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战争的圈套

来源 :海外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das9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密切关注动态


  和美国共享互联网就像和一头犀牛共享你家的客厅。它体型巨大,近在眼前。无论它在做什么,你都一清二楚。
  每个使用英语互联网的国家都处在焦虑之中。我们不妨称这种焦虑为“美国犀牛之劫”,而其缘由也显而易见——占主导地位的技术公司大多将总部设在硅谷,而那里互联网的规则又是由华盛顿的政客定下的。正如当年西方世界派传教士远赴非洲传播基督教,马克·扎克伯格在2013年承诺向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提供上网渠道,以期“让世界各地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我所居住的英国,那可真是“美国犀牛”的同居密友,毕竟我们使用相同的语言,拥有共同的历史。我们的国家级广播公司BBC,总是在官网上铺天盖地地发布涉美新闻。相比之下,与我们接壤的爱尔兰,一个世纪前还处于英国的统治之下,如今却像是远在月球。要是随机问100个英国人现任爱尔兰总理是谁,你会看到99张茫然的脸(难免有个自作聪明的机灵鬼)。但若是问美国总统是谁,我可真要羡慕能大脑一片空白的人了。他住在哪个石洞里?给我指条明路吧!我也想去那里生活。
  英国的政坛精英非常爱美国,所以你在伦敦是很难错过像“特朗普白宫”这样连播不断的真人秀的。就算美国的国际影响力不容置疑,如此密切的关注也实属离谱至极。

全盘接收观点


  “美国犀牛”在社会正义运动中最有存在感。英国作家托米瓦·奥沃拉德在“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议活动结束后说:“过去数月,很多英国人把美国的种族言论全盘接收。若是让我们分析非裔群体在英国的境况,我们现在一张嘴就是美国腔。”
  举个例子吧。去年八月,因为一张梳着班图结发型的照片,大量的新闻报道将矛头指向了英国唱作人阿黛尔。美国娱乐杂志《综艺》报道称,阿黛尔“被批文化挪用”。据ABC电视台的消息,阿黛尔遭到了“强烈抵制,深陷舆论漩涡”。福克斯新闻台则是猛烈地抨击了阿黛尔,并对她的发型大加批判。《纽约邮报》旗下的八卦网站“第六页”发文称:“阿黛尔的一张新照片让整个互联网陷入狂乱。”英国各家媒体察觉到人们对这一事件的高度关注后,也用类似的口吻进行了报道。
  然而,整场争论给人一种虚张声势的感觉。包括名模娜奥米·坎贝尔和选秀冠军亚历山德拉·伯克在内的杰出的非裔英国人代表,都在为阿黛尔辩护。他们指出,阿黛尔当时是在庆祝一年一度的诺丁山狂欢节,而化装舞会和盛装打扮是这个节日一直以来的传统。
非裔英国名模娜奥米·坎贝尔为受到美国媒体抨击的英国唱作人阿黛尔辩护。

  森德·卡特瓦拉是关注身份认同的智库“英国未来”的主席。她给我指出了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英国LBC电台的访谈节目在讨论这场争议时,竟不得不搬出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欧文斯来批判阿黛尔。欧文斯说:“在美国,黑人女性常会因为梳玉米辫或班图结而遭到嘲笑。然而,像阿黛尔这样的白人女性却可以选择梳那样的发型。因为对她来说,那不过是一种时尚。”欧文斯后来还在伦敦接受了另一个电台访谈节目的采访,而且从他在推特上的回復中可以看出,BBC也曾试图采访他。这位来自美国费城的男作家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成为了仲裁人,要由他来判定一个英国女人穿牙买加国旗图案的比基尼,梳以非洲南部民族命名的发型是否合适。

思想陷入僵局


  其实,没有哪个英国人真的因为阿黛尔而震怒。阿黛尔也好,各种甚嚣尘上的暴行也好,相关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这倒是反映出了一个不难理解的事实:因为美国人的数量是英国人的六倍,所以全世界的英语出版商都热衷于迎合美国市场。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就网站流量和广告收入而言,红遍英国远不如“震翻美国”的回报率高。
英国多家电台邀请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欧文斯评判阿黛尔事件。

  这条统治英语互联网的金科玉律不仅让英国这样的小规模国家陷入僵局,对美国自身也没有好处。身处优势群体总会导致人短视,误以为自己熟知的法律、文化、禁忌是广泛适用的,是全人类默认的。
  这一局面让我想起了美国的讽刺网站“洋葱新闻”。只要美国一发生大规模枪击案,“洋葱新闻”便会刻薄地写一句:“只有经常发生这种事的国家才会说‘没办法阻止这种事’。”其实,枪支问题最能说明霸权是如何滋生狭隘思想的,因为美国人早已忘记他们的枪支法较他国而言是何等的异乎寻常。也正因如此,网上对相关问题的讨论通常会将枪支泛滥和高谋杀率视为既定事实。
  当然,和“美国犀牛”同居也有积极的一面。每隔几个月,《纽约时报》就会发表一些有关英国的不合常情的评论,逗得我们的记者开怀大笑。我们深知英国在美国人的想象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他们对我们的王室家族、《英国家庭烘焙大赛》真人秀以及《唐顿庄园》十分感兴趣。他们需要我们保持古雅落后的形象,好抬高他们自己的形象。他们希望我们是旧社会,而他们是新世界。
  身处美国构建的互联网,我总是很难忘记:在英国近代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才是闯入他国的人。我们曾懒洋洋地宣布他国是“反差之地”,宣称他国人民“淳朴且快乐”。作为曾经的殖民帝国,眼下的境况不过是我们自作自受。美国,我们曾经的殖民地,赢得了互联网,而后迫使所有人万口一辞。
  [编译自美国《大西洋月刊》]
  编辑:马果娜
其他文献
由菲亚特124改装成的VAZ-2101,在上世纪70年代开启了苏联的家庭轿车热潮。20世纪50至70年代,苏联克格勃的合作伙伴——東德国家情报总局把数百名自己的间谍和被招募者渗透进西德的重要部门中。他们不仅为东德和苏联猎取了大量军事情报,还为两国的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其中,最突出的案例是渗透到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周围的东德间谍京特·吉奥姆和妻子克莉斯特尔帮苏联贱买到了一座汽车厂。| 用汽车拯救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人类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展望未来,却总会以一种怀旧的态度回顾过去。21世纪的20年代会是什么样呢?或许,科技、医学等领域的进步能不断超越先辈的构想,为后世造福。如今,我们生活在智能时代,被各种有关“机器人取代人类工作”的新闻包围着。有趣的是,我们的世界貌似正朝着先辈们预测中的样子发展。早在19世纪末,许多人就已经设想过,人类将生活在一个充满飞车和全息图的世界里。而如今,我们正被视频付
一个夏日的清晨,人类学家卡罗琳·乔斯特·罗宾逊在野营地醒来。这个营地位于中非共和国的热带雨林中,吼猴、非洲灰鹦鹉和蝉的尖厉叫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黏土气味,腐烂的霉味之中混杂着一丝可可香气。沿着非洲丛林象踩踏而成的捷径蜿蜒而行,罗宾逊找到了位于中非共和国最南端赞加桑加保护区内的研究站。她说:“这里的气味和声音会冲昏你的头脑,让你迷失方向。”罗宾逊在一个为“反偷猎行动”提供培训和支持的组织中
刘俊京刘俊京,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东城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师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书法作品随神舟八号飞向太空并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办管理局、国务院管理局、人民大会堂、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多家机构及海内外广泛收藏。实用和审美,是人类文明得以持续发展的双翼,也是中国书法演化发展所依循的两条主线。实用先于审美,审美升华了实用。具有独特文化基因的中国书法,以渊雅的气
两名士兵在德特里克堡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前站岗。多年来,这里一直是中情局隐秘的生化和精神控制实验基地。1942年,美国启动生物武器计划,德特里克堡成为陆军生物战实验室的总部。二战后期,美国与日本731部队达成肮脏交易,“接管”了其生物武器的研究成果,實现了生物弹药的工业化生产。德特里克堡470号楼实验室曾被用于制备炭疽杆菌等生物制剂。此外,德特里克堡的冷冻室还存储着可能引起天花、结核、炭疽等疾病
行动名称:海浪行动地点:美国旧金山行动日期:1950年9月20日至27日时任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七天时间内,美国海军利用扫雷艇上的大型软管向旧金山海湾近80万民众喷洒了大剂量的雾状粘质沙雷菌和萎缩芽孢杆菌。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它靠近大海,人口稠密,高楼林立。除此之外,以雾气的形式投放可以掩饰病原体,并有利于细菌向周边城市扩散。目标:并非研究这种细菌武器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而是研究:1、
“ 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基因实验 北欧神话中,奥丁是众神之王。他以一只眼睛为代价,换取了无上的智慧。他神通广大,从唤醒死者到平息风暴,从治疗疾病到夺走敌人的光明,无所不能。他时常会幻化成动物。有一次,他变成了蛇,获得了写诗的灵感。后来,他在不经意间,又将这一灵感传给了人类。加州奥克兰市的奥丁公司专门销售基因编辑工具。创始人乔赛亚·赞内尔在基因编辑界颇有名气,主要是因为他喜欢做一些博眼球的事情,比如以
精神控制项目冷战初期,即上世纪40年代晚期和50年代早期,美国中情局担心,共产党已经发展完善了可以控制人类思想的药物或技术。这实际上是一种过分夸大的恐惧,但对于当时的美国人来说似乎十分合理,因为那时的很多书籍和电影中都有精神控制相关情节,比如催眠,或是通过药物控制一个人做他原本绝对不会做的事。中情局相信共产党已经接近甚至达成了这一目标,认为美国也必须做到。于是,MKUltra应运而生。中情局试图借
谁有权控制云层?气象可能成为一种武器吗?最近一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要在探讨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避免发生气候灾难。根据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实际上是每个国家都必须履行的义务。而用于军事目的的改变环境的技术并未提上议程,尽管在很多科学家看来,这是目前我们星球面对的最大威胁。影响气象早已不再是科幻情节。很多国家都在研究如何造云,实现人工降雨,并已投入使用。我们梦想着再也不会遭
乌龙行动2020年5月2日,天色已晚。在哥伦比亚北部卡斯蒂耶斯特附近一处干燥的海滩上,两名美国前特种兵正等着挤进一艘载满枪支弹药的平底船,和另外大约50名委内瑞拉叛军共同前往敌国腹地。此次行动代号“吉迪恩”,目的是推翻委内瑞拉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的统治。可惜天公不作美,原计划下午五点出发,结果一推再推。一艘载有11人的船已经出发,但两名美国大兵仍在等待行动指挥乔丹·古德罗解除天气警报。古德罗曾是“