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强化模式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对比增强成像特点及强化模式。

方法

选择颈动脉斑块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有无脑梗死分为两组:脑梗死患者54例共62个斑块进行对比增强成像,纳入A组;无脑梗死患者48例共54个斑块进行超声造影,纳入B组。根据斑块强化程度将斑块分为1~4级。根据斑块内造影剂的来源,将斑块的强化模式分为血管外膜强化、血管腔强化、混合强化。分析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强化级别和强化模式有无差异。

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强化以3级(26/62)和4级(22/62)强化为主,无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强化以2级(20/54)和3级(20/54)为主,两组之间2级强化斑块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4级强化斑块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脑梗死组斑块血管外膜强化模式(27/59)比例低于无脑梗死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混合强化模式比例则明显高于无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

结论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对比增强成像强化明显,混合强化模式多见,提示血管腔与斑块相通可能是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床旁高频超声技术在早产儿感染性肺炎诊断及病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感染性肺炎的早产患儿20例,应用高频超声进行检查,将其与胸部X线资料进行比较,在治疗第3~5天、8~10天和出院前进行肺超声监测,计算肺实变累及肋间总数及肺实变累及最大深度,比较上述参数随患儿肺部疾病进展的变化。结果⑴20例早产儿感染性肺炎肺部超声征象均出现A-线消失、肺间质综合征,19例出现肺实变伴支气管充气
切口感染是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后果是切口延期愈合.可能发生切口裂开,甚至引起全身性感染.目前阴式子宫肌瘤挖除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优点是对身体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不干扰盆腔内环境[1].故术后肠蠕动随麻醉作用消失而很快恢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