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全世界唯一延续五千年未曾中断的伟大文明,在历史上每一个民族危亡的关头,这种伟大精神,把各族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自强不息,英勇奋斗,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
  文化提升综合国力。纵观大国竞争,十年发展比经济,五十年发展比制度,一百年发展比文化。文化不仅构成和显示综合国力,而且对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的有巨大能动作用,推动它们的发展,为增强综合国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撒切尔夫人在所著的《治国方略》中讲:“中国成不了超级大国,因为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可见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韩剧的走红发人深省,“韩剧走在了我们前头,讲的就是家长里短、伦理纲常,就像当年的电视剧《渴望》,恰恰是传统文化在生活富裕后的回归升华。”韩国人把传统文化做得让年轻人很爱看,与其花钱办展览推介文化,倒不如“卖”文化。美国建国仅200余年,历史文化资源相对匮乏,却是文化产业大国,其价值观通过迪士尼、肯德基、苹果、微软等文化产品向全世界推广。
  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离不开中华文化的长期熏染。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都是文化素养不高的体现。“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当年的一本《雷锋的日记》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結果是千万个雷锋在成长,千万个雷锋在行动;一个县委书记焦裕禄的事迹,让多少干部群众掉泪,结果亿万群众想念我们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千万个干部立志要学习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文化提高国民素质的力量,在学习雷锋、焦裕禄两位英模的事迹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文化走出去,是文化自觉和自信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世界的巨大推动力。既要让外国人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又要让其了解中华民族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这是文化“走出去”的意义所在。中华文化应以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心态和什么样的身份“走出去”?一要追求精神的合拍,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响应群众呼声,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二要充分激发市场活力,鼓励我国文化产品、文化企业以及文化资本积极走出去,让更多的文艺精品走向国际,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三要促进民间文化交流,从交流互鉴中汲取养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世界……文化的力量,是一个民族的重量、一个国家的分量,一个社会的体温。文化是文明形成的过程,文明是文化的最高形态。当文明作为一个成长着的遗传因子、建设中的精神构件被重视,文化的天梯便沿着云蒸霞蔚的峰峦攀援上升,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将是一个民族又一座精神的丰碑。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市政工程造价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市政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并对降低市政工程造价的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造价;影响因素;降低对策  前言  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规模通常很大,且一般造价都比较高。如果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做不好,对整个项目的施工、投资乃至质量安全又很大的影响,进而阻碍工程项目总体施工管理工作。针对市政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可以节约市政
期刊
摘要:艺术与文化的发展是统一的,艺术是文化的重要内涵与组成部分,而文化是艺术的渊源与内容。现代通过文化来批评艺术和通过艺术来批评文化成为艺术与文化共同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然而以往的艺术哲学与文化哲学往往是单独成书,让人难以看出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本论文将二者集中起来,有助于读者从整体上认识艺术与文化的共同联系与发展。  关键词:艺术;文化;关系  一、文化价值系统里的艺术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相对于
期刊
摘要:2016年开春至今,内容付费是成为一个重要话题,随着内容从稀缺到富足再到泛滥,知识经济时代也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传统实体知识商品经济时代、在线知识付费时代、以新(自)媒体为依托的内容付费时代。同时结合对江西财经大学以及周边高校学子对内容付费的调研,得出较为可信全面的结论。  关键词:知识付费;模式研究;未来预测  一、传统知识经济时代的付费形式以及在线课程的兴起  在互联网普及之前,我们就处
期刊
摘要:色彩在视觉传达设计当中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色彩对我们视觉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周围的环境色彩越来越丰富,怎么样才能使起到引导或警示等作用得导向设计脱颖而出,在众多的色彩环境之中显得醒目,是值得研究的。中国传统的五色文化历史悠久,特别是其独特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融合,更加加深了人们对五行五色神秘感的好奇心。  关键词:五行属性;五色;视觉设计;传统文化;民族性  色彩,在人类活动中起
期刊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道桥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但同时也对设计理念和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对我国目前道桥工程施工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其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道桥工程;施工技术;方法研究  引言:  道桥项目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是城市规划设计方案能够落实的重要保证,我国的道桥施工工艺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新的阶段,但是由于施工理念和管理水平等方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房建行业获得了广阔的发展机遇。房建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是房建项目建设过程当中的一项复杂却重要的工作,一旦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出现了问题,不仅会造成施工质量的降低,与此同时还会给施工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房建工程全过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探讨了影响该项工作的因素,还进一步探讨了房建工程
期刊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党和国家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社会、高校、家庭和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只有从大学生个人、高校、社会等多个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才能有效改善大学生就业现状,从而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起到促进作用,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有序发展。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只有全面科学的推进大学生充分就
期刊
摘要:河南筝派是我国古筝艺术的众多流派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传播过程中,河南筝乐受地域方言、民俗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具有不同音韵特点、演奏技法各具特色的支系流派,其中以魏子猷、曹东扶、王省吾、任清芝为代表人物的支系流派最具有代表性,而由曹东扶先生所创立的“曹派”古筝艺术则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一支。  关键词:曹派筝曲;颤音;摇指  一、曹派筝曲的艺术特色  曹派古筝艺术
期刊
摘要:在我国的蒙古族和维吾尔族中都有使用道具的表演性、风格性舞蹈,两个民族都有使用到了同样的舞蹈道具,这分别是“碗”和“筷”。“碗”“筷”在蒙古族舞蹈和维吾尔族舞蹈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它的使用方法不同,表演方式也不同。它的宗教信仰、民族风俗也对本民族的舞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从“碗”“筷”的来源出发,结合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的民族风俗、民族信仰、民族生活、饮食习惯以及民族文化,分析了“碗”“筷”
期刊
摘要:我国著名古代小说《红楼梦》中有很多的诗歌,作者主要是通过写人物来作诗,作品中充分表达了作者的诗学品性。本文将从人物诗的个性特点、人物论表述的诗学观点和作者自身的诗学品性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探究诗与人物特点之间的关系来具体阐述《红楼梦》的诗学品性。  关键词:红楼梦;诗学品性  《红楼梦》作为诗化小说,内容中充满诗意,并且作为小说中的人物也具有一定的诗意。诗歌在《红楼梦》中占有重要部分,作品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