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性角膜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眼科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hua0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米巴性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角膜病,目前由于缺少确实有效的治疗药物,阿米巴性角膜炎的治疗非常棘手.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芳香二脒类、双胍类阳离子消毒剂、咪唑类以及氨基糖苷类.此外,一些新的药物正在实验研究之中.本文对抗阿米巴药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由爱尔康公司与《眼科》杂志合作开展的“2009年帕坦洛杯过敏性结膜炎病例征集活动”于2009年11月初圆满结束。在此次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位眼科医师积极撰文投稿,最后经本次活动的学术委员会评选最佳论文4篇,他们分别是海南赵普宁等“奥洛他定联合FK506滴眼液治疗儿童严重春季角结膜炎的疗效观察”;上海周浩等“奥洛他定治疗儿童过敏性结膜炎合并瞬目频繁的疗效观察”;
期刊
房水动力学研究主要研究房水生成、房水经小梁网和葡萄膜巩膜途径排出的阻力等,这些参数决定了眼压高低.近年来,随着对青光眼、高眼压症发生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房水动力学差异变化重新得到关注.黑种人较白种人有较薄的角膜,这可能对房水动力学参数有一定影响.随着年龄增长,前房容量、房水流动率、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流动率有不同程度下降.高眼压症患者眼压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房水流畅系数和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流动率的下降.
期刊
土耳其作者AltanGoktas等医师在Neuro—Ophthalmol杂志2011年第4期报道了1例74岁老年男性患者,因左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术后第1天突发视力严重下降。入院前视力:右眼指数/1米;左眼0.3;眼前段检查:右眼可见广泛虹膜新生血管,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在位;左眼核性白内障。眼底检查:右眼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脱离;左眼未见明显异常。
期刊
期刊
根据埃及Ghoneim等在2011年第8期Journal of Glaucoma杂志报告,滤过泡针刺术联合局部用丝裂霉素C(MMC)对于拯救滤过性手术失败有效,与MMC相关的并发症较少。连续的32例32眼在小梁切除术后第2个月滤过泡消失或增厚、扁平滤过泡,眼压超过21mmHg而行针刺术联合局部MMC(治疗组)。
期刊
期刊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举办的“青光眼理论与实践”学习班【2012-07-02-026(国)】将于2012年5月10—13日在北京举办。学习班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旨在帮助学员明确青光眼基本概念,掌握常用技术,提高临床诊疗技术水平。学习班由多名国内知名青光眼专家授课,内容涉及青光眼诊疗新进展、青光眼性眼底损害的鉴别、青光眼视野检查的判读、青光眼误诊误治的经验教训、各类青光眼的鉴别
期刊
结膜泪囊鼻腔造口联合Jones管插入术可用于治疗泪管阻塞、功能性泪溢及其他泪道手术失败病例,常规外路术式存在术后瘢痕形成、术中易损伤邻近组织、出血多、视野差、恢复慢等缺点。作者采用经鼻内窥镜下结膜泪囊鼻腔造口联合Jones管插入术,并对初次手术及再次手术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期刊
玻璃体后脱离是玻璃体最常见的年龄相关性改变.近年的研究表明,完全性与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可能存在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急性发生;而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始于旁中心凹的局限性玻璃体脱离,缓慢、隐匿发展,并可能引发多种黄斑区病理性改变,包括特发性黄斑裂孔,特发性黄斑前膜,及牵拉所致的黄斑囊样水肿.相关研究指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诊断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及黄斑区相关病变最为敏感,故以其断层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